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配置400L混凝土各種材料的用量: 水=142*=57Kg 水泥=320*=128Kg 砂=652*=261Kg 石=1267*=507Kg某實驗室在進行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試驗時,發(fā)現(xiàn)空隙率和飽和度均能滿足規(guī)范要求,但目測混合料干澀,瀝青用量明顯偏小,甚至有花白料,請分析原因,同時應如何進行調整?答:問題出在礦料品種或礦料配合比例上,從品種講骨料為非富含棱角骨料、或細骨料偏粗,從配合比例講可能是粗骨料或細砂用量過小,而礦粉用量過大,導致礦料間隙率小,混合料極易壓密,很小的瀝青用量空隙率和飽和度就能滿足要求,而瀝青用量明顯偏小。 更換:如為骨料品種所致,就要考慮換用富含棱角粗骨料,或添加細砂,以增加礦料間隙率,盡而達到增大空隙率的目的。 種 類指 標甲乙針入度(25℃,100g,5s)(1/10mm)100100軟化點(R&B) ℃4558延度25℃、 5C 、n/min、 (C、n)100515℃、 5C 、n/min、 (C、n)1002 分析:P1 甲=- 甲瀝青為溶凝膠結構,具有較好的路用性能。工 程 測 量一、單選題測量學的主要任務是( C )。 A. 直角坐標 B. 經(jīng)緯度 C. 距離和方位角 D. 高程控制測量包括( A )。 A. a-b B. b-a C. a+b D. (a+b)/2在進行水準測量時,保證前后視距基本相等主要是為消除( B )。 A. 視準軸殘存誤差 B. 大氣折光誤差 C. 地球曲率誤差 D. 水準尺零點誤差下面對經(jīng)緯儀軸線的描述,錯誤的是( A )。 A. 180176。 C. 90176。某段距離的平均值為100m,其往返較差為+20mm,則相對誤差為( C )。 A. 15m B. 3m C. 30m D. 1已知經(jīng)緯儀豎盤的刻劃注記形式為順時針,盤左望遠鏡水平時豎盤讀數(shù)為90176。34′00″,R=283176。 A. 2′ B. 1′ C. +1′ D. +2′1已知Z=xy,x和y的中誤差分別為mx=177。3,則Z的中誤差為:( A ) A. 177。1 C. 177。71觀測水平角時,當不同高程的兩目標點與經(jīng)緯儀豎軸在同一豎面時,此兩點水平讀盤讀數(shù)理論上應該( A ) A. 相等 B. 不相等 C. 相差一個水平角 D. 相差一個豎直角1對某量做了N次等精度觀測,則該量的算術平均值的中誤差為觀測值中誤差的( B )。 A. 等高距越大 B. 地面坡度越陡 C. 等高距越小 D. 地面坡度越緩1在小范圍內,施測大比例尺地形圖時,以( D )作為投影面。12′16″(豎盤為順時針注記),則A、B之間的高差為 ( C )。 A. 最大值 B. 最小值 C. 算術平均值 D. 中間值2中誤差反應的是 ( A )。 A. 5m B. C. 5cm D. 50cm2下列關于等高線的敘述是錯誤的是 ( A )。 A. B. C. D. 2用DJ6型光學經(jīng)緯儀測一水平角,若要使測角精度達到3″,則測回數(shù)不應少于( B )個測回。47′,則它位于的3176。帶的中央子午線經(jīng)度為 ( B )。 B. 38,114176。 D. 36,108176。50′15″,A點磁偏角為2′45″,子午收斂角為+2′12″,則該直線的磁方位角為 ( A )。53′00″ B. 48176。47′30″ D. 48176。( C ) A. 水平面,一定 B. 水準面,一定 C. 水平面,不一定 D. 水準面,不一定2我國公路緩和曲線一般采用( A )的形式。 A. 一井定向 B. 導入高程 C. 兩井定向 D. 陀螺定向二、多選題測設工作應遵循的基本工作原則是(A、B、C)。 A. 水平角 B. 斜距 C. 平距 D. 高差水準儀各軸線應該滿足的條件是 (A、B、C)。 A. 視距間距 B. 豎盤讀數(shù) C. 中絲讀數(shù) D. 儀器高用經(jīng)緯儀進行水平觀測是,采用盤左、盤右的觀測方法可以消除或削弱(A、B、D)的影響。 A. 水準尺不直 B. 視差未消除 C. 水準尺刻度不均勻 D. 水準儀下沉直線定向時所依據(jù)的標準方向有(A、B、C)。 A. 觀測者 B. 外界環(huán)境 C. 儀器 D. 溫度地物符號可分為(A、B、D)。 A. 直線 B. 圓曲線 C. 緩和曲線 D. 豎曲線1對圓曲線起控制測量的主點有圓曲線的(B、C、D)。 A. 橫向誤差 B. 角度閉合誤差 C. 縱向誤差 D. 高程誤差1附合導線與閉合導線坐標計算的不同之處為(A、B )。 A. 地物符號 B. 地貌符號 C. 注記 D. 特殊符號1高程放樣可以用(A、B、C、D)的方法。 A. 一個點的坐標 B. 兩個點的坐標 C. 一個點的坐標和一條邊的坐標方位角 D. 一個坐標方位角1各測回間改變度盤起始位置不能消除(A、B、C)誤差。 A. 坐標軸互換 B. 象限順序相反 C. 三角函數(shù)應用方法不變 D. 角限順序相同1以下關于紅外測距儀正確的是(A、C)。 A. 水準測量高差的中誤差與測站數(shù)的平方根成正比 B. 水準測量高差的中誤差與路線長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C. 水準測量高差的中誤差與路線長度的平方根成反比D. 水準測量高差的中誤差與測站數(shù)的平方根成反比2在地形圖上可以(A、B、C、D)。 A. 水準尺零點誤差 B. 儀器下沉 C. 水準尺下沉 D. 校正后殘余誤差2下列關于豎直角和天頂距說法正確的是(B、D)。 A. 支導線 B. 附合導線 C. 閉合導線 D. 無定向導線2小三角網(wǎng)的布設形式有(A、B、C)。 A. 地名 B. 路名 C. 水流方向 D. 等高線高程2等高線分為(A、B、C)。 A. 用直尺直接繪制 B. 用直尺和圓規(guī)繪制 C. 用坐標格網(wǎng)尺繪制 D. 用圓規(guī)繪制在地形圖上估算土石方量常用方法有(B、C、D)。點名(改正)觀測角176。 ′ ″距離(m)ΔX(m)ΔY(m)改正后ΔX(m)改正后ΔY(m)坐標(m)XYAB( )202 47 08 P( )167 21 56C( )175 31 25DE輔助計算:Fx=xFy=F==K=Kx=1/3000完成以下中平測量手薄的計算 測點水平尺讀數(shù)(m)視線高程(m)高程(m)備注后視中 視前視BM3K2+920+940+960+980K3+000+ZD1+020+040+060+080ZD2++100+120+140ZD3 路線轉角為α=28176。/π=*70/250= 切線長:T=(R+P)*tan(α/2)+q=(250+)*tg(28176。30′50″/2)250= 超距:Dh=2TL=2*=≈ 五個主點樁號:ZH=JDT=K17+=K17+緩圓點: HY=ZH+Ls=K17++70=K17+圓緩點:YH=HY+(L2*Ls)=K17++(*70)=K17+緩直點:HZ=HY+(LLs)=K17++()=K17+曲中點:QZ=HZ-L/2=K17+()=K17+由QZ樁號算出的JD樁號為: K17++3/2=K17+ 與原JD樁號相同,說明計算無誤。點名(改正)觀測角176。 ′ ″距離(m)ΔX(m)ΔY(m)改正后ΔX(m)改正后ΔY(m)坐標(m)XYA100 26 24B( )202 47 08 77 39 24P( )167 21 5690 17 39C175 31 2594 46 25DE輔助計算:Fx=4mmxFy=54mmF=54mm=K=Kx=1/3000完成以下中平測量手薄的計算 測點水平尺讀數(shù)(m)視線高程(m)高程(m)備注后視中 視前視BM3K2+920+940+960+980K3+000+ZD1+020+040+060+080ZD2++100+120+140ZD3道路勘測設計一、單選題公路等級可分為:( D)。 A. 道路用地分界控制線 B. 路中線 C. 路肩邊緣線 D. 邊坡坡腳線 汽車以某一排檔行駛,若在某瞬間,汽車的動力因素為D,道路阻力為v,若D=v,則汽車的行駛狀態(tài)為:( B ) A. 加速行駛 B. 等速行駛 C. 減速行駛 D. 變速行駛 透視圖屬于哪種投影? ( C ) A. 平行投影 B. 垂直投影 C. 中心投影 D. 任意投影 汽車在某一排檔的臨界車速為V1,若汽車以等速V(V<V1)行駛,則行駛狀態(tài)為:( B ) A. 穩(wěn)定行駛 B. 不穩(wěn)定行駛 C. 由穩(wěn)定到不穩(wěn)定 D. 由不穩(wěn)定到穩(wěn)定若汽車的牽引力為T,行駛阻力為R,附著系數(shù)為φ,驅動輪荷載為Gg,則汽車行駛的充分必要條件為: ( A ) A. R≤T≤φGg B. φGg≤T≤R C. T≥R D. T≤φGg汽車在行駛中采用的排檔檔位越低,則動力因數(shù): ( A ) A. 越大 B. 越小 C. 趨向于0 D. 趨向于∞若縱向傾覆臨界縱坡為Iq,縱向滑移臨界縱坡為Ih,則保證汽車行駛的縱向穩(wěn)定性的條件是: (A )。 A. 都不小于6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