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列舉軟件周期和學習周期各對應階段,介紹了兩個系統(tǒng)同時態(tài)的相似性。 Tech., City College, Zhejiang Univ., 3100152 College of Computer Sci. amp。第二節(jié)平行描述軟件開發(fā)周期和學習周期,論證了兩周期各對應階段的同時態(tài)相似性。問題在于:1,關于“大學的任務”沒有很好地理解;2,學習計劃不周,最終導致進度拖延;3,聽課沒有記好筆記,影響理解,并使復習困難;4,課后作業(yè)未能按時獨立完成,學習效果的可靠性缺少度量的標準,無法測試對知識的實用能力,不了解知識缺失在哪里;5,難以將書本知識用到工作中去。軟件科學家們經(jīng)過不斷實踐得出的結論是:按工程化的原則和方法組織軟件開發(fā)工作是有效的,也是擺脫軟件危機的一個主要出路。一方面,與造船、采礦等傳統(tǒng)工程相比,軟件工程在表達上極端抽象,在操作上極度準確,其原材料和產(chǎn)品均為電磁波,原子級別、無處不在、無價格、無物理熵變,接近于非物質。2. 同時態(tài)比較正如有機體的智能部分,一次軟件活動和一次學習活動都有孕育、誕生、成長、成熟、衰亡的生存過程,從需求定義直至投入實踐為止。復習:查漏補缺,做題需全面。對于一門課的學習工程,對應策略有:提前瀏覽課本、歷屆考卷、上課,弄清課程需求,估計自己是否能成功通過。在學習中,對應方式是課前做預習分析、聽課、課后整理筆記文檔、做作業(yè)時又復習課文中的概念,等等。3. 思路方法比較通過比較兩個類似系統(tǒng)的對等概念來互補完善,是一種發(fā)現(xiàn)新方法的重要方式。3. 結論本文舉例論證了軟件工程和學習工程在背景、原理、結構、方法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從而得出兩者的內(nèi)容可以相互借鑒的結論。巴諾斯的《有效從事學習、復習及考試技巧指南》,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88年。(本文以演化模型寫成)4. 參考文獻[1] , Software engineering in 1968,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 September 1719, 1979[2] BW Boehm, Seven Basic Principle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J. Systems and Software, p. 324, vol. 3, no. 1, Mar. 1983[3] Pressman, R. S. Software engineering: A practitioner39。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