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徐邈傳徐邈傳——《三國志》卷二七[說明]徐邈(170—249)字景山,東漢末魏初燕國薊(今北京市)人。早年被曹操征辟為丞相軍謀掾,試守奉高縣令,入朝為東曹議令史。魏國初建時,任尚書郎。后領隴西太守,轉為南安太守。曹丕受禪稱帝,他歷任譙國國相,平陽、安平太守,穎川典農中郎將,所任皆有政績,賜爵為關內侯。再遷任撫軍大
2025-01-02 10:34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元載傳元載傳——《舊唐書》卷一一八[說明]元載(?—777),字公輔,鳳翔岐山(今陜西岐山)人,出身寒微。肅宗時累官至戶部侍郎、度支使及諸道轉運使,掌管國家財政。后勾結宦官李輔國,升任宰相。代宗即位后仍為宰相。用財物收買了宦官董秀,由此受到代宗的寵信。大歷五年(770),與代宗密謀殺掉自己的政敵宦官魚朝思。此后益驕奢,
2025-01-01 17:39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孔奮傳孔奮傳——《后漢書》卷六一[說明]孔奮,字君魚,東漢初扶風茂陵(今陜西西安西北)人。少年時跟隨劉歆學《春秋左氏傳》。遭王莽之亂,與老母和幼弟到河西地區(qū)躲避兵亂。東漢建武五年(后29),任河西大將軍竇融官署議曹掾,寧姑臧長。任職四年,雖在富庶地區(qū)為官,財產卻無所增,為時人所笑。侍奉母親極孝。他自己生活極儉,卻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湯斌傳湯斌傳——《清史稿》卷二六五[說明]湯斌(1607—1687),字孔伯,別號荊峴,晚年又號游庵,河南睢陽人,以清廉剛正、敢言直諫聞名于順、康兩朝。湯斌的青年時代,正值易朝之戰(zhàn)亂,他飽受顛沛流離的痛苦,閱盡民間疾苦和貪官污吏的暴戾,因而鑄就了他嫉惡如仇、剛直不阿的性格和體恤民情、主持正義的思想。考取進士后,他并不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王政傳王政傳——《金史》卷一一八[說明]王政,金代辰州熊岳(今屬遼寧?。┤耍嫦仍诓澈<斑|代任官。遼未歸金,任謀克,伐宋時任滑州安撫使。時百姓常殺州官降宋,王政權率數騎入州,釋被捕饑民,并發(fā)倉稟賑貧苦百姓,州民皆悅,不復叛。金太宗天會四年(公元1124年),任燕京都曲院同監(jiān),未幾,改權侍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兼掌軍資庫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張湯傳張湯傳——《史記》卷一二二[說明]張湯(?——前115),西漢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幼時喜法律,曾任長安吏、內史掾和茂陵尉。后補侍御史。因為治陳皇后、淮南、衡山二王謀反之事,得到武帝賞識。先后晉升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與趙禹編定《越宮律》、《朝律》等法律著作。用法主張嚴峻,常以春秋之義加以掩飾,
2025-01-02 16:32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滿寵傳滿寵傳——《三國志》卷二六[說明]滿寵,字伯寧,漢末魏初山陽昌邑(今山東巨野南)人。十八歲為郡督郵,打擊郡中豪強李朔。又守高平令,后棄官歸家。曹操占據兗州,征辟他為從事,又辟署大將軍西曹屬,為許令,不避權貴。任汝南太守,拒袁紹。救樊城有功,進封安昌亭侯。曹丕即王位,遷滿寵揚武將軍、拜伏波將軍。魏明帝即位,進封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況鐘傳況鐘傳——《明史》卷一六一[說明]一段《十五貫》的戲劇故事,使況鐘成為婦孺皆知的清官。而歷史上的況鐘,也并不亞于戲劇中的況鐘,他出身吏員,深知官場的積弊,為官后獎善懲惡,被百姓奉之若神。他任蘇州知府十二年,“剛正廉潔,孜孜愛民,前后守蘇者莫能及。”他死后,蘇州吏民相聚哭悼,為他立祠祭禮。況鐘任職蘇州時,正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岳起傳岳起傳——《清史稿》卷三五九[說明]岳起,滿洲鑲白旗人,姓鄂濟氏,乾、嘉時期的著名清官。他初任地方官,便因前任官員貪黷而將官府房屋、器物洗刷一番,以示不與貪官同流合污。即使當了巡撫,也仍然是“清介自矢”,官府僮仆僅數人,出入從不前呼后擁,更不用侍從騎車。調入京城后,不置邸舍,以致最終死于寺廟。身居督撫高位,死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劉觀傳劉觀傳——《明史》卷一五一[說明]在明成祖朱棣所用諸臣之中,頗有些不甚可取者,或無所遠見,或晚節(jié)不克,或有才無德,或貪墨不道。劉觀便堪稱貪墨之典型。史書中將他與成祖時另一貪墨之臣并錄于一卷之中,稱:“吳中、劉觀之墨,又不足道矣?!保ā睹魇贰肪硪晃逡弧顿澰弧罚┟鞒趵糁紊袊?,自成祖永樂(1403—1424)后期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杜詩傳杜詩傳——《后漢書》卷三一[說明]杜詩(?—38),東漢河內汲縣(今河南汲縣西南)人,字君公。早年曾經任郡功曹,后任更始政權大司馬府屬吏,此后歸附光武帝劉秀。先后任侍御史、成皋令,沛那及汝南郡尉。遷任南陽大守,所到皆有政績。南陽人稱其為“杜母”。他還根據前人的經驗,制造水排,利用水的力量帶動鼓風機,進行冶鐵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毛玠傳毛玠傳——《三國志》卷一二[說明]毛玠,字孝先,東漢末陳留平丘(今河南封丘東)人。早年為縣吏。曹操取兗州,辟為治中從事,因與曹操論天下形勢,頗有見地,轉為幕府功曹。后為東曹掾,與崔琰共同舉薦人才。升任尚書仆射。諫止曹操廢立太子之事,被曹操比之漢初周昌。崔琰無罪被殺,毛玠心中不悅,被曹操收捕入獄,經桓階、和洽相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元暉傳元暉傳——《北史》卷一五[說明]元暉(?—519),字景襲,是北魏宗室。他受宣武帝元。恰的寵幸,歷任給事黃門侍郎、侍中、領右衛(wèi)將軍等職,曾勸阻宣武帝不要將都城遷回平城(令山西大同)。他任吏部尚書時,大收賄賂,選用官吏皆有定價,因此,當時人將吏部稱為“市曹”。他出任冀州刺史時,大規(guī)模檢括隱匿的戶口,增收調絹五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鄧攸傳鄧攸傳——《晉書》卷九○[說明]鄧攸(?—326),字伯道,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東南)人。他小時以孝著稱,被中正品評為灼然二品,出任吳王文學,后歷任太子洗馬、東海王可馬越參軍、吏部郎、河東(治今山西夏縣西北)太守。西晉懷帝永嘉(307—313)末,他被石勒所俘虜,攜帶妻子逃出。由于考慮無法兩全,他舍棄親生
2025-01-02 16:31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胡威傳胡威傳——《晉書》卷九○[說明]胡威,字伯武,一名貔,淮南壽春(今安徽壽縣)人。他父親胡質在三國魏政權中以忠正清廉而著稱,任官至征東將軍、荊州(治今河南新野)刺史。胡威自小就廉潔謹慎,他從京城洛陽去荊州探望父親時,沒有車隊仆從,只是單身騎驢而行。在歸途中,當他發(fā)現沿途對他加以照顧的人是父親帳下的都督時,就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