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么它也和這條斜線垂直.通常當點P在一個半平面上則通常用三垂線定理法求二面角的大小。E A B C F E1 A1 B1 C1 D1 D 本定理亦提供了另一種添輔助線的一般規(guī)律。如(例2)過二面角BFCC中半平面BFC上的一已知點B作另一半平面FC1C的垂線,得垂足O;再過該垂足O作棱FC1的垂線,得垂足P,連結(jié)起點與終點得斜線段PB,便形成了三垂線定理的基本構(gòu)圖(斜線PB、垂線BO、射影OP)。再解直角三角形求二面角的度數(shù)。例1.(2009山東卷理) 如圖,在直四棱柱ABCDABCD中,底面ABCD為等腰梯形,AB//CD,AB=4, BC=CD=2, AA=2, E、E、F分別是棱AD、AA、AB的中點。(1) 證明:直線EE//平面FCC;(2) 求二面角BFCC的余弦值。 證(1)略解E A B C F E1 A1 B1 C1 D1 D F1 O P (2)因為AB=4, BC=CD=2, 、F是棱AB的中點,所以BF=BC=CF,△BCF為正三角形,取CF的中點O,則OB⊥CF,又因為直四棱柱ABCDABCD中,CC1⊥平面ABCD,所以CC1⊥BO,所以O(shè)B⊥平面CC1F,過O在平面CC1F內(nèi)作OP⊥C1F,垂足為P,連接BP,則∠OPB為二面角BFCC的一個平面角, 在△BCF為正三角形中,在Rt△CC1F中, △OPF∽△CC1F,∵∴, 在Rt△OPF中,所以二面角BFCC的余弦值為.例2(2010安徽卷理18題)(本小題滿分13分)如圖,在多面體ABCDEF中,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EF∥AB,EF⊥FB,AB =2EF,∠BFC=90176。,BF=FC,H為BC的中點.(Ⅰ)求證:FH∥平面EDB;(Ⅱ)求證:AC⊥平面EDB;(Ⅲ)求二面角B—DE—C的大?。ㄟ^F作DE的垂線,交DE的延長線于K,則∠BKF即為所求。2、射影面積法。向量法。)例3(2010全國II理,,19題,12分)如圖,直三棱柱中,,為的中點,為上的一點,.(Ⅰ)證明:為異面直線與的公垂線;(Ⅱ)設(shè)異面直線與的夾角為45176。,求二面角的大?。ㄒ驗?,故為異面直線與CD的夾角,.設(shè),,故面,又作,K為垂足,連接,由三垂線定理,得,因此為二面角的平面角.)例4(2010湖北理18題,12分)如圖, 在四面體ABOC中,OC⊥OA, OC⊥OB,∠AOB=120176。,且OA=OB=OC=1.(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