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d6 c4 d6 f4 a2 b4 c1 d3 a3 b5 c2 d8 42 ?與除法的定義相對應,本題中X={A,B}={(a1,b2),(a2,b4),(a3,b5)},Y={C,D}={(c3,d5),(c4,d6)}, Z={F}{f3,f4}。 S={(a1,b2)} 43 ?5種基本運算 ?并、差、笛卡爾積、投影、選擇 ?其它運算 ?交、連接、除 ?均可用 5種基本運算來表達,引進它們并不增加語言的能力,但可以簡化表達 ?R?S = R ? (R ? S) ?R S = ∏屬性列表 (?相同的屬性列值相等 (R) (R S)) ?R ? S = ?X(R) ? ?X(?X(R) ? ?Y(S) ? R) 44 A B C D a b c d a b e f a b d e b c e f e d c d e d e f C D c d e f A B a b e d A B a b b c e d A B C D a b c d a b e f b c c d b c e f e d c d e d e f R ?AB (R) S ?AB (R) ? ?CD (S) ?AB (R) ? ?CD (S)R A B C D b c c d R ? S= A B a b b c e d A B b c = 例: R?S = ?X(R) ? ?X(?X(R) ? ?Y(S) ? R) 45 關系代數(shù)中,這些運算經(jīng)有限次復合后形成的式子稱為關系代數(shù)表達式 例:設有關系 教師(工作證號、姓名、性別、出生年份、職稱、所在院系)TL(TNO,TNAME,TSEX,BYEAR,RANK,DEPT); 教學記錄(工作證號、開課時間、課號、課時) CR(TNO,CTIME,CNO,CNUM)。 ①確定已知條件所在的關系 寫這樣語句的步驟 → ②確定輸出內(nèi)容所在的關系 ③寫出查詢條件的表達 47 例 1:查詢學習課程號為 C2的學生學號和成績(涉及一個關系)。 П sno,sname (σ o=’c2’( S SC) )) 例 3:查詢選修了課程名為 “ 數(shù)據(jù)庫 ” 的學生學號和姓名(涉及三個關系)。 П sno (σ o=’c1’ ∨o= ’c2’( SC) )) 48 例 5:查詢至少選修了課程號為 C2和 C4的學生學號。 П sno (σ [1]=[4]∧[2]= ‘C2’∧[5]= ’C4’( SC SC) )) П sname,sage(S)П sname,sage( σ o=‘C2’( S SC))) 所有學生 學了 C2的學生 例 7:查詢選修了所有課程的學生姓名、年齡。 П o(C)) ) 求學了全部課程課學生學號 例 8:查詢所學課程包含了學生 S2所學課程的學生學號。 П o( σ sno=’s2’ (SC)) 49 關系演算 ?以數(shù)理邏輯中的謂詞演算為基礎 ?元組關系演算,例 ALPHA ?域關系演算,例 QBE 元組關系演算 ?形式化定義 { t | P( t) } 表示所有使謂詞 P為真的元組集合 ?t為元組變量 ?如果元組變量前有“全稱”( ?)或“存在”( ?)量詞,則稱其為 約束元組變量 ,否則稱為 自由元組變量 ?P是公式 ?由原子公式和運算符組成 50 ?原子公式 ?t∈ R,寫成 R(t) ?t是關系 R中的一個元組 ?t[i] ? u[j] ?t[i]與 u[j]為元組分量,他們之間滿足比較關系 ? ,元組 t的第 i個分量與元組 u的第 j個分量滿足比較關系 ? ?t[i] ? c ?分量 t[i]與常量 c之間滿足比較關系 ? 51 ?公式的遞歸定義 ?原子公式是公式 ?若 P是公式,那么 ┑ P也是公式 ?若 P1 , P2是公式,則 P1 ? P2 , P1 ? P2 , ┑ P2也是公式 ?若 P1 , P2同時為真,則 P1 ? P2 為真,否則為假; ?若 P1 , P2同時或有一個為真,則 P1 ? P2 為真,僅當同時為假,則 P1 ? P2 為假; ?若 P1 為真,則 ┑ P1為假 。 { t | (?u)( R(t) ? S(u) ? t[C] u[A])} R中滿足下述條件的元組的集合: C屬性大于 S中每個元組的 A屬性的值。,39。 A B C 1 2 3 3 4 6 57 A B C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1 2 3 3 4 6 5 6 9 R S A B C 4 5 6 7 8 9 { t | (?u)( R(t) ? S(u) ? t[C] u[A])} R中滿足下述條件的元組的集合: C屬性大于 S中每個 元組的 A屬性的值。 ?如果出現(xiàn)在表達式 {t | P( t) }結(jié)果中的所有值均來自dom(P), 則稱 {t | P( t) }是安全的 60 A B A1 B1 A1 B2 A2 B3 dom(┑ (t ?R)) = {{A1 , A2} , {B1 , B2 , B3}} A B A1 B3 A2 B1 A2 B2 R { t |┑ (t ?R) } 61 域關系演算 ?形式化定義 { x1 x2 …x n | P( x1 , x2 , … , x n ) } xi代表域變量, P為由原子構(gòu)成的公式 ?原子公式 ? x1 , x2 , … , x n ? R,記 R(x1 , x2 , … , x n ) ?xi是域變量或域常量 ?x ? y ?域變量 x與 y之間滿足比較關系 ? ?x ? c ?域變量 x與常量 c之間滿足比較關系 ? 62 A B C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1 2 3 3 4 6 5 6 9 R S A B C 4 5 6 R1={ x y z | R( x, y, z) ? x5 ? y3} R中 A列小于 5并且 B列大于 3的元組的集合,列與 R列對應不變。 64 A B C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1 2 3 3 4 6 5 6 9 R S A B C 1 2 3 4 5 6 7 8 9 3 4 6 R2={xyz| R(x, y, z) ? (S( x, y, z) ? y=4)} 新關系與 R列對應,其元組或?qū)儆?R,或為 S中 B值為 4的元組。39。這三種語言在表達能力上是完全等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