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的方法。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結合當?shù)貙嶋H情況,全線采用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瀝青路面,設計速度80km/h。偃師顧縣至黃蟒崖段公路施工圖設計摘 要偃師顧縣至黃蟒崖段公路路線起點連接G3省道S320顧龍線,是洛陽至偃師的主要交通要道。本設計研究的內容包括:首先,根據(jù)交通量確定車道數(shù),并在地形圖上選線、定線,然后進行道路平面設計,縱斷面設計,橫斷面設計,橋涵設置等。我國公路設計提出并貫徹實施“安全、環(huán)保、舒適、和諧”的設計新理念,路線的綜合設計結合地形,順勢而為,接近自然,融入自然,盡可能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堅持“不破壞就是最大的保護”的基本原則。第一部分是緒論,是對沿線氣象、地質等的綜合概述;第二部分是總路線設計,目的是根據(jù)所給資料,確定本次設計的任務以及主要內容,并根據(jù)年平均日交通量,確定公路等級和車道數(shù)量;第三部分是路線設計,包括平面設計、縱斷設計和橫斷設計;第四部分是路基路面設計;第五部分是結論、謝詞、參考文獻以及外文翻譯。受氣候影響,路面施工應避開冬季。 設計成果 該路段為偃師顧縣至黃蟒崖段公路,路線起點為K0+000,路線終點為K3+。在緩和曲線上均設置超高,超高設計值為3%。項目的建成后必能對當?shù)芈糜钨Y源開發(fā)、城鎮(zhèn)經濟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該公路的建設,在給人們旅游帶來很大便利的同時,更帶動了沿線優(yōu)勢產業(yè)發(fā)展,對當?shù)鼐C合實力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受氣候影響,路面施工應避開冬季,路基地基處理和橋涵下部施工應避開雨季。地形對工程施工和材料運輸影響不大。鋼筋、水泥、瀝青等材料主要為市場采購。 3)標準軸載:BZZ100 4)設計交通量:折合小客車年平均日交通量,交通量年增長率6 %北京BJ130 1470東風EQ140 2517三湘CK6640 3037黃海DD680 510解放SP9200 510 設計依據(jù)《路基路面工程》.《公路勘測設計》.《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G D202006).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 D502006).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公路工程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 D3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公路小橋涵手冊》(JTG D502006).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設計任務及主要內容 設計任務(1) 路線選線和路線方案的比選,確定總體路線較優(yōu)方案。(3) 一般緩和曲線最小長度為100m,極限緩和曲線最小長度為70m。(7) 豎曲線最小長度為70m。表21各汽車代表車型與換算系數(shù)汽車代表車型車輛折算系數(shù)說 明小客車≤19座的客車和載質量≤2t的貨車中型車>19座的客車和載質量>2t的貨車大型車7t<載重質量≤14t的貨車拖掛車載質量>14t的貨車根據(jù)標準和下表所述折算系數(shù),折算交通量。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應能適應將各種汽車折合成小客車的年平均日交通量為15000—30000輛。也盡量少占用耕地,減少拆遷。正線方案正是考慮到線形設計的重要性,結合水文地質等因素,做出的正確選擇。縱坡坡度不大,坡長適宜,不會出現(xiàn)上坡時間過長,更不會出現(xiàn)下坡時間過長,使駕駛員心里緊張,引起操作失誤,進而導致交通事故的危險。缺點: 路線不夠優(yōu)美,平曲線半徑太小,幾乎接近最小半徑,使得路線與周圍環(huán)境不協(xié)調;選擇路線大部分是占用農田,地勢平緩,不利于道路的排水;比選路線要經過一片水塘,地質狀況不好,還需要進行地質處理,導致建設經費增加。本公路工程直線最大長度1600m,最小直線長度480m。其它交點的計算結果見“直線、曲線及轉角表”。HY ~ YH任意點坐標: X =Y = 式中 L — 圓曲線上任意點至HY點的曲線長度 、—HY點的坐標HZ ~ YH任意點坐標:X =Y =式中 L — 第二緩和曲線上任意點至HZ點的曲線長度。 縱坡設計(1) 縱坡設計的一般要求 1) 縱坡設計必須滿足《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除特殊條件一般不采用使用極限值。最短坡長以不小于計算行車速度9s的行程為宜,根據(jù)《標準》,設計時速為80Km/h時,公路最小坡長極限值為200m,最小坡長一般值為250m。然后進行計算,看拉的坡滿不滿足控制點的高程和規(guī)范要求,如不滿足時就進行調坡。在本設計中,為獲得連續(xù)而平順的線形及滿足視覺上的需要,凸豎曲線半徑分別取10000m和15000m,凹型豎曲線半徑分別取19000m和22000m,本設計共四個豎曲線,凸形、凹形各兩個。2) 豎曲線幾何元素計算變坡點樁號為K0+,兩相鄰路段的縱坡為= % ,= %,豎曲線半徑R=19000m① 計算豎曲線要素=-() = ,為凹形。 路基寬度的確定根據(jù)道路等級、設計時速、車道數(shù)查《標準》得,一級公路設計時速為80Km/。查《規(guī)范》得知,當路基填土高度小于6m時,路基邊坡按1:。 (2) 路基標準橫斷面圖 圖41一級公路標準橫斷面示意圖(單位:cm)(3) 繪制路基橫斷面圖1) 繪制橫斷面地面線.。 土石方數(shù)量計算及調配(1) 土石方數(shù)量計算 橫斷面面積計算:橫斷面上各轉折點坐標(),則斷面面積為: 土石方數(shù)量計算: 式中 V— 體積,即土石方數(shù)量 —分別為相鄰兩斷面的面積 L—相鄰斷面之間的距離土石方數(shù)量表見附表。 路基坡度確定根據(jù)《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路堤及路塹坡度設計控制指標如下表表43路堤邊坡坡度控制指標表填料種類邊坡高度邊坡坡度全部高度上部高度下部高度全部高度上部高度下部高度粘質土、粉質土、砂類土20812——1:1:表44土質挖方邊坡坡度控制指標表密實程度邊坡高度(m)<2020~30膠結1:~1:1:~1:本段公路,擬定坡度如下:對于路堤,取坡度為1:。2) 在跨越排水溝槽出、通過農田排灌去到處、平原區(qū)路線通過較長的低洼或泥沼地帶、傍山或沿溪路線暴雨時徑流易集中地帶以及邊溝排水需要時,均要設置涵洞。(2) 本設計涵洞的布設本設計所設涵洞均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涵洞位置及尺寸見下表表45涵洞設計表序號類型尺寸中心樁號1鋼筋混凝土圓管涵1—K0+6552鋼筋混凝土蓋板通道64mK1+3003鋼筋混凝土蓋板通道6K1+7254鋼筋混凝土蓋板涵4K1+8005鋼筋混凝土蓋板通道64mK2+0106鋼筋混凝土蓋板涵22mK2+1807鋼筋混凝土蓋板通道43mK2+4208鋼筋混凝土圓管涵1—K2+5009鋼筋混凝土蓋板通道6K3+02010鋼筋混凝土蓋板通涵4K3+19043第5章 路面結構設計. 路面結構類型選定考慮到瀝青路面的設計年限為15年,路面平整度好,噪音低,可進行大面積機械化施工,施工質量易得到保證,環(huán)境污染小等優(yōu)點,偃師顧縣至黃蟒崖段一級公路選用瀝青混凝土路面比較合適。表53 軸載換算結果匯總表車型(次/日)(次/日)東風EQ140后軸111470三湘ck6640后軸112517黃海DD680前軸4911510后軸11510解放sp9200后軸7851510合計: (3)設計年限累計當量標準軸載數(shù)設計年限內一個車道通過的累計當量標準軸次數(shù)按下式計算:式中:——設計年限內一個車道通過的累計標準當量軸次(次)——設計年限(年),——路面營運第一年雙向日平均當量軸次(次/日)——設計年限內交通量平均增長率(%),——與車道數(shù)有關的車輛橫向分布系數(shù),1)當以設計彎沉為指標及驗算瀝青層層底拉應力時:2)當以半剛性材料結構層的層底拉應力為設計指標時: 結構一: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4cm細粒式瀝青混凝土 + 6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 + 7cm粗粒式瀝青混凝土 + 22cm水泥穩(wěn)定碎石 基層+ ?二灰土底基層,以二灰土為設計層。驗算層底拉應力時,瀝青混合料采用15℃抗壓回彈模量、15℃劈裂強度。 —— 瀝青混凝土或半剛性材料的極限抗拉強度(MPa); —— 抗拉強度結構系數(shù)。計算所得修正系數(shù)為3) 理論彎沉系數(shù)4) 計算結構層總厚度由。故:石灰土:故 查三層體系上層底面拉應力系數(shù)諾謨圖,得:故:上述計算結果滿足設計要求。二灰穩(wěn)定砂礫:由 查三層體系表面彎沉系數(shù)諾謨圖,故:上述計算結果滿足設計要求。 結 論本次畢業(yè)設計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我們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是對各個教學階段的繼續(xù)、深化、拓寬和升華。從拿到課題到確定設計思路、設計方法、搜集資料,到初步設計、詳細設計到初稿完成,我們都在董老師的指導下,認真細心的進行,并獨立完成設計任務書中的各項任務。謝 辭畢業(yè)是終點,也是起點,歷經五個月的時間,在這個離別氣息凝重的季節(jié),我的畢業(yè)論文總算定稿了,在指導老師的幫助和包容下終于基本完成了。論文,便是如此。同時,也難以忘記,那段日子:每天白天去實習,晚上回來借同學電腦做畢業(yè)設計的日子。參考文獻[1](第二版)[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2][M].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3](第二版)[M].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4][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5][M].重慶大學出版社,1990[6] 5016292[S].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7]金仲秋,.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8]: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9]: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10]周亦唐,張維全,:重慶大學出版社,2003[11]鄧學鈞,.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2]: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3]: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5]黃曉明,: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6]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G D20—2006.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17] 012003[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18]D302004[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20][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21] . 北京:中國建材工業(yè)出版社,2003[22] Goddard, system ,1991[23] mittee Report on surface Word Road Congress Montreal,1995[24] Jacobs M M J,De bont A H,Molenaar A A A, in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s[C] [M].Proc 7th Int Conf on Asphalt Pavements,199257外文資料翻譯Geometric Design of HighwaysA Alignment Design The alignment of a road is shown on the plane view and is a series of straight lines called tangents connected by circular. In modern practice it is mon to interpose transition or spiral curves between tangents and circular curves. Alignment must be consistent. Sudden changes from flat to sharp curves and long tangents followed by sharp curves must be avoided。does the added width reach 2 ft. For narrower pavements, however, widening assumes importance even on fairly flat curves. Remended amounts of and procedures for curve widening are given in Geometric Design for Highways.B Grades The vertical alignment of the roadway and its effect on the safe and economical operation of the motor vehicle constitut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s of road design. The vertical alignment, which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straight lines co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