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赤壁賦蘇軾蘇軾其人詩詞文賦、書法、繪畫樣樣精通。儒家和佛老思想。入世:積極進取,懷才不遇;出世:逃避現(xiàn)實,寄情山水。一、聯(lián)系背景,遷移導(dǎo)入1.譚嗣同絕命詩2.蘇軾絕命詩3.蘇軾《赤壁賦》蘇軾絕命詩《獄中寄弟子由》其一:圣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
2025-01-20 17:09
【摘要】“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fēng)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jié)果——引導(dǎo)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jīng)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
2025-01-20 17:55
【摘要】赤壁賦關(guān)于“賦”這種文體?這篇文章的體裁是“賦”?!百x”作為一種文體有一個演變的過程。賦體以楚辭為源頭,至荀況始有定名。它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后期,到了漢代才形成確定的體制,這是賦的淵源。賦體的流變大致經(jīng)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各個階段。關(guān)于賦的特點《文心雕龍-詮賦》說:“賦者,鋪也;鋪采摛chī文,體物寫志也。
【摘要】賦是一種專事鋪敘的用韻散文,介于韻文與散文之間,講究文采,以鋪陳為能事。賦體經(jīng)歷了長期演變的過程,發(fā)展到中唐,在古文運動影響下,賦又出現(xiàn)了散文化的趨勢,不講求駢偶,音律,句式參差,押韻也比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暢的氣勢,叫做文賦。杜牧的《阿房宮賦》、蘇軾的《赤壁賦》都是文賦的佳作。
2025-01-20 10:39
【摘要】《赤壁賦》教案──理從讀中悟,情在誦中明湖北省棗陽市高級中學(xué)嚴兵一、教材分析《赤壁賦》是必修二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它上承《蘭亭集序》,后接《游褒禪山記》,屬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與第一單元的現(xiàn)代抒情散文遙相呼應(yīng),互為補充,共同為“表達交流”部分的“寫景要抓住特征”“學(xué)習(xí)描寫”“學(xué)習(xí)抒情”提供基礎(chǔ)和范例。因此,在《赤壁賦》的教學(xué)過程中,
2025-01-22 07:40
【摘要】赤壁賦蘇軾第一課時蘇軾(1037-1101)?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官至翰林侍讀學(xué)士,禮部尚書。書、文、詩、詞、畫,俱成大家。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均以詩文稱著于世,世稱“三蘇”。“三蘇”和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及同時代的王安石、歐陽修、曾鞏一
2025-01-19 21:54
【摘要】赤壁賦蘇軾大將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
2025-01-20 11:24
【摘要】三明九中陳德魁赤壁賦(二)檢查學(xué)案(“以、而”的用法比較復(fù)雜,課文又多次出現(xiàn),因而重點突出文言虛詞的掌握)以引進動作、行為的工具、憑借引進動作行為的原因。作“因為”、“由于”解釋引進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可譯為“把”介詞連詞:連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詞
2025-01-20 11:25
【摘要】赤壁賦蘇軾賦賦是一種文體。賦在漢代主要以鋪張渲染為能事,排列許多怪異生辟的詞匯,鴻篇巨制,繁縟富麗,叫大賦。后來出現(xiàn)一些抒情詠物的小賦。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發(fā)展了大賦的排比句法,接受了駢文的影響,講究對仗工穩(wěn)、字句整飭,叫駢賦。從唐代開始
2025-01-21 15:22
【摘要】黃州惠州儋州。自題金山畫像蘇軾問汝平生功業(yè),身如不系之舟。心似已灰之木,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寂寞沙洲冷周傳雄自從你走后心憔悴,白色油桐風(fēng)中紛飛,落
【摘要】宋·蘇軾
【摘要】赤壁賦蘇軾(第二課時)主客同游泛舟赤壁舉酒誦詩浩浩乎……飄飄乎①“超然”之樂②主:扣舷而歌客:吹簫而和,嗚嗚然……悲情驟起③主問客答古人事跡現(xiàn)實人生孟德遺詩孟德遺跡漁樵江渚蜉蝣天地平凡渺小人生苦短安在哉悲之緣
【摘要】赤壁賦蘇軾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官至翰林侍讀學(xué)士,禮部尚書。書、文、詩、詞、畫,俱成大家。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均以詩文稱著于世,世稱“三蘇”?!叭K”和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及同時代的王安石、歐陽修、曾鞏一起,被稱為“唐宋八大家”?!凹偃?/span>
【摘要】赤壁賦蘇軾教學(xué)目標“變與不變”的哲理:學(xué)習(xí)蘇軾豁達樂觀的精神和人格節(jié)操讀4段,根據(jù)注釋同桌互譯,落實字詞用法,理解內(nèi)容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
【摘要】蘇軾書法蘇東坡游赤壁一、學(xué)習(xí)目標(一)、學(xué)習(xí)本文寫景與抒情、議論緊密結(jié)合的寫法。(二)、體會本文語言精練、優(yōu)美的特點。二、背景提示宋代的黃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黃岡。黃岡西北的長江邊上,有一處風(fēng)景勝地。那兒矗立著一座紅褐色的山崖,因為形狀很像鼻子,人們就稱它為赤壁磯;又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