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杜甫鄄城一中楊曉云歌行,古代詩歌的一體。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為“歌”和“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的區(qū)別。后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靶小笔菢非囊馑?,杜甫生平簡介杜甫(
2024-11-17 23:23
【總結】《兵車行》課件設計人:李明英兵車行杜甫學習目標:1、鑒賞詩歌的思想內容。2、背誦課文。作者簡介:杜甫,字子美,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出生于鞏縣,唐代現
2024-11-17 19:09
【總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的詩句至今還依然索繞在我們的腦海中,這是杜甫在安史之亂后寫的《三吏》中的一篇。杜甫一生寫過不少以戰(zhàn)爭為題材的詩。今天,我們來讀他在天寶年間目睹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大肆征兵,造成“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震野”的凄慘景象而寫的為人民呼喊的杰作《兵車行》。導語設計
【總結】杜陵叟一、創(chuàng)作背景?從808年(唐憲宗元和三年)的冬天到第二年的春天,江南廣大地區(qū)和長安周邊地區(qū),遭受了嚴重的旱災。白居易是在808年剛剛擔任左拾遺一職的,此時上書力陳旱情嚴重,民生疾苦,請求朝廷能夠及時認真“減免租稅”,以“實惠及人”,救民于水深火熱之中。白居易的一番忠誠打動了憲宗皇帝,他不但批準了白居易的奏請,還下了一道“罪
2024-11-16 23:33
【總結】感遇感遇(其二)陳子昂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總結】字詞注譯南園十三首唐·李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吳鉤:關山五十州:凌煙閣:
2024-11-16 23:34
【總結】《李憑箜篌引》說課稿乾縣二中張滿瑩一、教材學情分析:《李憑箜篌引》是新課標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三單元的文章。本單元的設計意圖是培養(yǎng)學生誦讀詩詞的習慣,通過誦讀進入詩詞的語境,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情感狀態(tài),真正進入詩詞的情感世界?!独顟{箜篌引》是一篇描寫音樂的文章,用詩歌來寫音樂,難處在于詩人需要用生動形象的文字,既要描摹出
2024-11-19 07:33
【總結】李憑箜篌引教案三維目標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2.過程與方法:反復誦讀,積極思考,踴躍展示,達到對文本內容的準確理解。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情投入課堂每一分鐘,通過文字,感受古典音樂的魅力,快樂學習。教學重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詩歌中描寫音樂的手法。賞析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2
2024-11-28 14:03
【總結】兵車行杜甫杜甫(712—770)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盛唐大詩人。原籍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jié)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霸娛贰薄霸娛ァ?。杜甫和李白齊名,世稱“李杜”。他的思想
2024-11-18 08:25
【總結】杜甫歌行,古代詩歌的一體。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為“歌”和“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的區(qū)別。后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靶小笔菢非囊馑?,杜甫生平簡介杜甫(712-770)唐代大詩人,字子美,生于
2025-08-16 01:40
【總結】杜甫教學目標:1、培養(yǎng)學生誦讀的興趣,使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形象、再造形象,加深對作品內容的理解。3、體會并學習詩人關注民生,憂國憂民的悲憫情懷。2、聯系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了解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后世又稱他杜少陵、杜工部。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稱“
2025-01-21 20:22
【總結】《兵車行》教案 篇一:《兵車行》優(yōu)秀教案 《兵車行》優(yōu)秀教案 兵車行》教案 【學習目的】 1、理解寫作背景,賞析并積累名句。(目的:感悟文章主旨,升華思想情感) 2、品味語言,熟讀成誦...
2025-03-30 03:03
【總結】《兵車行》說課稿語文組牛杰一、教材地位及學情分析。新課標要求學生精讀一定數量的優(yōu)秀古代散文和詩詞曲作品,教師應激發(fā)學生誦讀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的習慣。而且,唐詩是我國傳統(tǒng)文學的瑰寶,代表著中國古典詩歌的最高成就。誦讀唐詩對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因為其審美上的理解難度使歌越來越成為少數人
2024-12-08 22:06
【總結】琵琶行并序學習目標:1、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及寫作背景。2、體會詩人在傷口中表達的思想感情。3、培養(yǎng)詩歌語感,提高詩歌鑒賞能力。①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②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2024-11-16 23:32
【總結】白居易一、白居易簡介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邽(今陜西省渭南縣境)人。貞元十五年(798)進士,任翰林學士,左拾遺。因直言極諫,貶江州司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為主客郎中,知制誥。太和年間,任太子賓客及太子少傅。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死時年7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