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長與控制 2 生長 —— 微生物細胞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進行新陳代謝,當同化作用 異化作用時,生命個體的重量和體積不斷增大的過程。 繁殖 —— 生命個體生長到一定階段,通過特定方式產(chǎn)生新的生命個體,即引起生命個體數(shù)量增加的生物學過程。 發(fā)育 —— 從生長到繁殖,是生物的構(gòu)造和機能從簡單到復雜、 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發(fā)展變化過程,這一過程稱為發(fā)育。 個體生長 —— 微生物細胞個體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進行新陳代謝,原生質(zhì)與細胞組分的增加為個體生長。 群體生長 —— 群體中個體數(shù)目的增加??梢杂弥亓?、體積、密度或濃度來衡量。 (由于微生物的個體極小,所以常用群體生長來反映個體生長的狀況) 個體生長 ?個體繁殖 ? 群體生長 群體生長 = 個體生長 + 個體繁殖 生長與繁殖的概念 3 第一節(jié) 微生物純培養(yǎng)分離及生長測定方法 4 一、 獲得純培養(yǎng)的方法 純培養(yǎng) (pure culture)—— 微生物學中把從一個細胞或一群相同的細胞經(jīng)過培養(yǎng)繁殖而得到的后代 ,稱純培養(yǎng) . 5 首先將待分離的樣品進行連續(xù)稀釋 ,目的是得到高度稀釋的效果 ,使一支試管中分配不到一個微生物 .如果經(jīng)過稀釋后的大多數(shù)試管中沒有微生物生長 ,那么有微生物生長的試管得到的培養(yǎng)物可能就是由一個微生物個體繁殖而來的純培養(yǎng)物 . 這種方法適合于細胞較大的微生物 . ① 液體稀釋法 6 ② 平板劃線分離法( Streak Plate) 特點:快速、方便。 分區(qū)劃線(適用于 濃度較大 的樣品) 連續(xù)劃線(適用于 濃度較小 的樣品) An inoculating loop is used to thin out anisms on the surface of the agar. 7 連續(xù)劃線 劃線分離后平板上顯示的菌落照片 8 ③ 傾注平板法( Pour Plate) Organisms are serially diluted, then a small amount is added to an empty sterile petri dish, to which melted agar at 50 186。C is added. Then mix to distribute the anisms. 1ml 1ml 1ml 1ml 1ml 1ml 9ml 9ml 9ml 9ml 9 ④ 平板涂布分離法( Spread Plate) 簡單易行,但易造成機械損傷 Liquid specimen is spread on the surface of solid agar with a sterile bent glass rod. 10 ⑤ 選擇性培養(yǎng)分離法 為了從混雜的微生物群體中分離出某種微生物,可以根據(jù)該微生物的特點,包括營養(yǎng)、生理、生長條件等,采用選擇培養(yǎng)的方法進行分離。 *利用選擇培養(yǎng)基進行直接分離 *富集培養(yǎng) 11 ⑥單細胞(單孢子)分離法 采用顯微分離法從混雜群體中直接分離單個細胞或單個個體進行培養(yǎng)以獲得純培養(yǎng)的方法。該方法要在顯微鏡下進行。 毛細管法: 用毛細管提取微生物個體,適合于較大微生物。 顯微操作儀: 用顯微針、鉤、環(huán)等挑取單個細胞或孢子以獲得純培養(yǎng)。 小液滴法: 將經(jīng)過適當稀釋后的樣品制成小液滴,在顯微鏡下選取只含一個細胞的液滴來進行純培養(yǎng)物的分離。 12 ⑦ Membrane Filter When there is a small number of anisms in a large amount of liquid, the liquid is filtered through a membrane and then the membrane is placed on agar in a petri dish. 13 二、微生物純培養(yǎng)生長的測定方法 描述不同種類、不同生長狀態(tài)的微生物生長情況,需選用不同的測定指標。 (一)微生物細胞數(shù)目的檢測法 直接法 (血球計數(shù)板、比例計數(shù)法) 間接法 (活菌計數(shù)法、 液體稀釋法、膜過濾法 ) (二)微生物生長量和生理指標測定法 直接法 (干重法,堆體積法 ) 間接法 (比濁法,碳、氮含量法,其它生理指標) 14 15 原理:將 1cm2 400小格,從中均勻分布地選取 80或 100小格,計數(shù)其中的細胞數(shù)目,換算成單位體積中的細胞數(shù)。 適用范圍:個體較大細胞或顆粒,如血球、酵母菌等。不適用于細菌等個體較小的細胞,因為( 1)細菌細胞太小,不易沉降;( 2)在油鏡下看不清網(wǎng)格線,超出油鏡工作距離。 特點:快速,準確,對酵母菌可同時測定出芽率,或在菌懸液中加入少量美藍可以區(qū)分死活細胞。 16 應用:可同時計數(shù)不同微生物的菌數(shù),適 于土壤、牛奶中細菌計數(shù)。 方法:用鏡臺測微尺計算出視野面積;取 1cm2面積上,計數(shù)后代 入公式: 每 ml原菌液含菌數(shù) =視野中平均菌數(shù)涂布面積 /視野面積 100 稀釋倍數(shù) 17 平板菌落計數(shù)法最 常用的活菌計數(shù)法。將適當稀釋的菌液傾注平板或涂布在平板表面,經(jīng)保溫培養(yǎng)后,以平板上出現(xiàn)的菌落數(shù)乘以稀釋度就可以計算出原菌液的含菌量。直徑 9 cm 的培養(yǎng)皿平板上出現(xiàn)菌落數(shù)一般以 50~ 500 為宜。按照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樣品菌落總數(shù)測定的計數(shù)原則,以平板菌落數(shù)在 30 ~300 之間為報告依據(jù)。9 ml 9 m l 9 m l 9 m l1 m l 1 m l 1 m l1 ml 1 m l 1 m l 1 m l 2 2 218 ★技術(shù)要求:樣品充分混勻,操作熟練快速( 15~20min完成操作),嚴格無菌操作; ★注意事項:每一支吸管只能用于一個稀釋度,樣品混勻處理,傾注平板時的培養(yǎng)基溫度; ★適用范圍:中溫、好氧和兼性厭氧、能在營養(yǎng)瓊脂上生長的微生物, ★誤差:多次稀釋造成的誤差是主要來源,其次還有由于樣品內(nèi)菌體分布不均勻、以及不當操作 ★ A standard plate count (viable count) reflects the number of viable microbes and assumes that each bacterium grows into a single colony。 plate counts are reported as number of colonyforming units (CFU) per ml (CFU/ml) or per g (CFU/g) of sample. 19 When we observe colonies, we cannot assume each arose from just one cell originally planted on the 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