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個測回,為了減少度盤分劃誤差影響,各測回間應根據測回數按180/n配置度盤起始位置。(8) 什么叫豎直角?觀測水平角和豎直角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答:豎直角是同一豎直面內傾斜視線與水平線間的夾角,豎直角與水平角一樣,其角值是度盤上兩個方向讀數之差,不同的是豎直角的兩個方向中有一個是水平方向。若讀數減小,則盤左豎直角等于始讀數減去目標讀數,即α=90176。則盤右αR=270176。-L則盤右αR=R-270176。豎盤指標差的計算公式為x=(R+L-360176。式中:R為盤右讀數,L為盤左讀數。二是儀器校正不完善的誤差,如照準部水準管軸不垂直于豎軸、視準軸不垂直于橫軸、橫軸不垂直于豎軸的誤差。(12) 經緯儀有哪些主要軸線?它們之間應滿足什么幾何條件?答:主要軸線有:照準部水準管軸LL,儀器的豎軸VV,視準軸CC,橫軸HH。(13) 經緯儀的檢校包括哪些內容? 答:①照準部水準管軸應垂直于儀器豎軸的檢驗和校正;②十字絲豎絲應垂直于儀器橫軸的檢驗和校正;③視準軸應垂直于橫軸的檢驗和校正;④橫軸與豎軸垂直的檢驗和校正;⑤豎盤指標差的檢驗和校正;二、單選題3光學經緯儀水平盤與讀數指標的關系是( C )A 水平盤隨照準部轉動,讀數指標不動 B 水平盤與讀數指標都隨照準部轉動C 水平盤不動,讀數指標隨照準部轉動 D水平盤與讀數指標都不隨照準部轉動3旋轉光學經緯儀的望遠鏡時,豎盤( A )。A 照準部偏心差 B 視準軸誤差 C 橫軸誤差 D 豎軸誤差3水平角觀測時,照準不同方向的目標,應如何旋轉照準部?( A )、盤右逆時針方向 、盤右順時針方向 3豎直角絕對值的最大值為( A )。 176。 176。A 視準軸 B 橫軸 C 指標差 D 度盤分劃3觀測某目標的豎直角,盤左讀數為101176。36′00″,則指標差為( B )。A 只能為正 B 只能為負 C 可為正,也可為負 D 不能為零3經緯儀對中誤差所引起的角度偏差與測站點到目標點的距離( A )。測站測回數目標盤左讀數(L)盤右讀數(R)2C=L-R177。起始方向 值歸零方向 值平均方向 值角 值176?!洹濉?76?!洹?76。′″176。視線向上傾斜時,讀數減小,用盤左盤右觀測,豎盤讀數分別為94176。35′54″,求正確的豎直角α和豎盤指標差X。-L=90176。24′30″=-4176。=265′35″54176。=-4176。24′18″x= (α右-α左)=+12″(3) 根據下列觀測水平角數據,完成測回法水平角記錄和計算測站盤位目標水平度盤讀數半測回角值測回角值0左A120176。32′48″74176。45′06″右A300176。32′20″B14176。(豎盤按順時針注記,望遠鏡上仰讀數減少)測站測點鏡位豎盤讀數角 值正倒鏡平均值176。′176。垂直角——地面任意方向與水平面在豎直面內的夾角。第四章 距離測量與直線定向一、簡答題(1) 為什么地面點之間的距離要丈量水平距離?按照所用儀器、工具不同,測量距離方法有哪幾種? 答:距離是指兩點間投影到水平面上的長度,如果測得的是傾斜距離,還必須推算為水平距離。(2) 何謂鋼尺的名義長度和實際長度?鋼尺檢定的目的是什么? 答:①鋼尺的名義長度:鋼尺上標稱長度;②鋼尺的實際長度:檢定后的長度;③鋼尺檢定的目的是因鋼尺有制造誤差,經常使用中的變形以及丈量時溫度和拉力不同的影響,使得其實際長度往往不等于名義長度。鋼尺檢定后,應給出尺長隨溫度變化的函數式即尺長方程式。L0—鋼尺名義長度;△L—尺長改正數;α—鋼尺的線膨脹系數;t0—鋼尺檢定時的溫度;t—鋼尺量距時的溫度。①尺長改正公式 △La=(L′-L0)L/L0式中:△La—任一尺段L的尺長改正數; L′—鋼尺在標準拉力、標準溫度下的檢定長度L′; L0—鋼尺的名義長度; L—任一尺段長。(5) 影響鋼尺量距精度的主要誤差有哪些? 答:①定線誤差;②尺長誤差;③溫度誤差;④拉力誤差;⑤尺子不水平的誤差;⑥測錐和垂球對點的誤差;⑦風力影響的誤差。(7) 在測量中使用確定直線方位角的標準方向有哪些?方位角分為哪幾類? 答:1.真子午線方向,真方位角;2.磁子午線方向,磁方位角;3.坐標縱軸方向,坐標方位角。 答:坐標正算是指已知A點坐標XA、YA,A點和B點之間的距離D和方位角αAB,求B點的坐標XB、YB。(9) 簡述羅盤儀的作用和構成。(10) 寫出推算坐標方位角的公式,并說明其中符號所代表的含義。177。(11) 什么是視距測量?視距測量所用的儀器工具有哪些? 答:視距測量是用望遠鏡內視距絲裝置,根據幾何光學原理,同時測定距離和高差的一種方法。視距測量所用的主要儀器、工具是經緯儀和視距尺?! 〈穑核骄嚯x:D=Kncos2α算高差:h′=Knsin2α式中:K——視距乘常數,K=100; n——視距間隔; α——豎直角。2.作業(yè)時,要將視距尺豎直,并盡量采用帶有水準器的視距尺。否則應加以改正;4.視距尺一般應是厘米刻劃的整體尺.如果使用塔尺,應注意檢查各節(jié)尺的接頭是否準確;5.要在成像穩(wěn)定的情況下進行觀測。A – B C – D 4電磁波測距的基本公式,式中為( D )。11′08″,計算得點的子午線收斂角0176。59′22″ B 61176。06′16″4已知直線AB的真方位角為62176。A 62176。16′38″ C 62176。08′23″4某直線的坐標方位角為225176。A N45176。WC S45176。E4已知直線AB的磁方位角為136176。A 136176。51′C 136176。45′4坐標方位角的取值范圍為( C )。~270176。~90176。~360176。~180176。問哪一段量得精確?D1=,Kl=1/1267D2=,K2=1/3572,第二段丈量的精確 (2)何謂直線定向?直線定向的方法有哪幾種?確定一條直線的方向稱為直線定向。根據標準方向方位角分為真方位角。 (3)如圖所示,測得直線AB的方位角αAB=81176。38′,求直線BC的方位角αBC為多少?αBC=αab +180β=136176。46′12″,DAB=,按方位角繪草圖并計算出xB、yB的值?!x器高i= 測站A點高程= 定向點:B 指標差:0測點編號尺上讀數(m)視距間隔n水平角豎直讀數豎直角初算高差h′(m)改正數i-s(m)高差h(m)水平距離(m)測點高程(m)上絲中絲s下絲176。′176。K1=K2=測站編號后尺下絲前尺下絲方向及尺號水準尺讀數(m)K+黑-紅高差中數上絲上絲后 距前 距黑 面紅 面視距差d累積差Σd1 (1) (4)后 1 (3) (8) 0 (13) (2) (5)前?。? (6) (7)1 (14)+(18) (9)(10)后一前 (16) (17)+1 (15)(11)(12)2后?。?前 11后一前+13后 10前?。?后一前+14后?。?前?。?1后一前1++校核計算: 總距離=四、名詞解釋真北方向——地面P點真子午面與地球表面交線稱為真子午線,真子午線在P點的切線北方向稱真北方向。水準面——處處與鉛垂線垂直的連續(xù)封閉曲面。直線定線——用鋼尺分段丈量直線長度時,使分段點位于待丈量直線上,有目測法與經緯儀法。)之差為指標差。坐標反算——根據一條邊長的坐標增量,計算方位角與水平距離。~360176。視距測量——利用測量儀器望遠鏡內十字絲分劃板上的視距絲及刻有厘米分劃的視距標尺,根據光學原理同時測定兩點間的水平距離和高差的一種快速測距方法。1子午線收斂角——地面任一點P的真北方向與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坐標北方向的水平夾角,以P點的真北方向為基準,P點的坐標北方向偏東為正,P點的坐標北方向偏西為負。1中央子午線——高斯投影時,橫圓柱與參考橢球體表面的切線。1磁偏角——地面P點的磁北方向與真北方向的水平角,以P點的真北方向為基準,P點磁北方向偏東為正,偏西為負。第五章 測量誤差的基本知識一、簡答題(1) 簡述什么是過失誤差?什么是系統誤差?什么是偶然誤差?答:過失誤差:是粗枝大葉造成的觀測誤差,也稱粗差,通過認真操作檢核是可消除的。偶然誤差:在相同的觀測條件下作一系列的觀測,如果誤差表現出偶然性,單個誤差的數值、大小和符號變化無規(guī)律性,事先不能預知,產生的原因不明顯,這種誤差為偶然誤差。(3) 什么是等精度觀測?什么是非等精度觀測?什么是權?答:等精度觀測是指觀測條件(儀器、人、外界條件)相同的各次觀測。權是非等精度觀測時衡量觀測結果可靠程度的相對數值,權越大,觀測結果越可靠。(5) 為什么算術平均值是真值的最優(yōu)估計值?答:這是因為:設對某量進行了n次觀測,其觀測值分別為Ll,L2,……Ln①其算術平均值為=(Ll+L2+……+Ln)/n=[L]/n,設該量的真值為X;②真誤差為:△1=L1-X,△2=L2-X,……△n=Ln-X,等式兩邊相加并各除以n,即:[△]/n=[L]/n-X;③當觀測次數無限增加時.有[△]/n=0;④所以:=X;所以說算術平均值是真值的最優(yōu)估值。答:①平均誤差:在一定條件下的觀測系列中,各真誤差的絕對值的平均數, 即:θ=[|△|]/n②中誤差:在一定條件下的觀測系列中,各真誤差平方和的平均數的平方根: m=177。④相對誤差:是誤差的絕對值與相應觀測值之比。答:設一般函數,Z=(Xl,X2,……Xn),式中X1,X2,……X。此式就是誤差傳播定律。答:設對某量進行了n次觀測,觀測值為L1,L2,……Ln,為相互獨立的等精度觀測值,觀測中誤差為m,則算術平均值;①L=(L1+L2+L3+…Ln)/n=L1/n+L2/n+L3/n…Ln/n;②上式全微分d=(dLl)/n+(dL2)/n+(dl3)/n…(dLn)/n;③根據誤差傳播定律有:=m2/n2+m2/n2+…m2/n2;式中為算術干均值中誤差;④所以:=m/;(9) 試寫出白塞爾公式,并說明公式中各符號的含義。 式中:m觀測值中的中誤差; V似真誤差(改正數); n等精度觀測次數。A 偶然誤差 B 系統誤差C 偶然誤差也可能是系統誤差 D 既不是偶然誤差也不是系統誤差5丈量一正方形的4條邊長,其觀測中誤差均為177。( C )cm。6″,則一測回角值的中誤差為( B )。12″ B 177。10″ D 177。A 偶然誤差 B 系統誤差C 可能是偶然誤差也可能是系統誤差 D 既不是偶然誤差也不是系統誤差5設對某角觀測一測回的中誤差為177?!?,需觀測(D 個測回。6″與177。A 177。8″ C 177。12″5測量了兩段距離及其中誤差分別為:=177。比較它們測距精度的結果為( C )。A 偶然誤差 B 系統誤差C 可能是偶然誤差也可能是系統誤差 D 既不是偶然誤差也不是系統誤差5對某邊觀測4測回,觀測中誤差為177。A 177。1cm C 177。2cm5某段距離丈量的平均值為100m,其往返較差為+4mm,其相對誤差為( A )。、試求該組觀測值中誤差與算術平均值中誤差,及最后的結果。=177。(m);最后結果:177。15″,欲使測角精度達到土5″問需要觀測幾個測回?答:n= m/,則n=9,需測9個測回(3)同精度觀測一個三角形的兩內角α、β,其中誤差:mα=mβ=177。αβ;答:應用誤差傳播定理有,mγ=177。″ (4)在水準測量中,設一個測站的中誤差為5mm,若lkm有15個測坫,求lkm的中誤差和Kkm的中誤差?答:應用誤差傳播定律,有m1=177。5(5)設量得A、B兩點的水平距離D=,其中誤差mD=177。00′,其中誤差mα=177。試求A,B兩點的高差(h=Dtgα)及其中誤差mh? 解: h=Dtanα=(m)h=177。測角中誤差為177。試求AC和BC的邊長及其中誤差。(7)用同一架經緯儀,以不同的測回數觀測某一角度,其觀測值為:β1=24176。13′30″(6個測回),β3=24176。答:(1)Pl=4,P2=6,P3=8,或P1=1,P2=,P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