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同步加速器。這個研究中心建有兩個國際研究所,供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小組研究亞原子核的結構及其理論。這是一個旨在探索“宇宙開始時最基本的東西是什么”等問題的純科學的物理研究機構,也是當今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科學實驗室之一。下設管理委員會、研究委員會和實驗委員會,組織精干,管理完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是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倡導下,由歐洲11個國家從1951年開始籌劃,現(xiàn)已有26個成員國。1983年在這里發(fā)現(xiàn)W177。歐洲核子研究中心(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簡稱CERN)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創(chuàng)立于1954年,是規(guī)模最大的一個國際性的實驗組織。它還對環(huán)境保護,例如噪聲、電磁輻射、大氣污染等方面向政府提供建議。1981年分6個部:即電氣科學、材料應用、力學與光學計量、數(shù)值分析與計算機科學、量子計量、輻射科學與聲學。他是繼維恩后曾在該實驗室工作的一位重要的學術帶頭人。他的主要貢獻是發(fā)現(xiàn)了幾個重要的熱輻射定律。談到該實驗室就須介紹物理學史上兩位重要的人物。十九世紀末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致力于黑體輻射的研究,導致了普朗克發(fā)現(xiàn)作用量子。它們大多從事于基本計量,高精尖項目,超大型的研究課題,和國防軍事任務。1990以來,阿貢曾與600多家公司、無數(shù)的聯(lián)邦政府部門以及其他組織一道工作。阿貢有兩個場所:位于伊利諾州的東場所,占地1500英畝,是美國能源部芝加哥工作辦公室所在地;位于愛達荷州的西場所,占地約900英畝,是阿貢多數(shù)主要核反應堆研究設施的所在地。戰(zhàn)后,阿貢接受開發(fā)和平利用原子反應堆的任務。過去半個世紀中,芝加哥大學為美國能源部及其前身監(jiān)管阿貢國家實驗室的運行。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簡稱ANL)阿貢國家實驗室是美國政府最老和最大的科學與工程研究實驗室之一——在美國中西部為最大。它主要從事6個方面的研究,包括中子科學、能源、高性能計算、復雜生物系統(tǒng)、先進材料和國家安全。目前,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任務是開展基礎和應用的研究與開發(fā),提供科學知識和技術上解決復雜問題的創(chuàng)新方法,增強美國在主要科學領域里的領先地位;提高潔凈大量能源的利用率;恢復和保護環(huán)境以及為國家安全作貢獻。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期間,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主要從事核能、物理及生命科學的相關研究。這里匯集了太空研究領域一流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員工總數(shù)超過5200人,年度研究經(jīng)費達13億美元。目前噴氣推進實驗室共進行著45個項目的研發(fā),各種無人探測器升空后的控制工作大都由其負責。加州理工學院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簡稱JPL)噴氣推進實驗室是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個下屬機構,負責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開發(fā)和管理無人空間探測任務,行政上屬于加州理工學院管理。布魯克海文實驗室擁有3000名雇員,每年還接待全球的超過4000名科學家的訪問。除開創(chuàng)了核技術、高能物理、納米技術等多個領域的研究外,該實驗室還在生物、化學、醫(yī)學、材料科學、環(huán)境科學、能源科學和技術等多學科開展研究。該實驗室成立于1948年,現(xiàn)隸屬于美國能源部,由石溪大學和BATTELLE成立的布魯克海文科學學會負責管理。這里云集了大批世界頂尖科學家,每年經(jīng)費預算高達21億美元。該實驗室是一所由能源部與加利福尼亞大學聯(lián)合管理的多計劃研究機構。實驗室在二戰(zhàn)期間由羅斯??偨y(tǒng)倡議建立,是曼哈頓工程的一部分。加州大學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簡稱LANL)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位于美國新墨西哥州首府圣塔菲西北56公里處,成立于1943年,以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而聞名于世。它在語音編碼與識別方面也有許多出色工作,為自動翻譯開拓了道路。林肯實驗室在計算機圖形學、數(shù)字信號處理理論以及設計與建造高速數(shù)字信號處理計算機等方面做出很大的貢獻。為了支持龐大的創(chuàng)新研究,林肯實驗室一直保持了在基礎研究上的領先地位,例如表面物理、固態(tài)物理以及有關材料的優(yōu)勢。20世紀90年代,為NASA等開發(fā)了傳感器。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實驗室開始研究民航交通管制,強調雷達監(jiān)控,進行惡劣氣象的檢測,開發(fā)了航空器的自動化控制裝置。后來,這發(fā)展成彈道導彈戰(zhàn)略防御系統(tǒng),其中關鍵性的技術是數(shù)字信號處理和模式識別。它很快在防空系統(tǒng)的高級電子學研究中贏得了聲譽,其研究范圍又迅速擴展到空間監(jiān)控、導彈防御、戰(zhàn)場監(jiān)控、空中交通管制等領域,是美國大學第一個大規(guī)模、跨學科、多功能的技術研究開發(fā)實驗室。其前身是研制出雷達的輻射實驗室。特別值得提出的是,目前實驗室的主任是朱棣文先生,他是極少數(shù)擔任美國國家學術機構領導的華人之一。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建立以來,共培養(yǎng)了5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和4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它是美國一系列著名實驗室:Livermore,Los Alamos,Brookhaven等實驗室的先驅,也是世界上成百所加速器實驗室的楷模。它隸屬于美國能源部,由伯克利代管。美國很多一流的研究型大學都為政府代管國家實驗室,這些設在大學里的國家實驗室作為原始性創(chuàng)新基地,在國家基礎研究、技術開發(fā)和科技攻關中承擔著重要使命。一、第一類是建立在大學里面,附屬于大學或者是由大學代管的實驗室。這些實驗室往往代表了世界前沿基礎研究的最高水平,誕生了一大批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是開展高層次學術交流的重要場所。第一篇:世界著名實驗室簡介世界著名實驗室簡介實驗室是科學的搖籃,是科學研究的基地,對科技發(fā)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著名實驗室更被喻為科研領域的麥加,是科技工作者向往和追隨的地方。下面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分類加以介紹。例如:英國劍橋大學的卡文迪什實驗室,莫斯科大學的物理實驗室,荷蘭萊頓大學的低溫實驗室,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物理實驗室,等等。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簡稱LBNL)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位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占地81公頃,毗鄰舊金山灣。早期關注于高能物理領域的研究,建起了第一批電子直線加速器,發(fā)現(xiàn)了一系列超重元素,開辟了放射性同位素、重離子科學等研究方向,成為美國乃至世界核物理學的圣地。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現(xiàn)在研究的領域非常寬泛,下設18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涵蓋了高能物理、地球科學、環(huán)境科學、計算機科學、能源科學、材料科學等多個學科。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現(xiàn)有3800名雇員,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伯克利分校的老師和學生,2004年的財政預算超過5億美元。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Lincoln Laboratory)MIT于1951年在麻省的列克辛頓(Lexington)創(chuàng)建了林肯實驗室。該實驗室是聯(lián)邦政府投資的研究中心,其基本使命是把高科技應用到國家安全的危急問題上。1957年該實驗室建成全固態(tài)、可編程數(shù)字計算機控制的雷達系統(tǒng)(Millstone Hill radar),實現(xiàn)了對空間目標的實時跟蹤,既能跟蹤蘇聯(lián)衛(wèi)星的活動,也能監(jiān)控卡那維拉爾角的火箭發(fā)射。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林肯實驗室開發(fā)了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導致8顆實驗通信衛(wèi)星的發(fā)射。在20世紀80年代,實驗室為克服大氣紊流的影響,開發(fā)了大功率激光雷達系統(tǒng)?,F(xiàn)在,林肯實驗室則在開發(fā)陸地圖像處理設備。它完成了開發(fā)半導體激光器的早期研究,設計了紅外激光雷達,并開發(fā)了高精度衛(wèi)星定位與跟蹤系統(tǒng)。信號處理畢竟是實驗室許多項目的核心技術,包括高吞吐率的通用信號處理器。林肯實驗室現(xiàn)有雇員2432人,%億美元來自美國國防部,這就不難理解MIT林肯實驗室事實上是美國軍事電子系統(tǒng)的大本營。洛斯阿拉莫斯是一個當之無愧的科學城和高科技輻射源。物理學家奧本海默是實驗室的第一任主任。其研究工作分兩大類:武器研究,包括開發(fā)滿足目前軍事需要的核彈頭、設計試驗先進技術方案,以及通過相關科學技術領域的實驗與理論研究,維持一項創(chuàng)新性武器研究計劃;非武器研究,包括核裂變、核聚變、中等物理加速、超導、計算科學、生物醫(yī)學、地球科學、非核能及基礎能源科學等。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簡稱BNL)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位于紐約長島薩福爾克縣(Suffolk County)中部,原址為第一、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的美國陸軍厄普頓兵營。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擁有3臺開展研究用的反應堆和同步輻射光源、強場核磁共振儀、投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正電子斷層成像儀、回旋加速器等一大批大型儀器和設備。大科學裝置群的強大支撐能力和多學科交叉的環(huán)境,使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在發(fā)展新型、邊緣科學和突破重大新技術方面具有強大的能力,取得多項令世界矚目的重大成果,并數(shù)次獲得諾貝爾獎,成為著名的大型綜合性科學研究基地。布魯克海文的年度研究經(jīng)費超過4億美元。在國際科技界,噴氣推進實驗室如雷貫耳,它在美國導彈和航天發(fā)展史上起到了空前的作用,尤其是1958年“探險者1號”進入軌道,確立了其作為“太空開發(fā)計劃之母”的地位。它還擔負著對地球準確測量的任務,控制著全球的深空探測網(wǎng)絡。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簡稱ORNL)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是美國能源部所屬最大的科學和能源研究實驗室,成立于1943年,原稱克林頓實驗室,是曼哈頓秘密計劃的一部分,現(xiàn)由田那西大學和Battelle紀念研究所共同管理。70年代成立了能源部后,使得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研究計劃擴展到能源產(chǎn)生、傳輸和保存等領域。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許多科學領域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現(xiàn)有雇員3800多人和客座研究人員大約3000人,年度經(jīng)費超過10億美元。阿貢是1946年特許成立的美國第一個國家實驗室,也是美國能源部所屬最大的研究中心之一。阿貢是從二次世界大戰(zhàn)曼哈頓工程的一部分,芝加哥大學的冶金實驗室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數(shù)年來,阿貢的研究不斷擴大,包括了基礎科學、科學設施、能源資源計劃、環(huán)境管理、國家安全、工業(yè)技術開發(fā)等許多領域。今天,阿貢的雇員超過3500名,支持200多個研究項目,從原子核研究到全球氣候變化研究。二、第二類實驗室屬于國家機構,有的甚至是國際機構,由好幾個國家聯(lián)合承辦。例如:德國的聯(lián)邦技術物理研究所(Physikalisch Technische Bundesanstalt,簡稱PTB)建于1884年,原名帝國技術物理研究所(Physikalisch Technische Reichsanstalt,簡稱PTR),相當于德國的國家計量局,以精密測量熱輻射著稱??梢哉f這個實驗室是量子論的發(fā)源地。第一個是19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維恩Wilhelm Wien(18641928),他曾是該實驗室的理論帶頭人,在這里工作長達近十年的時間。第二位是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普郎克,他發(fā)現(xiàn)的能量級對物理學的進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英國的國家物理實驗室(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簡稱NPL)英國的國家物理實驗室,是英國歷史悠久的計量基準研究中心,創(chuàng)建于1900年。作為高度工業(yè)化國家的計量中心,與全國工業(yè)、政府各部門、商業(yè)機構有著廣泛的日常聯(lián)系,對外則作為國家代表機構,與各國際組織、各國計量中心聯(lián)系。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共有科技人員約1000人,1969年最高達1800人。它的創(chuàng)建、方針、組織、選題、經(jīng)費和研究計劃的執(zhí)行,都很有特點。和Z0粒子,次年該中心兩位物理學家魯比亞和范德梅爾獲諾貝爾物理獎。經(jīng)費由各成員國分攤,所長由理事會任命,任期5年。研究人員共達9000人,多為招聘制。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80多個國家的6000多名物理學家曾在此工作過。第一研究所裝有6億電子伏的同步回旋加速器,280億電子伏的質子同步加速器等。研究中心除有許多先進而價格昂貴的試驗設備外,還有圖書資料室,并出版《歐洲核研究組織信使》(月刊)和科學報告等。數(shù)十年來,該研究中心先后建成質子同步回旋加速器、質子同步加速器、交叉儲存環(huán)(ISR)、超質子同步加速器(SPS)、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LEP)、并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氫氣泡室(BEBL)。在與國內外大學、其他研究機構和工業(yè)界的合作中,PSI在固態(tài)物理、材料科學、基本粒子物理、生命科學、核與非核能研究及與能源有關的生態(tài)學的研究中非?;钴S。PSI研究的重點放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特別是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有關的領域和對教育和培訓具有重要意義、但超出大學單個系能力的領域。通過它開展的研究,PSI獲得新的基礎知識,并積極促進其在工業(yè)上的應用。其中最著名的有貝爾實驗室和IBM研究實驗室。它是一個在全球享有極高聲譽的研究開發(fā)機構,主要宗旨是進行通訊科學的研究,有研究人員20000人,下屬6個研究部,共14個分部,56個實驗室,每年經(jīng)費達22億美元,其中10%用于基礎研究。貝爾實驗室自成立以來,共獲專利26000多項(平均每天一項),其中重大科研成果50多項,如有聲電影、晶體管、信息論、激光理論、3K宇宙背景輻射、可視電話、磁泡器件、光通信、數(shù)字計算機等,對我們的生活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幾十年來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先后有:發(fā)明電子衍射的戴維森,發(fā)明晶體管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坦,發(fā)明激光器的湯斯和肖洛,理論物理學家安德遜,射電天文學家彭齊亞斯和威爾遜。IBM研究實驗室(IBM Research)IBM是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簡稱,創(chuàng)建于1911年,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跨國公司,在計算機生產(chǎn)與革新中居世界領先地位。它專門從事基礎科學研究,并探索與產(chǎn)品有關的技術,其特點是將這兩者結合在一起。研究部下屬四個研究中心:(1)位于美國紐約的Thomas 。其中物理學包括:凝聚態(tài)物理、超微結構、材料科學、顯微技術、表面物理、激光物理以至天文學和基本粒子。除了計算機科學以外,還進行高溫超導、等離子體、掃描隧道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