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治法:滋陰溫陽,補腎固澀。1 . A 型題( 只采用 A 1 型) (1 ) 消渴病出現(xiàn)并發(fā)癥時“可變?yōu)槿改炕騼日稀钡恼撌鲚d于( ) A .《金匱要略》 B .《內經》 C .《證治準繩》 D .《外臺秘要》 E .《宣明論方》 (2 ) 消渴病的關鍵病變臟腑在于( ) A . 胃 B . 脾胃 C . 肺 D . 腎 E . 脾 (3 ) 下列對消渴證候特征的敘述以何者最為貼切( ) A . 口渴多飲 , 多食易饑 , 尿頻量多 , 體重減輕 B . 消渴病的多尿 , 表現(xiàn)為排尿次數(shù)增多 , 尿量減少 C . 與多尿同時出現(xiàn)的是多飲 , 喝水量正常而次數(shù)明顯增多 D . 多食易饑 , 食量正常 E . 患者雖不感疲乏 , 但形體日漸消瘦 (4 ) 消渴與癭病臨床征象中均可出現(xiàn)( ) A . 消瘦 B . 多飲、多尿、尿甜 C . 眼球突出 D . 情緒易激動 E . 多食、易饑、消瘦 (5 ) 被《醫(yī)宗金鑒》列為治療消渴病常用方的是( ) A . 玉女煎 B . 消渴方 C . 玉泉丸 D . 七味白術散 E . 六味地黃丸 (6 ) 消渴并發(fā)雀盲、耳聾、白內障者, 治宜( ) A . 鹿角粉 B . 五味消毒飲 C . 白虎加人參湯 D . 杞菊地黃丸 E . 縮泉丸 (7 ) 最早記載消渴治療方藥的中醫(yī)古籍為( ) A .《內經》 B .《臨證指南醫(yī)案》 C .《金匱要略》 D .《醫(yī)學心悟》 E .《醫(yī)學綱目》 (8 ) 消渴方的藥物組成為( ) A . 蘆根、黃連、生地黃、藕汁 B . 天花粉、黃連、生地黃、懷山藥 C . 天花粉、黃連、黃芩、生地黃 D . 天花粉、黃連、生地黃、藕汁 E . 麥門冬、黃連、生地黃、黃芩 2 . B 型題( 只采用 B1 型) A . 膈消B . 消中 C . 腎消D . 消癉 E . 口渴癥 (1 ) 消渴多尿癥狀較為突出者, 為() (2 ) 消渴多飲癥狀較突出者, 為() (3 ) 消渴多食癥狀較突出者, 為() 3 . D 型題 (1 ) 消渴主要應與何種病證進行鑒別診斷( ) ( ) A . 癭病 B . 胃痞 C . 口渴癥 D . 膽脹 E . 郁病 (2 ) 以下所述與消渴的主癥最有關系的為( ) ( ) A . 口苦 B . 胸脅苦滿 C . 多尿、多飲 D . 口干 E . 多食、消瘦 (3 ) 消渴的病變五臟關鍵在( ) ( ) A . 肺 B . 肝 C . 胃 D . 心 E . 腎 (4 ) 消渴的基本病機為( ) ( ) A . 宗氣不足 B . 陰津虧損 C . 中焦氣機不利 D . 濕濁內盛 E . 燥熱偏勝 (5 ) 消渴病日久, 則易發(fā)生以下哪兩種病變( ) ( ) A . 陽損及陰 B . 陰損及陽 C . 熱盛陰亡 D . 陰脫陽絕 E . 陰陽俱虛 4 . X 型題 (1 ) 消渴的主要病因有( ) ( ) ( ) ( ) ( ) A . 金石所傷 B . 情志失調 C . 勞欲過度 D . 飲食失節(jié) E . 稟賦不足 (2 ) 診斷消渴的主要依據(jù)有 ( ) ( ) ( ) ( ) ( ) A . 病久常多并發(fā)癥 B . 初起可“三多”癥狀不著 C . 起病緩 , 與感受溫熱之邪有關 D . 多發(fā)于中年以后 , 以及嗜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煿之人 E . 查清晨血糖和尿糖 , 尿比重 , 作葡萄糖耐量試驗檢查有助于確定診斷 (3 ) 消渴在辨證時應該注意區(qū)別( ) ( ) ( ) ( )( ) A . 寒熱 B . 表里 C . 部位 D . 本證與并發(fā)癥 E . 標本 (4 ) 消渴的預防與調攝應注意( ) ( ) ( ) ( )( ) A . 忌糖 B . 限制淀粉類食物的攝入 C . 飲食宜定時定量 D . 忌鹽 E . 保持情志平和 , 忌煙酒、茶、咖啡 , 節(jié)房事 (5 ) 消渴的并發(fā)癥有( ) ( ) ( ) ( ) ( ) A . 眩暈 B . 耳聾 C . 中風 D . 白內障 E . 瘡癰 ( 6) 患者段某, 女, 32 歲。治療可選用( ) ( ) ( ) ( ) ( ) A . 玉女煎 B . 二冬湯 C . 補中益氣湯 D . 消渴方 E . 玉泉丸參考答案 1. A 型題 ( 1) E (2 )D( 3) A ( 4) E(5 ) D ( 6) D ( 7) C (8 ) D 2. B 型題 ( 1) C (2 )A(3 ) B 3. D 型題 ( 1) A、C (2 ) C、E ( 3) A、E( 4) B、E 4. X 型題 ( 1 ) B、C、D、E(2 ) A、B、D、E ( 3) C、D、E C、D、E(6) B、D、E 三、證治分類 上消 肺熱津傷證——口渴多飲,口干舌燥,尿頻量多,烘熱多汗。 病機:肺臟燥熱,津液失布?! 〈矸剑合史郊訙p。大便干燥?! 〔C:胃火內熾,胃熱消谷,耗傷津液?! 〈矸剑河衽?。舌質淡,苔白而干,脈弱。 治法:益氣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術散=四君子湯+藿木葛) 下消 腎陰虧虛證——主癥:尿頻量多,混濁如脂膏,或尿甜。 舌脈: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 治法:滋陰固腎。 陰陽兩虛證——主癥:小便頻數(shù),混濁如膏,甚至飲一溲一。 治法:滋陰溫陽,補腎固澀。 一、A1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PTH的情況 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的診斷依據(jù)是 答案部分 一、A1 【正確答案】:A 【正確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