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跨中 EF VG VQ VW ① ② ③ ④ VmaxB C C E 40 支座 E 43F 表 56 1 層框架橫梁內(nèi)力組合內(nèi)力組合值恒荷載活荷載 風荷載 可變荷載效應(yīng) 及 永久荷載效應(yīng)層次截面 MG MQ MW ① ② W ③ ④ Mmax 跨中 MmaxB C C E E 支座F BC CE 跨中 EF VG VQ VW ① ② ③ ④ VmaxB C 44C E E F 柱內(nèi)力組合表 57 B 軸柱內(nèi)力組合層次截面恒荷載 活荷載 風荷載可變荷載效應(yīng) 及 永久荷載效應(yīng) 內(nèi)力組合值MG MQ MW ①M= G+ MQ② M= MG+ MW③M= MG+(MQ+ MW)④M= G+MQMmax 及對應(yīng)的NNG NQ NW ①N= G + NQ②N= G+ ③N= NG+(NQ+ NW)④N= G+NQNmax 及對應(yīng)的M M 45 N M 6底 N 24 M N M 5底 N M N 4柱 M 46 N M N M 3底 N M N 675 M 2底 N 柱 M 47 N M 1底 N 表 58 C 軸柱內(nèi)力組合層次截面恒荷載 活荷載 風荷載可變荷載效應(yīng) 及 永久荷載效應(yīng) 內(nèi)力組合值MG MQ MW ①M= G+ MQ② M= MG+ MW③M= MG+(MQ+ MW)④M= G+MQMmax 及對應(yīng)的NNG NQ NW ①N= G + NQ②N= G+ ③N= NG+(NQ+ NW)④N= G+NQNmax 及對應(yīng)的M M 48 N M 6底 N M N M 5底 N M N 4柱 M 49 N M N M 3底 N 34. M N M 2底 N 柱 M 50 N M 1底 N 表 59 E 軸柱內(nèi)力組合層次截面恒荷載 活荷載 風荷載可變荷載效應(yīng) 及 永久荷載效應(yīng) 內(nèi)力組合值MG MQ MW ①M= G+ MQ② M= MG+ MW③M= MG+(MQ+ MW)④M= G+MQMmax 及對應(yīng)的NNG NQ NW ①N= G + NQ②N= G+ ③N= NG+(NQ+ NW)④N= G+NQNmax 及對應(yīng)的M M 51 N M 6底 N M N M 5底 N M N 4柱 M 52 N M N M 3底 N M N M 2底 N 柱 M 53 N M 1底 N 表 510 F 軸柱內(nèi)力組合層次截面恒荷載 活荷載 風荷載可變荷載效應(yīng) 及 永久荷載效應(yīng) 內(nèi)力組合值MG MQ MW ①M= G+ MQ② M= MG+ MW③M= MG+(MQ+ MW)④M= G+MQMmax 及對應(yīng)的NNG NQ NW ①N= G + NQ②N= G+ ③N= NG+(NQ+ NW)④N= G+NQNmax 及對應(yīng)的M M 54 N M 6底 N M N M 5底 N M N 4柱 M 55 N M N M 3底 N M N M 2底 N 柱 M 56 N M 1底 N 表 511 柱子剪力組合層次截面恒荷載活荷載風荷載可變荷載效應(yīng) 及 永久荷載效應(yīng) 內(nèi)力組合值VG VQ VW ①V= V G + VQ②V= G+ VW③V= VG+(VQ+ VW)④V= G+VQ Vmax6 5 4 3 572 1 6 5 4 3 2 C1 6 5 4 3 2 E1 6 5 4 3 2 F1 六 配筋計算框架梁、柱截面配筋除滿足承載力要求外,對于梁和 e0/h0 的偏心受壓柱還應(yīng)滿足裂縫寬度要求。K?K2) 框架柱反彎點高度計算表 45 風荷載內(nèi)力計算如表 層數(shù) B 軸 C 軸y0h (ly 0)hM 上 M 下 y0h (ly 0)hM 上 M 下6 5 4 323 2 1 表 46 荷載內(nèi)力計算如表 層數(shù) E 軸 F 軸y0h (ly 0)hM 上 M 下 y0h (ly 0)hM 上 M 下6 5 4 3 2 1 表 47 風荷載作用下的剪力和軸力 BC B 軸 CE C 軸 E 軸 EF F 軸層數(shù)V(kN)N(kN)V(kN)N(kN)N(kN)V(kN)N(kN)6 5 4 3 2 1 33風荷載作用下彎矩圖圖 1834風荷載作用下剪力圖圖 1935風荷載作用下軸力圖圖 2036五 內(nèi)力組合 根據(jù)以上內(nèi)力計算結(jié)果,即可進行框架各梁柱各控制截面上的內(nèi)力組合,其中梁的控制截面為梁端柱邊及跨中。ΣF/ΣD180。 表 44 框架柱剪力標準值計算表層數(shù)(ΣF)柱號 =ib/2icKc= /(2+ )?KD180。內(nèi)力計算如表 44,表 45,表 46,表 47。M 3) 頂層彎矩計算彎矩分配法計算過程:24 彎矩計算結(jié)果:4) 2~6 層彎矩計算 彎矩分配法計算過程: 彎矩計算結(jié)果:255) 底層彎矩計算彎矩分配法計算過程:彎矩計算結(jié)果:266) 各層彎矩疊加并修正,其活荷載彎矩、剪力、軸力圖活荷載作用下的彎矩圖:27圖 15活荷載作用下 BC 框架梁剪力 28層數(shù) q l ql/2 ∑M/L V 左 V 右6 24 5 4 3 2 1 活荷載作用下 CE 框架梁剪力 層數(shù) q l ql/2 ∑M/L V 左 V 右6 5 4 3 2 1 活荷載作用下 EF 框架梁剪力 層數(shù) Q l ql/2 ∑M/L V 左 V 右6 5 4 3 2 1 活荷載作用下剪力圖:29圖 1630活荷載作用下軸力圖:圖 17 風荷載作用下的內(nèi)力計算1) 荷載作用下的結(jié)構(gòu)計算簡圖如圖 5。CEL178。 CE/12=M M6CE= P39。BCL178。 BC/12=M M6BC= P39。EFL178。 EF/12=] pCE= 2) 各桿的固端彎矩: M6EF= P39。CE=[12( 1)178。+( 1)179。]p BC= KN/MCE 跨: 1=4/=? P39。BC=[12( 1)178。+( 1)179。]p EF =BC 跨: 1=4/= P39。EF=[12( 1)178。+( 1)179。M彎矩分配法計算過程如圖 10:圖 10首層彎矩計算結(jié)果如圖 11:19圖 11各層彎矩疊加并修正,其豎向荷載彎矩圖如圖 12:20圖 12剪力圖:21圖 13軸力圖:22圖 1423 活荷載作用下的內(nèi)力計算 1) 荷載簡化 EF 跨: 1=4/=? P39。CEL178。 BC/12=M MBC= g39。EFL178。+( 1)179。] gBC2=CE 跨: 1=4/= g39。BC=gBC1+[12( 1)178。+( 1)179。M彎矩分配法計算過程如圖 8:圖 82~6 層彎矩計算結(jié)果如圖 9:圖 9183) 首層:把梯形荷載化作等效均布荷載EF 跨: 1=4/=? g39。CEL178。 BC/12=M MBC= g39。EFL178。+( 1)179。] gBC2=CE 跨: 1=4/= g39。BC=gBC1+[12( 1)178。+( 1)179。M彎矩分配法計算過程如圖 6:16圖 6頂層彎矩計算結(jié)果如圖 7:圖 72)2~6 層:把梯形荷載化作等效均布荷載EF 跨: 1=4/=? g39。6CEL178。 BC/12=M M6BC= g39。6EFL178。+( 1)179。] g6BC2=CE 跨: 1=4/= g39。6BC=g6BC1+[12( 1)178。+( 1)179。1)屋頂層 15把梯形荷載化作等效均布荷載EF 跨: 1=4/=? g39。 482~6 層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