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案例名稱教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鍋莊》科目音樂教學對象小學五年級提供者劉偲佳課時一課時一、教材內(nèi)容分析《吹起羌笛跳鍋莊》是人教版第十冊教材,本單元從低、中年級延續(xù)過來向?qū)W生介紹五十六個少數(shù)民族的重要內(nèi)容,其中展示的少數(shù)民族能歌善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更加值得學生學習。這首歌曲表現(xiàn)的羌族人民在歡樂的節(jié)日里載歌載舞的情景,羌笛
2025-02-05 04:19
【摘要】《吹起羌笛跳鍋莊》教材分析:歌曲《吹起羌笛跳鍋莊》是人教版第十冊教材,本單元是一個從低、中年級延續(xù)過來的向?qū)W生介紹五十六個民族音樂歌舞的重要單元。幫助學生樹立五十六個民族互幫互學共同繁榮的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少數(shù)民族能歌善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更是學生值得學習的。羌族同其他少數(shù)民族一樣,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這首歌表現(xiàn)了羌族人民在歡樂的
2025-01-22 15:24
【摘要】《瑤族舞曲》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瑤族舞曲》各主題音樂,從情感體驗入手,分析音樂要素、分析音樂進行的特點,提高學生理解音樂的能力。(2)通過聽、唱結(jié)合的方法,讓學生熟記主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3)在欣賞中引導學生感受民族器樂曲豐富的表現(xiàn)力,使學生對我國的民族音樂產(chǎn)生興趣。教學重點:(1)樂曲中的第一部分為重點,熟記
2025-01-22 12:33
【摘要】吹起羌笛跳鍋莊冉店九年制學校梁娟麗請大家再次欣賞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緒。隨伴奏完整演唱歌曲。鍋莊舞簡介?鍋莊舞[1],又稱為“果卓”、“歌莊”、“卓”等,藏語意為圓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間舞蹈之一,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壩、甘孜,云南迪慶及青海、甘肅的藏族聚居區(qū)。舞蹈時
2025-02-10 11:42
【摘要】《編花籃》教學目標: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歌曲的學習,感受河南民歌的(怎樣的)特色,有進一步了解河南地區(qū)獨特音樂風格的欲望。2、過程與方法:通過聆聽、模仿、合作、對比、表演、感受河南民歌的風格,并能積極地學唱。3、知識與技能:在充分的聆聽過程中分析樂譜,并能唱出河南民歌的韻味;在學唱過程中掌握甩腔、裝飾音和滑音的唱法。(怎樣的音色——比較
【摘要】《溜溜山歌》教案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了解音樂與地區(qū)有密切的關(guān)系,感受祖國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音調(diào),激發(fā)對祖國民族音樂的熱愛。2、能夠用動作表演,并記住節(jié)拍,運用到歌曲演唱中。3、有感情地唱好《溜溜山歌》的同時,能夠用安徽話演唱,感受地方音樂獨有特色。教學重、難點: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同時,將感情運用到歌曲中。
2025-01-22 04:10
【摘要】《小鳥,小鳥》教學目標:1、能用輕快明亮的聲音演唱歌曲《小鳥,小鳥》,并通過演唱歌曲,感受愛心奉獻的美好與甜蜜。2、能積極地參與二部合唱,從中享受集體合作表現(xiàn)音樂的樂趣。教學重點:學會《小鳥,小鳥》這首二部合唱歌曲。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用和諧的聲音演唱好歌曲。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一)發(fā)聲練習
【摘要】《紅蜻蜓》教學內(nèi)容:學唱二聲部歌曲《紅蜻蜓》。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能用親切、優(yōu)美的聲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紅蜻蜓》,表達對童年生活的向往。2、技能目標:學生能專注地聆聽歌曲,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學唱二聲部歌曲《紅蜻蜓》。3、情感目標: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緒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憶,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教學
【摘要】《渴望春天》教案教學理念:音樂教師應牢固樹立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是應用教學關(guān)鍵的觀念,建立音樂課程以審美為核心的教學指導思想。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學生資源,真正把學生看作是學生的主體,尊重學生,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提倡和追求一種和諧輕松、雙向交流的教學氛圍。教師在學生和活動中要努力把自己融入學生,試著扮演“合作伙伴”的角色,和學生一起活動,而不是凌駕于學生
2025-01-31 12:23
【摘要】《吹豎笛》豎笛練習豎笛的結(jié)構(gòu)笛身笛口笛孔笛尾六孔豎笛指法示意圖一孔(左手食指按)二孔(左手中指按)三孔(左手無名指按)四孔(右手食指按)五孔(右手中指按)六孔(右手無名指按)八孔豎笛指法示意圖背孔(左手大拇指按)一孔(左手食指按)二孔(左手中指按)
2025-02-15 01:24
【摘要】《彼得與狼》教學內(nèi)容:教學童話欣賞《彼得與狼》。教學目標:1、聆聽《彼得與狼》,能聽辨出各件樂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色,講出故事情節(jié)并進行表演。2、從外國音樂作品《彼得與狼》中感受外國兒童的童年生活與風土人情。教學重點與難點:發(fā)展學生對音樂的聽覺和想象力,提高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
【摘要】《瑪依拉》【教學目標】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歌曲《瑪依拉》的鑒賞與學習,激發(fā)學生對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2、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對歌曲《瑪依拉》的試聽與演唱,提高識譜演唱能力。2)通過擊打節(jié)奏,不僅掌握時值計算方法,而且能通過擊打來表現(xiàn)出節(jié)奏型。3)通過歌曲的延伸學習,了解變奏曲、花腔的概念。3、知識與技能
2025-01-22 06:54
【摘要】《盧溝謠》教材分析:《盧溝謠》是“唱響中國”入圍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寫給孩子們唱的歌,它以中國歷史文化為創(chuàng)作背景,用孩子的視角將盧溝橋見證的民族興衰與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來,以極富畫面感地語言將人們帶入了過往的歷史中。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謠形式表達,即大氣深邃又空靈婉轉(zhuǎn),抒發(fā)出一種發(fā)自肺腑的愛國情懷。教學目標:1、學會歌曲《盧溝謠》,
【摘要】《坐上火車浪西寧》教學內(nèi)容:歌曲教學《坐上火車浪西寧》。教學目標:1、用歡快、活潑的情緒、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感受描述火車的音樂形象,體驗生活的歡樂情緒。2、通過聆聽、模唱、律動的方式指導學生參與演唱、體驗歌曲,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實踐活動,提高學唱歌曲的興趣。教學重點:能用聽唱法完整的演唱、表現(xiàn)歌曲。教學難點
【摘要】涼山之最教學目標:能學會演唱四川民歌《涼山之最》及聽賞表現(xiàn)形式不同的同名作品,并將感受寫下來。教學重難點:聆聽感受《涼山之最》配器的魅力,了解四川彝族。教學過程:一、導入課題1、引出民歌主題。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我們有萬里長城,長江黃河,56個民族團結(jié)一家,安定祥和,因為受生活地域性和風俗人情的影響,他們形成了自己
2025-01-22 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