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液性炎 D. 心包卡他性炎 E. 心包纖維素性炎23.女,25歲,尸檢所見:心包的臟、壁兩層不光滑,可見灰白色呈絨毛狀的滲出物附著,其最可能的病變是(A. 鱗狀上皮損傷 B. 漿液性炎 C. 纖維素性炎 D. 出血性炎 E. 炎性充血22.B男,40歲,左手不慎被沸水燙傷,局部紅、腫、熱、痛,隨之皮膚上起水皰,其最準確的病變是(21.A. 泡沫細胞 B. 巨噬細胞 C. 淋巴細胞 D. 郎罕巨細胞 E. 漿細胞肉芽腫性炎時增生的細胞主要是(20.A. 心、肝、胃 B. 心、脾、胃 C. 胃、肝、脾 D. 肝、脾、心 E. 心、肝、腎E持續(xù)高熱易發(fā)生變性的臟器主要是(19. D. 發(fā)炎部位壞死的組織細胞 E. 浸潤的漿細胞 )。 )。 A. 關(guān)節(jié)腔 B. 胸膜腔 C. 腹膜腔 D. 組織間隙 E. 心包腔炎性水腫滲出液位于(16.A. 中性粒細胞 B. 淋巴細胞 C. 嗜堿粒細胞 D. 漿細胞 E. 嗜酸性粒細胞寄生蟲感染時,病灶內(nèi)最多見的炎細胞的是(A. 漿液性炎 B. 假膜性炎 C. 出血性炎 D. 蜂窩織炎 E. 膿腫15.D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最常引起( A. 胸膜炎 B. 見于細菌性痢疾 C. 見于絨毛心 D. 見于病毒性肝炎 E. 見于白喉14.D關(guān)于纖維素滲出的描述,錯誤的是(A. 變性,壞死,增生 B. 變質(zhì),滲出,增生 C. 炎癥介質(zhì)的釋放D. 血管變化及滲出物形成 E. 局部物質(zhì)代謝紊亂13.炎癥局部的基本病變是(糖原分解↑12.,血糖173。,糖異生173。糖原分解 D. ,乳酸173。,血糖175。,糖異生175。糖原分解 B. ,乳酸175。,血糖175。 )。發(fā)熱時糖代謝變化為(11. )。高熱持續(xù)期的熱代謝特點是(A. 干擾素 B. PGE C. cAmp D. 脂皮質(zhì)蛋白1 E. 精氨酸加壓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