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 . ..西方經(jīng)濟學第3章(微觀第3章)一、問答題,若,消費者應如何調(diào)整兩種商品的購買量?為什么?若,又如何調(diào)整?為什么?答(1)基數(shù)效用論的緒論是:以兩種商品為例,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為,其中,為常數(shù),表示不變的貨幣的邊際效用。其經(jīng)濟含義是:消費者應選擇最優(yōu)的商品組合(),使得最后一單位的貨幣支出無論用來購買哪一種商品,其帶來的邊際效用都相等,且等于所付出的最后一單位貨幣的邊際效用。(2)以上消費者均衡條件成立的基礎是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該規(guī)律的內(nèi)容是:在一定時期內(nèi),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隨著消費者對某一種商品的消費數(shù)量的連續(xù)的、等量的增加,消費者從每一單位的消費量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的遞減的。(3)若,例如時,表示消費者用相同的最后一元錢購買商品1所獲得的邊際效用大于購買商品2所獲得的邊際效用。于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費者必然就會增加對商品1的購買,而減少對商品2的購買,或者說,用商品1來替代商品2。在這一調(diào)整過程,一方面,該消費者的總數(shù)效用是不斷增加的;另一方面,在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的作用下,商品1的邊際效用會因其消費量的增加而遞減,而相反,商品2的邊際效用會因其消費量的減少而遞增,最后達到。此時,消費者便獲得了他所得的最大效用。當然,若時,則是消費者減少對商品1的購買和增加對商品2的購買這樣一個相反的調(diào)整過程。最后,同樣在時實現(xiàn)消費者的效用最大化。(4)若時,例如時,表示消費者用最后一元錢購買的商品i所得到的邊際效用大于他所付出的最后一元錢的貨幣的邊際效用。于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費者必然會繼續(xù)增加對商品i的購買。在對商品i增加購買的過程中,一方面,該消費者的總效用是不斷增加的,另一方面,在商品的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的作用下,商品i的邊際效用會遞減。最后,當消費者達到時,他便實現(xiàn)了最大的效用。當然,時,則是消費者減少商品i的購買這樣一個相反的調(diào)整過程。最后,同樣在時實現(xiàn)消費者的最大效用。,在或時,消費者應如何調(diào)整兩種商品的購買量?為什么?答:(1)序數(shù)效用論分析消費者行為的主要工具是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線。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的絕對值可以用兩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來表示,預算線的斜率為兩種商品的相對價格即。在利用幾何圖形的分析中,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發(fā)生在無差異曲線與預算線的相切點,即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為:;其經(jīng)濟含義為:在消費者的均衡點上,消費者愿意用一單位的商品1去交換商品2的數(shù)量(即),應該恰好等于該消費者能夠在市場上用一單位的商品1去交換商品2的數(shù)量(即)。 X2 A X21 a X22 a’ E U1 b’ U2 b U3 O X11 X12 B X1圖31(2)在時,消費者對商品的購買組合的調(diào)整可以用圖31來說明,在圖中的a點上有,且a點的商品組合為(),相應的效用水平以無差異曲線表示。但在收入和價格給定的條件下,或者說,在預算線AB給定的條件下,a點的商品組合所帶來的效用水平并不是最大的。消費者只要由a點出發(fā),沿著給定的預算線AB向均衡點E靠攏,比如說由a點運動到a',則消費者就可以在不改變收入的條件下將商品組合調(diào)整到(),從而達到更高的效用水平,此效用水平用過a'點的無差異曲線(虛線)來表示。很清楚,只要消費者由a點出發(fā),沿著既定的預算線AB,按箭頭所示方向往下向均衡點E靠攏,最后就可以在預算線AB和無差異曲線的相切點E實現(xiàn)最大的效用水平。此時,在均衡點E,有。3.基數(shù)效用論者是如何推導需求曲線的?答:(1)基數(shù)效用論者以商品的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為基礎來推導需求曲線的基礎。他們認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隨著消費者對某商品消費數(shù)量的連續(xù)增加,該商品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所以,消費者對每增加一單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即需求價格)也是遞減的,即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2)聯(lián)系消費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條件進行分析,考慮消費者購買一種商品的情況,那么,上述的消費者均衡條件可以寫為:。它表示:消費者對任何一種商品的最優(yōu)購買量應該是使用最后一元錢購買該商品所帶來的邊際效用所付出的這一元錢的貨幣的邊際效用相等。該式還意味著:由于對于任何一種商品來說,隨著需求量的不斷增加,邊際效用MU的遞減的,于是,為了保證均衡條件的實現(xiàn),在貨幣的邊際效用不變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價格P必然同比例于MU的遞減而遞減。在只考慮一種商品的前提下,消費者實現(xiàn)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是。由此均衡條件出發(fā),可以計算出需求價格,并推導(1)中的消費者的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4.用圖說明序數(shù)效用論者對消費者均衡條件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礎上對需求曲線的推導。答:(1)序數(shù)效用論者把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線放在一起進行分析。無差異曲線是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的全部組合的,其斜率的絕對值可以用商品的邊際替代率MRS 來表示。預算線表示在消費者收入和商品價格給定的條件下,消費者全部收入所能購買到的兩種商品的全部組合,起斜率為(2)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發(fā)生在一條給定的預算線與無數(shù)條無差異曲線中的一條相切的切點上,于是,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為,或者。(3)在(2)的基礎上進行比較靜態(tài)分析,即令一種商品的價格發(fā)生變化,這便可以得到該商品的價格-消費曲線。價格-消費曲線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與某一種商品的不同價格水平相聯(lián)系的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的軌跡。如圖32(a)所示。(4)在(3)的基礎上,將一種商品的不同價格水平和相應的最優(yōu)消費量即需求量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描繪在同一坐標平面上,就可以得到需求曲線,如圖32(b)所示。顯然有:需求曲線一般斜率為負,表示商品的價格和需求量呈反方向變化;而且,在需求曲線上與每一價格水平相對應的需求量都是可以在該價格水平給消費者帶來最大效用的最優(yōu)消費數(shù)量。X2 U1 U2 U3 A 價格消費曲線 (a) E1 E2 E3 B B’ B’’ O X11 X12 X13 X1 P1P11 aP12 b P13 c (b) 需求曲線 X1=f(P1)OX11 X12 X13 X1 圖3低檔物品和吉芬物品的替代效應和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