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制定出比較合理詳細的教學方案,老師自主探索、設計講授內(nèi)容和課件。老師的理論知識豐富和實際教學經(jīng)驗豐富,上課時張弛有度,聯(lián)系實際案例為我們開拓視野。當然從課程本身和課堂教學來說,還有一些問題:從課程設置和教學內(nèi)容上。課程設置重復,合理性欠佳。絕大多數(shù)高校針對碩士研究生目前普遍開設的政治理論課只有兩門:“現(xiàn)代自然辯證法原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而我們學校按照教育部課改計劃,將《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改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表面上看起來是比較大的改革,但這一改使講授的內(nèi)容更局限于中國的改革與發(fā)展,課程主要內(nèi)容主要從講授世界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改變?yōu)橹袊厣鐣髁x理論與實踐內(nèi)容沒有什么變化。另外,我們的課程的“現(xiàn)代自然辯證法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分別同本科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和“毛澤東思想概論和鄧小平理論,當代世界徑濟與政治”之間有交叉重復的問題,有些內(nèi)容重復還較多。課件制作過于單調(diào),不吸引學生?,F(xiàn)在上課的手段雖比本科階段單純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有很大改善,采用了多媒體教學。但是沒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本次上課所使用的PPT課件可能是臨時制作,時間不足。課件背景單一,而且頁面密密麻麻全是同一顏色的文字。這樣的課件,抓不住學生的眼球,也吸引不了學生,所以我基本上沒有什么興趣去看。課堂上看起來沒有一點氣氛,感覺比較粗糙和乏味。上課單純講授,與學生互動不夠。本學期12次課程教學,都是老師一人站在講臺上唱獨角戲。整整一上午,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講,可是下邊學生都在做與上課無關的事情,看英語、小說,甚至睡覺。根本沒有參與教學實踐。好像上課脫離了學生或者老師都可以進行似的。我覺得本學期研究生政治課改革實踐效果不怎么好。深入分析上述情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現(xiàn)階段我國處在社會轉型期。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不斷深化和對外開放的日益擴大,東西方文化在社會激烈碰撞,學生的思想觀念呈現(xiàn)出多元化和復雜化的傾向。我們都是80后,思想前衛(wèi),自主性強,通過網(wǎng)路更多的了解到社會的黑暗面,這些都在影響我們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的看法,動搖我們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念。更主要的是我們對理論有著自己的思考,有探討和交流的欲望。如果用傳統(tǒng)的方式對這些研究生進行灌輸式的教育,吹噓社會主義如何如何的好,教學內(nèi)容不與研究生的實際相符合,他們就會選擇逃避,選擇對抗。作為主體,他們有主體的表達欲望,希望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平等交流的平臺。其次,我們的知識結構建構存在不合理性。目前,社會競爭日趨激烈,我們理工科學生日趨務實,在其知識結構建構中突出表現(xiàn)為重科技輕人文,缺乏人文社會科學、思想道德及心理衛(wèi)生等綜合知識的學習。理工類碩士生把專業(yè)課和英語課看得很重,而對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不重視。還有些學生面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現(xiàn)實生活的反差,以及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各種消極現(xiàn)象,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產(chǎn)生了誤解,對這一理論的可信性發(fā)生了懷疑,認為馬克思主義不過是風行一時的標語和口號,因而對政治理論缺乏學習的興趣。最后,教學方式不合適,沒有充分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媒介。研究生政治理論課教學形式單一,以授課為主;教學內(nèi)容單一,以本科的政治理論課基本內(nèi)容為擴展;教學使用的多媒體課件單一,只是幾張充滿文字的幻燈片,沒有視頻或者圖片。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互動,老師在教授的過程中。所有這些問題都讓研究生政治理論課面臨著嚴重挑戰(zhàn)。如果不進行改革,研究生的政治理論課難以為繼,或者成為研究生教育的雞肋。個人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實踐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再改進:第一:課程內(nèi)容設置避免與本科時期的重復,要體現(xiàn)時代性和世界性。我們從中學到大學本科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知道學習了多少遍,都只是涉及中國的建設和改革的內(nèi)容,讓甚至產(chǎn)生厭惡感。研究生政治理論課應與時代緊密相聯(lián),與世界密切相關。研究生政治理論課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的全球化眼光、世界性眼光,有世界性胸懷。在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時代主題的情況下,要共建和諧世界。要充分吸取中國歷史上片面強調(diào)民族主義而導致的閉關鎖國的經(jīng)驗教訓,要充分認識到一個民族國家走向世界,位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以融人世界為前提,教育內(nèi)容要與時俱進。第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設計出吸引學生的課件。在多媒體技術發(fā)達的今天,而且我們學校也有這個條件,老師應該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學資源,設計出吸引學生的課件。這樣在上課的時候,可以更吸引學生認真觀看課件,同時老師也不必過多用粉筆在黑板上書寫內(nèi)容。第三:改進教學方式,嘗試與學生互動。傳統(tǒng)的滿堂灌被再一次證明不受學生歡迎,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弱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今天的研究生政治課不應該以教授為主,而應該采取互動討論,老師按照教學計劃設定議題,讓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學習的成果,老師從旁引導。采取實踐教學、專題討論和舉例教學等新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自學、發(fā)現(xiàn)并解決實際問題等諸多方面的能力。針對研究生自學能力較強的特點,在實際教學實踐中,還可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由學生主講某—專題,采取學生互評與教師點評相結合方法,實現(xiàn)專題教學目標。這是我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談學習這門課程的感受和想法。當然老師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希望老師認真考慮我們的感受和改進建議,在給文科生帶這門課程進行嘗試。共同將我校作為一個政治課程改革成功的試點。第五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2005年福建高教論壇交流材料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對策鄭淑紅(莆田學院初教系,福建莆田 351100)關鍵詞:高校;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摘要: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不少問題,學校必須正視社會和大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方法、內(nèi)容和途徑,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Problem Faced in University’s Idcology andPolitics Educational Wolkat Preesent and CountermeasureZHENG Shuhong(Elementary Education Department, Putian University, Putian 351100, Chian)Key Words:university。university studen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bstract:university’s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al wark facees much problems at present, the school must fa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ety and university student, innorat ideologicai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a、methos、contendamd、educationalmedanism,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生產(chǎn)力和科學技術正在發(fā)生新的突破,各種思想文化相互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面臨新的挑戰(zh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變得越來越復雜,難度也越來越大,不少老問題依然存在,許多新問題又迅速出現(xiàn),使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困境。本文依據(jù)學生問卷調(diào)查資料分析了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措施,希望對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禆益。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問題(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nèi)容時代性不強知識經(jīng)濟時代是一個全新的時代,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生機和活力,也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改革的深入,對人的素質(zhì)要求越來越高,不僅需要相應的文化科學知識和能力,更需要有相應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nèi)涵也必然因之變革和發(fā)展,這種變革和發(fā)展除了使原有的內(nèi)容被賦予知識經(jīng)濟的時代特點外,還必須增加一些嶄新意義的內(nèi)容。例如,科教興國就使愛國主義帶上了時代特征;合作精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就體現(xiàn)了時代的要求。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nèi)容跟不上形勢變化的需要,還沒有形成一個既體現(xiàn)時代特征又具有深厚歷史意蘊的高度有機統(tǒng)一的理論體系。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內(nèi)容上重政治教育輕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注重對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的強調(diào),忽視大學生的個體利益和個性的要求。根據(jù)我校對學生進行的問卷調(diào)查表明,60%以上的學生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nèi)容針對性不強,相對偏狹和滯后,難以引起共鳴。(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較簡單當代大學生思想的主流是積極健康的,刻苦學習,奮發(fā)成才,已成為當代大 1學生的追求。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體制的確立,多種經(jīng)濟成分并存,必然帶來利益多元化、社會生活方式的多元化、社會組織形式多元化。社會政策對個人利益的承認和肯定,物質(zhì)文化高消費的誘惑,社會分配不公以及不正之風的影響,再加上異質(zhì)文化的滲透,東西方價值觀的沖撞,都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其思想和價值觀出現(xiàn)了多元化的時代特征。大學生政治上趨向成熟,他們期待祖國強大,關心國家建設,擁護改革,愿意為建設祖國貢獻力量。但理想存在功利化傾向,當他們感到祖國的發(fā)展未能符合個人的愿望時,常??赡芤蚓唧w問題而沖動,牢騷滿腹,有的同學對中國社會注意的認識還停留在較淺的層面,甚至有片面和錯誤的認識;價值取向的主流是健康向上,但價值取向中消極因素呈增長趨勢,一些大學生在人生價值觀上崇尚自我,以個人為主體,強調(diào)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問卷中,有73%大學生認為人生的價值在于實現(xiàn)自我;大學生參與意識強,但集體觀念弱;大學生心理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