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P 與 y 軸相切 . 當(dāng)點(diǎn) C 與點(diǎn) O 重合時(shí) , 點(diǎn) P 的坐標(biāo)為 ( - 2 , 0 ) , 此時(shí)點(diǎn) P 沿 x 軸正方向平移了 1 個(gè)單位長(zhǎng)度;當(dāng)點(diǎn) A 與點(diǎn) O 重合時(shí) , 點(diǎn) P 的坐標(biāo)為 ( 2 , 0 ) , 此時(shí)點(diǎn) P 沿 x 軸正方向平移了 5 個(gè)單位長(zhǎng)度 . 故選 B. 12 . 如圖 24 - 2 - 14 , ⊙ O 的半徑 OC = 5 cm , 直線 l ⊥ OC , 垂足為 H , 且 l 交 ⊙ O 于 A , B 兩點(diǎn) , AB = 8 cm , 若 l 沿 OC 所在直線平移后與 ⊙ O 相切 , 則平移的距離是 ( ) A . 1 cm B . 2 cm C . 8 cm D . 2 cm 或 8 cm 圖 24 - 2 - 14 第 1課時(shí)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guān)系 D 第 1課時(shí)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guān)系 【解析】 連接 OB . ∵ AB ⊥ OC , ∴ AH = BH , ∴ BH =12AB =12 8 = 4 ( cm ) . 在 Rt △ BOH 中 , OB = OC = 5 cm , ∴ OH = OB2- BH2= 52- 42= 3 ( cm ) . ∵ 直線 l 通過(guò)平移與 ⊙ O 相切 , ∴ 直線 l 垂直于過(guò)點(diǎn) C 的直徑 , 垂足為 直徑的兩個(gè)端點(diǎn) , ∴ 當(dāng)直線 l 向下 平移時(shí) , 平移的距離= 5 - 3 = 2 ( cm ) ;當(dāng)直線l 向上平移時(shí) , 平移的距離= 5 + 3 = 8 ( cm ) . 13 . 在 Rt △ ABC 中 ,∠ C = 90 176。 , ∴ 點(diǎn) O 到直線 l 的距離=12OC ≠ 1 , ∴ l 與 ⊙ O 不相切 , 故 D 正確 . 第 1課時(shí)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guān)系 4 . 在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中 , 以點(diǎn) ( 3 , 2 ) 為圓心 , 3 為半徑的圓 ,一定 ( ) A . 與 x 軸相切 , 與 y 軸相切 B . 與 x 軸相切 , 與 y 軸相交 C . 與 x 軸相交 , 與 y 軸相切 D . 與 x 軸相交 , 與 y 軸相交 C 第 1課時(shí)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guān)系 5 . 如圖 24 - 2 - 11 , 在矩形 ABCD 中 , AB = 6 , BC = 4 , ⊙ O 是以AB 為直徑的圓 , 則直線 DC 與 ⊙ O 的位置關(guān)系是 ________ . 圖 24 - 2 - 11 相離 第 1課時(shí)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guān)系 6 . 在 Rt △ ABC 中 , ∠ A = 30 176。 , 延長(zhǎng) OB 至點(diǎn) C , 過(guò)點(diǎn) C 作直線 OA 的垂線 , 記為 l , 則下列說(shuō)法正確的是 ( ) A . 當(dāng) BC = 時(shí) , l 與 ⊙ O 相離 B . 當(dāng) BC = 2 時(shí) , l 與 ⊙ O 相切 C . 當(dāng) BC = 1 時(shí) , l 與 ⊙ O 相交 D . 當(dāng) BC ≠ 1 時(shí) , l 與 ⊙ O 不相切 圖 24 - 2 - 10 D 第 1課時(shí)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guān)系 【解析】 若 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