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分別表示柱的頂端和底端。 13 bcMM?6 .梁端彎矩 梁端彎矩 按節(jié)點平衡及線剛度比 得到。 (1)邊節(jié)點 12b c cM M M??一般邊節(jié)點: 頂部邊節(jié)點: 14 6 .梁端彎矩 (2)中節(jié)點: 按線剛度比進(jìn)行分配 。 15 7 .梁內(nèi)剪力 16 8 .柱內(nèi)軸向力 自上而下 逐層疊加節(jié)點左右的梁端剪力 。 17 計算柱子的抗側(cè)剛度 ; 將層間剪力在柱子中進(jìn)行分配, 求得各柱剪力值 ; 按反彎點高度 計算柱子端部彎矩 ; 利用節(jié)點平衡 計算梁端彎矩 ,進(jìn)而求得 梁端剪力 ; 計算 柱子的軸力 。 反彎點法的主要計算步驟: 18 例題:用反彎點法計算右圖所示框架的彎矩,并繪出彎矩圖。圖中圓括號內(nèi)的數(shù)字為桿件的相對線剛度。 19 解:作三個截面通過各柱的反彎點(一般層反反彎點高度為 1/2柱高,首層為 2/3柱高),如圖所示: 20 由于框架同層各柱高 h相等,可直接用桿件線剛度的相對值計算各柱的分配系數(shù)。 ( 1)柱的剪力 三層: 21 二層 22 首層 23 ( 2)柱端彎矩 三 層 24 ( 2)柱端彎矩 二 層 25 ( 2)柱端彎矩 首 層 其余計算從略。 26 ( 3)梁端彎矩 其余計算從略。 16 27 (4)彎 矩 圖 28 用反彎點法求下圖框架的彎矩圖。圖中括號內(nèi)的數(shù)值為該桿的線剛度比值 。 37kN 74kN A B C D E F G H I J K M () () () () () () () () () () () () () () () 29 解:由于框架同層各柱 h 相等,可直接用桿件線剛度的相對值計算各柱的分配系數(shù) 。 ( 1)求各柱剪力分配系數(shù) : 頂層: ????????????MKHGDC???二層: ?????????KJGFCB???A B C D E F G H I J K M () () () () () () () () () 30 ?????????JIFEBA???底層: ( 2)求各柱在反彎點處的剪力: kNVkNVkNVBABACBCBDCDC)()7437(???????????????( 3)求各柱柱端彎矩: mkNVMMmkNVMMmkNVMMBABAABBCCBBCDCCDDC???????????????? 3 53222 B C D E F G H I J K M 37kN 74kN 31 ( 4)求梁端彎矩:梁端彎矩按梁線剛度分配 kNMM DCDH ??D kNMDH ?kNM DC ?kNMMM GFGHGK )( ?????kNMMM GFGHGC )( ?????G KNM GF ???GCMkNM GH ???GKMkNM GK ?kNMGC ?A B C D E F G H I J K M () () () () () () 32 二、改進(jìn)反彎點法-D值法 當(dāng)框架的高度較大 、 層數(shù)較多時 , 柱子的截面尺寸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