【正文】
《翻譯理論與實踐》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每題 2 分,共 20 分) 二、問答題 (每題 15 分,共 30 分 ) 1. 因為嚴復(fù)所處時代背景是 19世紀末年,他的譯作的讀者主要是對改良主義表示同情、但又大都厚古薄今的“文人學(xué)士”。 A. 朱生豪 B. 卞之琳 C. 梁實秋 D. 林語堂 9. fast, firm, secure 三個同義詞中, firm 的正規(guī)程度介于前后兩者之間,由此可以判定,它最有可能源自 。 A. 林語堂 B. 楊憲益 C. 楊必 D. 魯迅 提出的構(gòu)成語境三要素中, fields of discourse 指。 B. 馬建忠主張“善譯”的翻譯標準。 A. 鳩摩羅什 B. 玄奘 C.安世高 D。釋道安 2. 嚴復(fù)說的“一名之立,旬月踟躇”是指 。 C. 錢鐘書認為文學(xué)翻譯的最高標準是“化”。 A. 交際內(nèi)容 B. 交際方式 C. 交際風(fēng)格 D. 交際地點 6. 多 用被動語態(tài)是 的一個比較明顯的語法特點。 A. 法語 B. 拉丁語 C. 盎格魯 撒克遜語 D. 德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