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慢性肝淤血 鏡下:中央靜脈和肝竇擴張淤血,肝細胞萎縮,小葉外周肝細胞脂肪變。 肉眼:“檳榔肝”,肝臟切面(qiēmi224。n)呈紅黃相間的網(wǎng)狀圖紋,狀似檳榔的切面(qiēmi224。n) 結局:肝淤血性硬化。,第十三頁,共六十五頁。,檳榔(bīn l225。nɡ)肝可發(fā)展為 A 壞死后性肝硬化 B 門脈性肝硬化 C 色素性肝硬化 D 膽汁性肝硬化 E 淤血性肝硬化,第十四頁,共六十五頁。,檳榔肝的特點不包括 A 肝細胞脂肪變性 B 肝細胞萎縮(wěi suō) C 膽小管增生 D 肝小葉中央靜脈和肝竇擴張充血 E 肉芽觀察切面呈紅黃相間的花紋狀,第十五頁,共六十五頁。,第二節(jié) 出血 血液自心臟或血管外出至組織間隙、體腔或體表(tǐ biǎo),稱為出血。又分為: 內出血 血液流入組織間隙或體腔。 外出血 血液流出體外。,第十六頁,共六十五頁。,(一)破裂(p242。li232。)性出血 見于心臟、大中型血管。 原因:室壁瘤 動脈瘤 侵蝕 肝硬化 (二)漏出性出血 常見于毛細血管。 原因: 1.血管壁受損 2.血小板質、量異常 3.凝血因子缺乏,第十七頁,共六十五頁。,病理變化 血腫 組織內局限性出血。 積血血液積聚(jīj249。)于體腔。 瘀點、紫癜、瘀斑 咯血、 嘔血、 血便 柏油樣便, 血尿等。 紅藍 藍綠 棕黃色,第十八頁,共六十五頁。,第十九頁,共六十五頁。,后果: 出血(chū xiě)對機體的影響取決于出血量、速度、部位。 在較短的時間內出血量超過循環(huán)血量的20%~25%時,即可發(fā)生出血性休克。,頭皮血腫被肉芽組織所取代,這種現(xiàn)象稱為 A 肉芽組織形成 B 機化(jī hu224。) C 肉芽腫形成 D 結締組織透明變性 E 纖維化,第二十頁,共六十五頁。,第三節(jié) 血栓形成 在活體的心臟、血管內血液形成固體質塊的過程稱血栓形成。 所形成的固體質塊稱血栓。 一、血栓形成的條件和機理(jī lǐ) 可分三個方面:,第二十一頁,共六十五頁。,下列哪種因素與血栓形成無關(wguān)? A 血管內膜炎 B 血流緩慢 C 血小板數(shù)目增多 D 癌細胞釋放出組織因子等 E 纖維蛋白溶解產(chǎn)物,第二十二頁,共六十五頁。,(一)心血管內皮損傷 內皮細胞具有一系列防止血液凝固的功能。心血管內皮損傷,暴露內皮下膠原,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Ⅻ;內皮損傷釋放組織因子,啟動內、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 凝血酶形成 血小板粘集堆形成分為(fēn w233。i)三步: 1.粘附反應 血小板粘附于內皮下膠原。,第二十三頁,共六十五頁。,2.釋放反應 釋放纖維蛋白原、纖維連接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