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99 移交表準 .............................................................................................................. 99 井巷工程量 .......................................................................................................... 99 建井工期 ............................................................................................................ 100 井巷掘進指標 ......................................................................................... 100 井巷工程排隊 ......................................................................................... 100 建井工期 ................................................................................................. 101 結論 .................................................................................................................................. 102 1 第一章 礦井地質概況 礦井位置及交通 交通位置 王家山 煤礦 位于靖遠 縣 城北 約 60km,寶積山礦區(qū)西北約 10km,行政區(qū)劃屬 白銀市平川區(qū)王家山鎮(zhèn)和 東升鄉(xiāng)管轄 。well construction period. The wang jiashan mine filed lies in the north of national highway 309 line about transportation is convenient covers square kilometers. The boundary of the minefield run 3 kilometers on the strike and the pitch length is two and four is the main coal seam,its dip angle is 36 degree and tieir thickness are about and on average. The proved reserves of the minefield are million tons,and the recoverable reserves are million tons. The designed productive capacity is million tons percent year,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mine is 69 years. The normal flow of the mine is 80m3 percent hour and the max flow of the mine is percent hour. The mineral well gas gushes is lower, It is a low gas mineral well. The working system is “threeeight”.One productive place meets the requirement. The mode of development about the mine is vertical development. The mine has three levels, the first level locates in the level of +1500 meters, the second in the level of +1200 meters,the last in the level of + main shaft uses skip hoisting and the auxiliary shaft adopts cage hoisting. The working face adopts long wall retreating to the length is 115 technology of the working face is the fullmechanized Conveyor to transit coal is used chiefly to transport coal, the auxiliary transportation uses 1t solid car. defile ventilation is used for wang jiashan coal mine all the time . Keywords:vertical shaft。transport and eruipment of main roadway。礦井主運輸為膠帶運輸,輔助運輸采用架線電機車牽引 t 固定式礦車運輸。 王家山煤礦礦井工作制度為“三八”制,一個綜采工作面保產(chǎn)。屬于傾斜煤層。區(qū)內地勢較為平坦,井田走向長度 3km,傾斜方向長 。由于設計時間和本人能力有限,難免有錯誤和疏漏之處,望老師給予批評指正。 本設計說明書從礦井的開拓、開采、運輸、通風、提升及工作面的采煤方法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了詳細的敘述,并進行了技術和經(jīng)濟比較。作為采礦專業(yè)的一名學生,我很榮幸能夠為祖國煤炭事業(yè)盡一份力。 論文題目:甘肅靖遠王家山煤礦五號井開采設計 專 業(yè):采礦工程 本 科 生: (簽名) 指導老師: (簽名) 前言 中國是世界最大產(chǎn)煤國,煤炭在中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畢業(yè)設計是畢業(yè)生把大學所學專業(yè)理 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使所學知識一體化,是我們踏入工作崗位的過度環(huán)節(jié),設計過程中的所學知識很可能被直接帶到馬上的工作崗位上,所以顯得尤為重要。論述了本設計的合理性,完成了畢業(yè)設計要求的內容。 摘 要 本設計為煤礦礦開采設計,主要針對全礦井范圍內煤炭開采。面積為 。 井田工業(yè)儲量為 萬 t,礦井可采儲量 萬 t。開拓方式為立井三水平直接延伸,水平標高分別為 +1500 m, +1200 m, +850m,準備方式為采區(qū)巷道布置。礦井通風采用中央邊界式。section layout and equipment。seciont。走向長約 8km,傾斜寬約 , 面積約 ,地理 坐 標為:東經(jīng) 104176。53′14″。 (見圖 11)。 但是,五號井礦區(qū)范圍內地勢較為平坦。 ( 2) 降水量:年平均量在 187~ 374mm 之間,平均 250mm 左右 .多集中于 9三個月,降水量占全年的 50~ 60%,常形成暴雨。 ( 6) 每年 11 月至次年 3 月為凍結期,最大凍結深度 93cm。 礦區(qū)以南的變質巖裂隙水沿 F1 斷裂帶溢出,在苦水峽砂河上游形成水質 良好,但水量甚小的上升泉,最小涌水量 ,最大涌水量為 。 經(jīng)煤業(yè)公司調查,王家山礦區(qū)原有各類地方小煤窯(鄉(xiāng)村、個體、其它) 43 個,通過多次關井壓產(chǎn)的整頓,部分小窯已被關閉、封停,現(xiàn)保留 24 個小煤礦持有合法證件,但仍存在一證多井、超層越界、亂挖濫采、侵占大礦資源的現(xiàn)象。 本區(qū)以農(nóng)業(yè)為主,農(nóng)產(chǎn)品主要有小麥、谷物、豆類等,由于干旱多風,產(chǎn)量均較低。用火車或汽車運輸,運輸距離遠近差別較大,近者距平川區(qū)、靖遠縣約 30~60km,遠著距蘭州 210km,或者更遠。 黃河水通過、 過濾、消毒等手段處理后,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下志留統(tǒng)為中生界基底地層,上三疊 統(tǒng)常為煤系基底,中侏羅統(tǒng)窯街組為主要含煤地層。厚 200~ 1076m,平均 900m。 地層 總平均 厚度 116m, 總的由東向西,由北向南逐漸變薄:北翼 Ⅷ 線以東厚度都在90m 以上;南翼厚度變化多在 40~ 85m 之間,至 F2 斷層以南更減薄 到 25~ 73m;礦區(qū)西端 的 7 270、 22 222 號孔一帶甚至僅有 8~ 21m。旋 回 厚度變化西薄東厚,平均厚約 56m。 (四) 中侏羅統(tǒng) 新河組 ( J2x) 由上到下分為三個 段 : 第三 段 :由灰綠色頁巖、粉砂巖及深灰、褐灰色油頁巖組成,夾薄層灰綠色細砂巖及肝紅色泥巖,發(fā)育細水平層理及緩波狀層理,化石豐富。最大厚度 400m。 (五) 上侏羅統(tǒng) 苦水峽組 ( J3k) 上部為紫灰色砂巖與紫紅色泥巖互層,砂巖具水平層理,泥巖為塊狀構造;中部主要為紫紅色沁及砂質泥巖,夾灰綠色泥巖與砂巖條帶,多不顯層理構造;下部為紫紅色泥巖與灰綠色泥巖、粉砂巖互層 ,后者具微細水平層理。上部為桔紅色中、細粒砂巖與泥巖互層,下部為棕紅,桔紅色厚層中、粗粒砂巖夾砂礫巖及薄層紫紅色砂質泥 巖 ,與 J3k 呈不整合接觸,厚 400~800m,平均 637m。厚 2~ 303m,平均 90m,不整合于較老地層之上。受隴西系所左右,區(qū)域主要構造形跡多呈北 50176。西?!?70176。 ㈥靖遠新生代拗陷:位于寶積山復向斜以南,為靖遠 —靜寧拗陷帶的一部分。西,傾向南西,傾角 80176。西,傾向南西,傾角 15176。 8 巖漿巖:主要分布在礦區(qū)以南的壽石山、紅會將軍墳灘及崛吳山北坡,主要巖性為花崗巖和 花崗閃長巖,對礦區(qū)煤系沒有影響。西,局部近東西向, 軸面傾向 SSW,兩翼地層產(chǎn)狀不同,北翼地層在 Ⅺ勘探線以西走向為北 75176。東,向南南東傾,傾角 40176。西,傾向北東,傾角 35176。 向斜兩翼斷層較發(fā)育 , 以走向 逆 斷 層 為主,除煤盆地邊緣斷層外, 礦井 內部斷層依其產(chǎn)狀大致有兩組,一組南傾 逆 斷層,發(fā)育于向斜北翼,另一組北傾斷層,發(fā)育于南翼,此外尚有一些伴生的大小不 一 的橫向 逆 斷層分布于兩翼。西 南西 80176。 南盤: S1m 北盤: S1m F3 向斜北側 Ⅻ線以西 北 80176。東 北 80176。 F15 位于向斜北翼 北 80176。斷層破碎帶寬 560m、一般寬 15m,斷距達 100m以上。 85176。斷距西小東大,Ⅷ線為 1040m,Ⅻ線大于 200m。 85176。西 南南西 70176。 同上 10 表 121 編號 位 置 產(chǎn) 狀 性 質 規(guī) 模 兩盤巖性 查明 程度 走 向 傾 向 傾 角 F21 位于王家山向斜軸部 北 65176。 兩盤地層皆為 J23 28 241號孔穿孔穿過斷層 F2 位于向斜南翼 Ⅰ Ⅶ線之間 北 60176。 推斷逆斷層 長約 4km,破碎帶由碎裂巖、斷層泥以及大小不等砂巖構造透鏡體組成,寬約 210m。西 北東 80176。西 南西 80176。 北東盤:Mz 南西盤:Kz 92號孔穿過該斷層 F5 位于Ⅸ 加Ⅹ線之間 北 35176。 平移斷層 長 700m,東盤相對北移,西盤相對南移,水平錯距 80m。 77176。東,以東為北83176。 J 151155號孔造成 2層煤重復 11 礦體賦存特征及開采技術條件 煤層及煤質 一、 含煤性 本 區(qū)的主要含煤地層為中侏羅統(tǒng) 窯街組 ( J2y), 厚 116m, 含煤 五 層 ,平均總厚 ,含煤系數(shù) 26%; 其次為中侏羅統(tǒng) 新河組 ( J2x) 第一段,平均總厚 64m, 含煤兩層, 平均總厚 ,含煤系數(shù) %。北翼西部又較東部含煤性 差 , Ⅶ 勘探線以西含煤系數(shù)平均為 %,低 于 北翼平均數(shù),以東平均為 %,高于北翼平均數(shù)。 各煤層特征見表 31,分述如下: 表 131 煤層特征一覽表 煤層 名稱 真厚度 (m) 最小~最大 平均 (點數(shù) ) 層間距 (m) 結構 穩(wěn)定性 分布與可采情況 層位 1層 0~ (14) 30~ 45 簡單 極不穩(wěn)定 呈透鏡狀,零星可采 J21x 12 2上層 ~ (19) 5~ 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