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線上某點的切線方向規(guī)定為該點的場強方向,也是該點正電荷產生加速度的方向;而運動軌跡是帶電粒子在電場中運動的徑跡,徑跡上每點的切線方向是粒子的速度方向.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不是一回事,二者不一定相同,因此不能將電場線和運動軌跡混為一談.只有下列幾種情況同時具備時,電場線才和運動軌跡重合: ① 電場線是直線; ② 僅受電場力作用; ③ 初速度為零或與電場線平行. 3. 如圖 1 - 3 - 5 所示是靜電場的一部分電場分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圖 1 - 3 - 5 A .這個電場可能是負點電荷的電場 B .點電荷 q 在 A 點處受到的靜電力比在 B 點處受到的靜電力大 C .點電荷 q 在 A 點處的瞬時加速度比在 B 點處的瞬時加速度小 ( 不計重力 ) D .負電荷在 B 點處所受到的靜電力的方向沿 B 點切線方向 解析: 負點電荷的電場線是自四周無窮遠處從不同方向指向負電荷的直線,故 A 項錯.電場線越密的地方場強越大,由圖知 E A E B ,又因 F = qE ,得 F A F B ,故 B 項正確.由 a =Fm,a ∝ F ,而 F ∝ E , E A E B ,所以 a A a B ,故 C 項錯. B 點的切線方向即 B 點場強方向,而負電荷所受靜電力方向與其相反,故 D 項錯. 答案 : B 電場強度的有關計算 【例 1 】 在真空中 O 點放一個點電荷 Q =+ 1 .0 10- 9 C ,直線 MN 通過 O 點, OM 的距離 r = 3 0 c m , M 點放一個點電荷q =- 1 .0 10- 10 C ,如圖 1 - 3 - 6 所示.求: ( 1 ) q 在 M 點受到的作用力. ( 2 ) M 點的場強. ( 3 ) 移走 q 后 M 點的場強. ( 4 ) M 、 N 兩點的場強哪點大? 圖 1- 3- 6 思路點撥: 因 Q 、 q 是真空中的點電荷,所以計算 q 在 M 點受到的作用力可以運用庫侖定律. M 點的場強可用定義式或點電荷的場強公式求出,并且 E M 不因 q 的存在而變化. M 、 N 兩點的場強大小可根據點到 Q 的距離進行判定. 解析: 根據題意, Q 是形成電場的電荷, q 為檢驗電荷,為了方便,只用電荷量的絕對值計算庫侖力.力和場強的方向可通過電荷的正負判斷. ( 1 ) 電場是一種物質,電荷 q 在電場中 M 點所受的作用力是電荷 Q 通過它的電場對 q 的作用力,根據庫侖定律,得 FM= kQqr2 =9 .0 109 1 .0 10- 9 1 .0 10- 100 .32 N = 1 .0 10- 8 N 因為 Q 為正電, q 為負電,庫侖力是吸引力,所以力的方向沿MO 指向 Q . ( 2 ) M 的場強 EM=FMq=1 . 0 10- 81 . 0 10- 10 N/C = 1 0 0 N/C 其方向沿 OM 連線背離 Q ,因為它的方向跟正電荷受電場力的方向相同. ( 3 ) 在 M 點移去檢驗電荷 q ,有的同學說 M 點的場強 EM= 0 ,這是錯誤的,其原因在于不懂得場強是反映電場的力的性質的物理量,它是由形成電 場的電荷 Q 決定的,與檢驗電荷 q 是否存在無關. ( 4 ) M 點場強大. 答案: ( 1 ) 1 . 0 10 - 8 N ,方向沿 MO 指向 Q ( 2 ) 1 0 0 N/C ,方向沿 OM 連線背離 Q ( 3 ) 1 0 0 N/C ,方向沿 OM 連線背離 Q ( 4 ) M 點場強大 反思領悟: ( 1 ) 明確區(qū)分 “ 場源電荷 ” 和 “ 試探電荷 ” . ( 2 ) 電場由場源電荷產生,某點的電場強度 E 由場源電荷及該點到場源電荷的距離決定. ( 3 ) E =Fq不能理解成 E 與 F 成正比,與 q 成反比. 如圖 1 - 3 - 7 所示,在一帶負電的導體 A 附近有一點 B ,如在 B 處放 置一個 q1=- 2 . 0 10- 8 C 的電荷,測出其受到的電場力大小為 4 . 0 10- 6 N ,則 B 處場強是多少?如果換用一個 q2= 4 .0 10- 7 C 的電荷放在 B 點,其受力多大?此時 B 處場強多大? 圖 1 - 3 - 7 解析: 由場強公式可得 EB=F1q1=4 .0 10- 62 .0 10- 8 N/C = 2 .0 102 N/C ,因為是負電荷,所以場強方向與 F1方向相反. q2在 B 點所受電場力 F2= q2EB=4 .0 10- 7 2 .0 102 N = 8 . 0 10- 5 N ,方向與場強方向相同,也就是與 F1反向. 此時 B 處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