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展的原因,否認唯物辯證法所主張的事物內部矛盾引起發(fā)展的學說。書中還闡明了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指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全面論述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其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其二是指每一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該書從 5個方面系統(tǒng)地論述了矛盾特殊性的理論,明確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關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關系,二者相互區(qū)別、相互聯(lián)結又相互轉化。并提出了“ 共性個性、絕對相對的道理,是關于事物矛盾的問題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拋棄了辯證法”的論斷。論證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認為矛盾發(fā)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觀依據(jù),規(guī)定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義,說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方法論意義,并論述了矛盾對立雙方相互轉化的根據(jù)和條件。具體地闡明了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及其相互關系。認為對立的統(tǒng)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對立的互相排斥的斗爭則是絕對的;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分析了矛盾斗爭的兩種基本形式即對抗性的矛盾和非對抗性的矛盾,并指出二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閱讀感悟在短短幾天的時間里,我便喜歡上了毛澤東的文章,首先是因為他的行文用筆,簡單卻深遠;樸實兼明了;靈活又明辨。過去,在學習毛主席著作的中,涌 現(xiàn)過一批農村老太太學習積極分子,人手一本《毛澤東語錄》,老三篇甚至是老 五篇都能背誦,而且毛主席語錄可以背誦許多,其實農村的老太太有多少文化呢?原因也就是毛澤東的言語結構簡單,但說的道理卻非常的深遠。“動筆皆因問題起,筆墨盡為民用。滿篇全是活思想,歷史發(fā)展靠群眾。五帝三皇騙過客,千古英雄惟陳勝。仙山瓊閣南柯夢,人生快樂是斗爭。”正因為這樣,看起來總有那份共鳴。中近代的白話文運動中,雖然毛澤東不是發(fā)起者,但他的白話文我以為是最。讀完《矛盾論》這份感覺更加強烈。參加過四六級考試的人都知道,在寫議論文時,我們們通常會用到這么一句話, “As the saying goes, ?Each coin has two side.? Nothing would be the exception.”同樣的,在世界上,不管什么事物的發(fā)展,都存在著矛盾,可以說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業(yè)的發(fā)展中也是如此。從種種歷史教訓中總結出經驗,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從實際出發(fā),不能搞形而上學那一套,因為它是不切合實際的唯心主義的理論。這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所謂形而上學的或庸俗進化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這種宇宙觀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態(tài)和種類,都看成是永遠彼此孤立的永遠不變的?!睆拿珴蓶|同志的這段話中,我們不難看出,無論看什么事物,我們都要從實際出發(fā),唯物辨證地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堅持原則的條件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觀。再有,任何事物都有著它一定的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問題就存在于我們用什么方法來就決矛盾,不管是自然界還是社會的變化,都是如此。因此我們不要只看表面現(xiàn)象,而是要從內部去挖掘、去研究、去探索,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句話,毛澤東同志說道了點子上,“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不是嗎?在舊中國,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和資產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此時,誕生了代表全中國全體受剝削、受壓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它的誕生,給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國共產黨也沒有辜負人民的希望,帶領全體中國人民,經過二十八年的浴血奮戰(zhàn),終于打倒了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這些都充分印證了毛澤東同志所說的“社會的變化,主要地是由于社會內部矛盾的發(fā)展,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階級之間的矛盾,新舊之間的矛盾,由于這些矛盾的發(fā)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推動了新舊社會的代謝。因為,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我們只有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才能推動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偉大的革命導師恩格斯曾經說過:“運動本身就是矛盾?!被蛟S這就是所謂的英雄所見略同。“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毛澤東同志的這一論斷,為我們解決不同性質的矛盾指明了方向,這大千世界所發(fā)生的事情,所產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質各不相同,所以,解決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來解決,“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才是王道。這一觀點同樣可以為我們所運用。正因為我們的世界充滿矛盾,我們存在與這個世界,必然要適應世界的矛盾,接受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耙磺袕膶嶋H出發(fā),”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句不可忽視的話。正如,我們從小有很大夢想,當上音樂家、科學家等等很偉大的職業(yè)。但隨我們慢慢長大,不難發(fā)現(xiàn),有些夢想會與我們愈行愈遠。實踐與理想的矛盾也就在這時展露無疑。在這個時刻,摒棄死腦筋,從實際出發(fā),考慮自身能力即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付諸努力拼搏,成功那只是早晚的事。另外,不要因為別人的成功而心存羨慕,更不用嫉妒,一切跟著別人的步伐走。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都有差異性,適合他的方式或者機遇并不一定正是你所需要的,只有不斷的領悟事物所存在的矛盾,在不斷的摸索中尋找到適合自己實際的一種狀態(tài),才能適宜地解決矛盾,獲得人生的進步?;蛟S,進步只是一點點,但在不斷遇到矛盾與解決矛盾的過程中,總有一天會有質的飛躍。讀完這本書,或許我所感悟的毛澤東“矛盾論”思想并不全面,或許還很是膚淺。我領悟到或許尚且與別人不同,與毛澤東同志的初衷相背,但我所想表達的是,只要我的認識對與我的發(fā)展有所幫助,我就沒有白讀這本書?!睹苷摗穼τ谖乙院蟮娜松矔泻苌钸h的影響。《矛盾論》讀書筆記這是一篇毛主席在1937年8月寫的文章,主要是為了克服中國共產黨內的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今天,對我們學習唯物辯證法有很大的幫助。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法則就是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與統(tǒng)一法則。要想深刻的理解矛盾論,就要理解矛盾論的諸多特性,包括: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一 兩種宇宙觀兩種宇宙觀,歷史上人們對宇宙發(fā)展法則有兩種見解,一種是形而上學的見解,一種是辯證法的見解。形而上學是指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這種宇宙觀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態(tài)和種類,都看成是永遠彼此孤立和永遠不變化的。如果說有變化,也只是數(shù)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而這種增減和變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內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于外力的推動。世界上各種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從它們一開始存在的時候就是如此。后來的變化,不過是數(shù)量上的擴大或縮小。他們認為一種事物永遠只能反復地產生為同樣的事物,而不能變化為另一種不同的事物。就是說只承認量變,不承認質變。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系去研究事物的發(fā)展,即把事物的發(fā)展看做是事物內部的必然的自己的運動,而每一事物的運動都和它的周圍其他事物互相聯(lián)系著和互相影響著。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內部都有這種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運動和發(fā)展。事物內部的這種矛盾性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聯(lián)系和互相影響則是事物發(fā)展的第二位的原因。二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有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說,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主要強調所有的事物的發(fā)展都是由矛盾決定的;其二是說,每一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每個事物生命周期內都包含著矛盾,例如:人的一生中充滿了矛盾,人年輕的時候沒有錢,等歲數(shù)大了,有了錢,卻沒有了青春。這就是說,我們思考任何事情,都要從兩方面來看,即看到有利的方面,又看到不利的方面,這樣看問題就比較全面了。三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除了具有普遍性之外還具有特殊性和相對性,每棵樹不一樣,每個人不一樣,每件事情當然就更不一樣。針對這種現(xiàn)象,毛主席提出總的解決辦法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上文中提到的矛盾的普遍性是隱含則矛盾的特殊性中的。就人類認識事物的過程說來,總是由認識個別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擴大到認識一般的事物。一個是由特殊到一般,從實際中積累經驗,形成理論。一個是由一般到特殊,將理論用于指導實踐,從而不斷完善豐富理論。矛盾特殊性包含的5點內容: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都帶特殊性。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qū)別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這就是世界上諸種事物所以有千差萬別的內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據(jù)。例如:貓與狗不同,就是因為這兩個動物彼此具有特殊的矛盾。正是因為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因此研究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方法,這樣就有了不同的學科,研究物理和研究化學的方法就有很大差別。人和動物的矛盾就不一樣,人要考慮學習,事業(yè),婚姻,子女教育。動物則不需要,吃飽了不餓就行了。每一個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fā)展長途中的每一個過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質。一切運動形式的每一個實在的非臆造的發(fā)展過程內,都是不同質的。我們的研究工作必須著重這一點,而且必須從這一點開始。不同質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例如,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用社會主義革命的方法去解決;過程變化,舊過程和舊矛盾消滅,新過程和新矛盾發(fā)生,解決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人的一生中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矛盾,在不同的過程中有著不同的矛盾,例如:嬰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等,這些都是不同質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決。每一矛盾的包含的兩方面都有其特殊性。一個大的事物,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包含著許多的矛盾。這些矛盾,不但各各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律看待,而且每一矛盾的兩方面,又各各有其特點,也是不能一律看待的。不但要在各個矛盾的總體上,即矛盾的相互聯(lián)結上,了解其特殊性,而且只有從矛盾的各個方面著手研究,才有可能了解其總體。所謂了解矛盾的各個方面,就是了解它們每一方面各占何等特定的地位,各用何種具體形式和對方發(fā)生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關系,在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中,以及依存破裂后,又各用何種具體的方法和對方作斗爭。研究這些問題,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否則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就是指不去研究矛盾的各個方面。唐朝人魏徵說過:“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這句話有現(xiàn)代價值。事物發(fā)展的長過程中的各個發(fā)展的階段,情形又往往互相區(qū)別。這是因為事物發(fā)展過程的根本矛盾的性質和過程的本質雖然沒有變化,但是根本矛盾在長過程中的各個發(fā)展階段上采取了逐漸激化的形式。并且,被根本矛盾所規(guī)定或影響的許多大小矛盾中,有些是激化了,有些是暫時地或局部地解決了,或者緩和了,又有些是發(fā)生了,因此,過程就顯出階段性來。這一點和上面的第2點是有關聯(lián)的。如果說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過程的話,那么自由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就是兩個不同的階段。以人為例來說明可能更清楚一些,人在青年的時候最要考慮的是事業(yè)和婚姻,當然,對不同的人而言可能結論不一樣,有的人認為事業(yè)優(yōu)先,有的人認為婚姻優(yōu)先,還有可能原來認為事業(yè)有限的,因為家里老爸老媽的催促,必須將婚姻放在優(yōu)先上,因此在青年這個過程中,可能還會分為事業(yè)優(yōu)先,婚姻優(yōu)先兩個階段。這個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正因為沒有標準答案,因此我們構成了一個活生生,完全不一樣的人。研究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各個發(fā)展階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必須從各個階段中矛盾的各個方面去看。這個就不必贅述,上面已經提到。四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在復雜的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發(fā)展規(guī)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fā)展。上面所提到的關于人的矛盾,在20歲以前主要矛盾是學習,在2030歲主要主要矛盾是事業(yè)或婚姻,再以后可能是子女的教育,不同的矛盾所占據(jù)的位置不一樣,因此重點關注程度也就不一樣。俗話說要事第一,也是這個道理。五 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所謂同一性,說的是如下兩種情形:第一、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每一種矛盾的兩個方面,各以和它對立著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第二、矛盾著的雙方,依據(jù)一定的條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轉化。這些就是所謂同一性。兩個相反的東西中間有同一性,所以二者能夠共處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這是說的條件性,即是說在一定條件之下,矛盾的東西能夠統(tǒng)一起來,又能夠互相轉化;無此一定條件,就不能成為矛盾,不能共居,也不能轉化。由于一定的條件才構成了矛盾的同一性,所以說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所謂斗爭性,是指無論什么事物的運動都采取兩種狀態(tài),相對地靜止的狀態(tài)和顯著地變動的狀態(tài)。兩種狀態(tài)的運動都是由事物內部包含的兩個矛盾著的因素互相斗爭所引起的。當著事物的運動在第一種狀態(tài)的時候,它只有數(shù)量的變化,沒有性質的變化,所以顯出好似靜止的面貌。當著事物的運動在第二種狀態(tài)的時候,它已由第一種狀態(tài)中的數(shù)量的變化達到了某一個最高點,引起了統(tǒng)一物的分解,發(fā)生了性質的變化,所以顯出顯著地變化的面貌。矛盾的斗爭貫串于過程的始終,并使一過程向著他過程轉化,矛盾的斗爭無所不在,所以說矛盾的斗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所謂量變到質變就是對矛盾的斗爭性最好的詮釋。六 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對抗是矛盾斗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矛盾斗爭的一切形式。只有在矛盾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雙方才會采取對抗的形式。炸彈在未爆炸的時候,是矛盾物因一定條件共居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的時候。待至新的條件(發(fā)火)出現(xiàn),才發(fā)生了爆炸。原來在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民主革命階段,國共合作,雖然存在矛盾,但是這種矛盾并沒有激發(fā),蔣介石上臺之后,殘酷鎮(zhèn)壓共產黨,因此矛盾激發(fā),必須通過革命的方式來解決矛盾,這就是對抗。毛主席的矛盾論是對唯物辯證法最好的詮釋,所謂哲學就是研究科學的科學,因此這里面的規(guī)律對于事物的發(fā)展,人的思想都是試用的。光研究哲學是沒有實際價值的,只有用哲學的思想去知道其他學科的研究才能發(fā)揮哲學的價值。第四篇:矛盾論讀書筆記讀《矛盾論》有感偶然的機會,讓我上網(wǎng)看到一則報道“在“中國書店2010年秋季書刊資料拍賣會”上,一冊1944年5月晉察冀日報社出版的《毛澤東選集》?!痹诋敃r,這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