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爾雅》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書。(t)3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中國傳統(tǒng)的婦女注定了是思婦的命運。(t)4關(guān)于詞牌名“浣溪沙”,說法錯誤的是(a)。 A 只有仄聲調(diào) B 本唐代教坊曲名5《攤破浣溪沙》實為《浣溪沙》之別體,上片是(c)。 A 有二十一個字 B 四句兩平韻 C 四句三平韻 D 四句三仄韻賞析李煜之詞1詞句“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中“東風(fēng)”呼應(yīng)的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中的(d)。 A 秋月 B 往事 C 秋月和春花 D 春花2評價李后主之詞是“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的大家是(b)。 A 曹丕 B 王國維 C 馮正中 D 王水照3蘇軾的號是(c)。 A 子瞻 B 和仲 C 東坡居士 D 蘇東坡4李后主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是有心而為之。(f)5《虞美人》整首詞前六句兩兩對比,永恒與無常的對比。(t)葉嘉瑩的詩詞人生1對李霽野先生描述不正確的是(d)。 A 民進(jìn)成員 B 中共黨員 C 著有小說集《影》 D 江蘇人2《向晚二首》中“向晚幽林獨自尋”中用“尋”字而不用“行”字是為了押韻。(f)3“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這句詩出自《隋宮》。(t)4《向晚二首》寫于(c)年。 A B C D 5被界定為導(dǎo)示未來的詞論著作是(a)。 A 《人間詞話》 B 《蕙風(fēng)詞話》 C 《詞選序》 D 《清代詞學(xué)》王國維其人1“東文學(xué)社”由(b)主辦。 A 王國維 B 羅振玉 C 田崗佐代治 D 汪廉年2在王國維18歲時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是(b)。 A 《南京條約》 B 《馬關(guān)條約》 C 《中英天津條約》 D 《中法天津條約》3《靜庵文集》中大部分是考證的。(t)4叔本華認(rèn)為人生就是大欲。(t)5王國維的文學(xué)評論受哲學(xué)家(c)的影響。 A 黑格爾、康德 B 黑格爾、叔本華 C 叔本華、康德 D 黑格爾初探王國維“境界說”1一時代有一時代的文學(xué),明清時期的代表是(d)。 A 曲 B 詞 C 小說 D 戲曲小說2王國維認(rèn)為詞有了境界,詞的格調(diào)自然會提高。(t)3文學(xué)作品中所造的意境,一定要合乎自然。(t)4“上不似詩,下不類曲”出自(c)之評論。 A 王國維 B 譚獻(xiàn)跋 C 李笠翁 D 王水照5王國維認(rèn)為“寫境”是(a)派。 A 理想 B 寫實 C 自然 D 想象關(guān)于“境界”內(nèi)涵的爭議1最早的詞學(xué)來源于(b)。 A 上古詩經(jīng) B 宋人筆記 C 唐代詩歌 D 唐代小說2佛教中認(rèn)為人有“六根”,包括(d)。 A 色聲 B 香味 C 觸法 D 身意3詩詞中的境界是依靠外在景物來表現(xiàn)的。(f)4關(guān)于黃山谷的介紹,不正確的是(d)。 A 號山谷道人 B 其詩書畫號稱“三絕” C 與蘇澈并稱“蘇黃” D 晚號涪翁5早期的詞是給歌伎酒女歌唱的流行歌曲。(t)張惠言與王國維的詞學(xué)思想比較1小詞的妙處是在于它有一種超乎外表語言文字所寫的情事以外的意思。(t)2清朝各詞派中常州詞派的影響最大,時間最久。(t)3《詞選序》的作者是(d)。 A 王鵬運 B 王水照 C 王國維 D 張惠言4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張惠言所指與“小詞”大概相近的是(b)。 A 詩之比興 B 樂府之音 C 變風(fēng)之義 D 騷人之歌5清代王鵬運所帶領(lǐng)的詞派是(c)。 A 常州詞派 B 教外別傳 C 臨桂詞派 D 以上都不是王國維對詞的解讀1中國舊詩只是指傳統(tǒng)的五七言絕句詩。(f)2《離騷》詩句“眾女嫉余之峨眉兮”中“峨眉”指(a)。 A 眉毛 B 美女 C 美貌 D 才德美好的賢士3王國維認(rèn)為五代、北宋的詞之所以獨絕是因為當(dāng)時的詞中有一定境界。(t)4曹丕寫過的文學(xué)專論有(c)。 A 《文心雕龍》 B 《文賦》 C 《典論論文》 D 《文選》5王國維的“三境界”說,第二境界是(b)。 A 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B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C 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D 梧桐昨夜西風(fēng)急,淡月朧明詞與詩的差異 待做1《花間集》問世于西元九百四十年。(t)2認(rèn)為“士要志于道”的是(d)傳統(tǒng)。 A 道家 B 法家 C 史家 D 儒家3王國維認(rèn)為詞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