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天紅 2號 ’ 蘋果 /SH40/ 八棱海棠,株行距 2 m 3 m 。 kg 1,堿解氮 mg kg 1,速效鉀 mg kg 1,銨態(tài)氮 mg 選取生長勢基本一致,無病蟲害的植株 9株(樹形為細長紡錘形,樹高為 2 m,干高為 50 cm), 于 2022年 5月 16日進行試驗處 理。 5 ) cm2葉面 積為標準在上、中、下每個部位選取其中間部分若干新梢進行 13C脈沖標記(沈其榮 等, 2022; Lu et al., 2022;何敏毅 等, 2022)處理,每處理均為 3株,單株重復(fù)。 L 1的 HCl溶液。同時另選遠距離未受 13C 污染的 3株作為空白對照(用于測定 13C自然豐度)。 取樣與測定 整株解析植株共分為 5部分:( 1)上部葉片,多年生枝;( 2)中部葉片,多年生枝;( 3)下部 葉片,多年生枝;( 4)根部(粗根、細根);( 5)主干。 上述樣品 13C豐度在 DELTA V Advantage同位素比率質(zhì)譜儀中測定(中國林業(yè)科學(xué)院穩(wěn)定同位 素實驗室)。 Fig. 1 Percentage of selfretention and output of 13C of the three treatments Data followed by different small and capital letters mean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at 5% and 1% levels, respectively. 各器官 13C分配率的計算 一般自然土壤或植物(未標記)中的 13C自然豐度用 δ13C 表示。 標記植物 13C豐度采用 Atom( %)表示。各器官中所含的碳量用 Ci表示, Ci( g) = 干物質(zhì)量( g) C% 。 13Ci%為該器官的 13C量占樹體凈吸收 13C量的百分 比, 13Ci% = 13Ci/13C凈吸收 100 ( Kunihisa et al., 2022;齊鑫和王敬國, 2022)。 2 結(jié)果與分析 不同部位新梢葉片產(chǎn)生的 13C同化物自留量和輸出量 由圖 1可見,不同部位新梢葉片產(chǎn)生的 13C同化物的自留量與輸出量差異顯著。 不同部位新梢葉片產(chǎn)生的 13C同化物在植 株各器官中的分配 上部、中部和下部新梢葉片產(chǎn)生的 13C同 化物在植株各器官中的分配率見表 1。 3個處理未標記部分葉片中并沒有檢測 到 13C同化物,說明標記部分的功能葉產(chǎn)生的碳素同化 物并不輸入到其它部位的功能葉片,而主要供給其它器官,下部新梢葉片產(chǎn)生的碳素同化物對根部 的供應(yīng)量最大,粗根與細根中 13C分配率分別達到 %和 %,顯著高于中部新梢葉片供應(yīng)的 %和 %,以及上部新梢葉片供應(yīng)的 %和 %。 3個處理中,中部新梢葉片在主干及枝條 13C分配率均顯著 高于上部和下部新梢葉 片。 Aa 177。 Cc 標記 Labeled 枝條 Branch 177。 Aa 177。 Aa 7 .34 177。 Cc 未標記 Unlabeled 葉片 Leaf – – – 枝條 Branch 177。 Aa 177。 Bb 177。 Bb 細根 Fine root 177。 Bb 177。 Cc 177。 Aa 注: – 表示計算出的數(shù)值接近于 0,可忽略。 標準誤差;同行不同小、大 寫字母分別表示差異顯著 ( P )或極顯著( P )。 Note: – Means the value is extremely small, so it can be ignored. Each value is the mean of three replication 177。而輸出的這部分同化物分配到各個器官的量差異顯著(表 2)。上、中、下新梢葉片輸出的碳素同化物分配到地上部均以主干部分最多,枝條次 之,葉片最少(未檢測到 13C)。表明植株上部新梢葉片和中部新梢葉片產(chǎn)生的碳素同化物輸出部分主要運輸?shù)? 地上部,滿足地上部器官生長的需求,下部枝條則主要運輸?shù)街仓甑牡叵虏扛?,以向地下部? 系運輸為主。 Aa 177。 Cc 主干 Trunk 177。 Bb 177。 Aa 177。 Cc 細根 Fine root 177。 ABb 177。 Cc 177。 Aa 地下部(根部)總量 Total underground part 177。 Bb 177。植株產(chǎn)生的碳素同化物遵循著優(yōu)先分配給生長中心的原則(潘瑞 熾, 2022),在果樹新梢旺長期,新梢作為生長中心,是競爭營養(yǎng)物質(zhì),影響分配關(guān)系的勢力(束懷 瑞 等, 1980)。植株上、中、下部新梢碳素同化物自留量逐漸 減少,可能與頂端優(yōu)勢及極性生長有關(guān),上部新梢處于生物學(xué)頂端且其生長旺盛是生長中心,更多 的碳水化合物用于自身生長需要而輸出減少;下部新梢的競爭勢減弱,自身需要減少,從而有更多 的碳素同化物輸出。 Castle, 1985; Bravdo et al., 1992)。 13C示蹤結(jié)果表明,植株上、中和下部新梢葉片產(chǎn)生的 13C同化物輸出部分 運輸?shù)礁档牧恐饾u增大,其中下部新梢達到 %,是根系碳素同化物的主要來源,認 為是 “ 養(yǎng) 根枝 ” 。這與焦培娟等( 2022)利用 14C標記在葡萄上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另有研究表明,壯樹在各生長期中分配到地下的同化物比弱樹多而穩(wěn),地上 地下相對平衡(張連忠, 1987)。 果樹生產(chǎn)中,養(yǎng)根壯樹非常重要,然而我國蘋果園以喬化密植為主,一方面 “ 養(yǎng)根枝 ” 往往由 于不能接受充足的光照以及通風(fēng)條件差等原因而影響此部位的光合性能( Meir et al., 2022; Rodr237。因此生產(chǎn)上一方面可通過合理的 整形修剪調(diào)節(jié)各部位新梢 比例,盡可能使樹體各部分都處于全光照下,特別是要保證 “ 養(yǎng)根枝 ” 的光合性能,另一方面合理 調(diào)節(jié)干高,真正發(fā)揮 “ 養(yǎng)根枝 ” 的養(yǎng)根作用,同時配合合理的施肥管理措施,為養(yǎng)根壯樹創(chuàng)造良好 的條件。 Wine, (1): 9– 11. (in Chinese) 焦培娟,李傳健,趙和祥,陳 光,郭太君,王 銘,王喜榮,張雅鳳 . 2022. 山葡萄 14C同化產(chǎn)物運轉(zhuǎn)分配規(guī)律的研究 . 中外葡萄與 葡萄酒, (1): 9– 11. Kunihisa M, Shunji, Hiroshi Y, Yoshiko K. 2022. Effects of fruit load on partitioning of 15N and 13C, respiration and growth of grapevine roots at 1068 園 藝 學(xué) 報 41卷 different fruit stages. Scientia Hort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