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B. 痰濁 C. 濕溫 D. 肝癰 E. 下疳 14. 多食易饑 , 大便漉泄是 A. 食積不化 B. 脾胃虛弱 C. 肝牌不和 D. 胃火亢盛 E. 胃強脾弱 15. 天亮咳甚屬于 : A. 寒濕 B. 腎虧 C. 脾虛 D. 燥熱 E. 肺實 16. 下列哪種脈象不主實證 ? A. 革脈 B. 滑脈 C. 結脈 D. 腎脈 E. 弦脈 17. 解索脈的特征是 A. 脈在筋肉之間,脈搏極遲慢 B. 脈在筋肉之間,連連數(shù)急,三五不調(diào) C. 脈在皮膚,頭定而尾搖 D. 脈在皮膚,如蝦游水 E. 以上都不是 18. 胸滿,嘔逆,飧泄,狐疝,遺溺屬于 : A. 足厥陰肝經(jīng)病證 B. 足太陰脾經(jīng)病 證 C. 足少陰腎經(jīng)病證 D. 足少陽膽經(jīng)病證 E. 足太陽膀胱經(jīng)病證 19. 少陰熱化證的心煩不寐是因 : A. 熱擾胸脯 B. 熱擾心神 C. 內(nèi)有燥屎 D. 肝陽上亢 E. 水虧火旺 20. 溫病上焦病證不見以下哪個癥狀 ? A. 口渴 B. 譫語 C. 肢厥 D. 瘛疭 E. 脈浮數(shù) 21. 哪味藥可治痹痛、疥癬 ? A. 麝香 B. 牛黃 C. 冰片 D. 蘇合香 E. 菖蒲 22. 蜀漆的來源是 A. 漆樹的枝葉 B. 澤漆的全草 C. 黃常山的嫩枝葉 D. 干漆的加工品 E. 田三七的根 第 2 頁 共 157 頁 23. 蟾酥內(nèi)服一次用量是 ~ 克 ~ 克 ~ 克 ~ 克 E. 以上都不是 24. 我國最早記載制成烏頭堿結晶的文獻是 A. 《本草綱目》 B. 《本草蒙荃》 C. 《炮制大法》 D. 《白猿經(jīng)》 E. 《本草備要》 25. 地龍的功效是 A. 息風、平喘、祛風濕 B. 息風、利尿、退黃疸 C. 息風、利尿、退虛熱 D. 息風、安神、平喘咳 E. 息風、平喘、通經(jīng)絡 26. 梔子的歸經(jīng)是 A. 心、肺、胃、三焦經(jīng) B. 心、肝、胃、肺經(jīng) C. 心、肺、膽、膀胱經(jīng) D. 心、胃、肝、膽經(jīng) E. 心、胃、肺、膀胱經(jīng) 27. 清肝養(yǎng)血明目退翳的藥物是 A. 谷精草 B. 密蒙花 C. 青葙子 D. 菟絲子 E. 沙苑子 28. 固精縮尿兼能澀腸止瀉的藥是 A. 金櫻子 B. 桑螵蛸 C. 覆盆子 D. 赤石脂 E. 烏梅 29. 下列除哪項外均為苦味藥的作用 ? A. 清熱瀉火 B. 泄降逆氣 C. 引藥下行 D. 通瀉大便 E. 燥濕堅陰 30. 既能燥濕止帶,又能消腫排膿的藥是 A. 烏賊骨 B. 白蘞 C. 白芷 D. 蒼術 E. 白果 31. 下列方劑的組成藥物中含有生地黃的是 A. 陽和湯 B. 炙 甘草湯 C. 六昧地黃丸 D. 泰山磐石散 E. 玉女煎 32. 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三方功用各有所長,其中紫雪丹長于: A. 清熱 B. 解毒 C. 豁痰 D. 開竅 E. 鎮(zhèn)痙 33. 犀黃丸的功用是 A. 清熱解毒,消腫潰堅,活血止痛 B. 清熱解毒,化痰軟堅,消散癭瘤 C. 解毒消痛,化痰散結,活血祛瘀 D. 疏風清熱,化痰散結,涼血消腫 E. 行氣活血,祛濕化痰 ,軟堅消癥 34. 葦莖在千金葦莖湯中的主要治療作用是 ν A. 清肺泄熱 B. 生津止渴 C. 化瘀排膿 D. 潤肺排痰 E. 利濕消癰 35. 肝郁血虛,脾失健運。此種治療方法,符合中醫(yī)哪種治則? A. 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 B. 益火消陰 C. 開通表里 D. 塞因塞用 E. 虛補其母 第 3 頁 共 157 頁 45. 癥見喘促短氣,言語無力,咳聲低弱,自汗畏風,咽喉不利,口干面紅,舌質淡紅,脈象細弱。脹病》 B.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 D. 《諸病源候論咳嗽》 48. 癥見自汗或盜汗,汗液粘或衣服黃染,小便色黃,舌苔薄黃,脈象沉滑,屬濕熱內(nèi)蘊而熱勢不盛者,宜用 : A. 龍膽瀉肝湯 B. 黃苓滑石湯 C. 三仁湯 D. 四妙丸 E.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49. 虛證不寐的病理變化,主要與下列哪項有 關 : A. 陰血不足 B. 氣血兩虛 C. 脾虛胃弱 D. 膽虛有熱 E. 陽氣不足 50. 治吐血三要法: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補肝不宜伐肝,宜降氣不宜降火,出自何書 ? A. 《景岳全書》 B. 《濟生方》 C. 《血證論》 D. 《丹溪心法》 E. 《先醒齋醫(yī)學廣筆記》 51. 反胃證的治療原則應是 A. 溫中和胃,降逆止嘔 B. 溫中健脾,降氣和胃 C. 健脾和胃,理氣降逆 D. 養(yǎng)陰益胃,理氣降逆 E. 健脾益氣,和胃降逆 52. 少腹拘急冷痛,苔白,脈沉緊,其病理為 : A. 下焦受寒,厥陰之氣失于疏泄 B. 腎陽不足,寒邪內(nèi)侵 C. 脾陽不振,寒邪內(nèi)侵 D. 寒邪內(nèi)侵,陽氣不運 E. 陰寒內(nèi)盛,外寒入侵 53. 用檳椰南瓜煎治療絳蟲病,其服藥順序是 A. 檳榔、南瓜子、元明粉 B. 檳榔、元明粉、南瓜子 C. 南瓜子、元明粉、檳榔 D. 南瓜子、檳榔、元明粉 E. 元明粉、南瓜子、檳榔 54. 癥見泄瀉清稀,甚至如水樣,腹痛腸鳴,胸院痞悶,納少泛嘔,肢體倦怠,舌苔自膩,脈濡緩,治宜選用 : A. 藿香正氣散 B. 平胃散 C. 五苓散 D. 胃苓湯 E. 理中湯 55. “ 黃家所得,從濕得之 ” ,是哪一本書最早提出來的 ? A. 《諸病源候論》 B. 《景岳全書》 C. 《金匱要略》 D. 《醫(yī)學心悟》 E. 《張氏醫(yī)通》 56. 首先指出噎隔的基本病理為“食管窄隘使然”者,是哪一醫(yī)家 ? A. 葉天士 B. 徐靈胎 C. 張景岳 D. 王清任 E. 朱丹溪 57. 張某,腹中絞痛,欲吐欲瀉不得,煩躁悶亂,脈象沉伏,可選用 : A. 玉樞丹 B. 霍香正氣散合純陽正氣丸 C. 燃照湯 D. 蠶矢湯 E. 竹葉石膏湯 58. 哪一書,將痢疾稱之為“滯下” ? A. 《內(nèi)經(jīng)》 B. 《難經(jīng)》 C. 《諸病源候論》 D. 《千金要方》 E. 《外臺秘要》 59. 頭脹痛如裂,發(fā)熱惡風,口渴欲飲,便秘,溲黃,舌紅,苔黃,脈浮數(shù)者,治療首選方為: A. 川芎茶 調(diào)散 B. 龍膽瀉肝湯 C. 芎芷石膏湯 D. 桑菊飲 E. 天麻鉤藤飲 60. 眩暈病機頗為復雜,歸納起來不外下列哪四個方面 ? A. 痰、火、風、瘀 B. 風、痰、濕、瘀 C. 風、痰、虛、瘀 D. 痰、濕、虛、瘀 E. 以上都不是 61. 中風偏枯不用,肢軟乏力,面色萎黃,或肢體麻木,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脈細澀或虛弱,治用何方最佳 ? A. 桃仁紅花煎 B. 天麻鉤藤飲 C. 當歸四逆湯 D. 黃芪桂枝五物湯 E. 補陽還五湯 62. 下列各病證中,除了哪個病證外,都可以使用麻杏石甘湯 ? A. 感冒屬于表寒里熱者 B. 胸痹屬于痰熱蘊結兼風熱表證者 C. 肺痛初起,喘較甚者 D. 喘證屬于風熱犯肺者 E. 飲證屬于飲犯胸肺,癥見熱盛有汗,咳喘者 63. 在發(fā)作前,常有眩暈、胸悶、乏力等癥。也可僅有短暫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而無抽搐,舌苔白膩,脈多弦滑,此屬痛癥哪種型 ? A. 脾胃虛弱 B. 肝火痰熱 C. 陰虛火旺 D. 肝風痰濁 E. 痰瘀互結 64. 厥證的基本病理為 : A. 氣虛下陷,清陽不升 B. 陰陽失調(diào),氣機逆亂 C. 痰隨氣升,上蒙清竅 第 4 頁 共 157 頁 D. 失血過多,氣隨血脫 E. 以上都不是 65. 癥見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牙關緊閉,肢體強勁而不溫,面白唇黯,喉中痰聲,靜臥不煩,苔自膩,脈沉滑,其治療宜選用 : A. 局方至寶丹 B. 菖蒲郁金 湯 C. 蘇合香丸 D. 牽正散加味 E. 礞石滾痰丸 66. 陽痿的發(fā)病機理,每多涉及到哪幾經(jīng) ? A. 心、肺、腎三經(jīng) B. 肝、腎、胃三經(jīng) C. 肺、牌、腎三經(jīng) D. 牌、胃、腎三經(jīng) E. 心 、肝、腎三經(jīng) 67. 癃閉的發(fā)生,是由于何者氣化失常所致 ? A. 肺 B. 脾 C. 腎 D. 三焦 E. 膀胱 68. 血淋與尿血的鑒別要點,在于: A. 屬虛屬實 B. 在表在里 C. 屬寒屬熱 D. 尿痛與不痛 E. 血在尿前尿后 69. 消渴的病理主要是 A. 勞累過度,傷肺損牌 B. 勞欲過度,損傷元氣 C. 飲食不節(jié),食積化熱 D. 燥熱偏勝,陰津虧耗 E. 氣郁化火,消爍陰津 70. 痿證的病因,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 ? A. 肺熱傷津 B. 濕熱侵淫 C. 脾胃虛弱 D. 肝腎陰虧 E. 寒濕侵襲 71. 痹證屬風寒濕偏盛不明顯者,可選用何方為通用的基礎方進行治療 ? A. 防風湯 B. 羌活勝濕湯 C. 獨活寄生湯 D. 蠲痹湯 E. 當歸四逆湯 72. 《理虛元鑒》所說的 “ 治虛有三本”,是指哪三臟 ? A. 心、肝、腎 B. 肺、肝、腎 C. 心、肝、脾 D. 牌、肝、腎 E. 肺、牌、腎 二、 B型題:每一道考題下面都有 A、 B、 C、 D、 E 5個備選答案,如果該題只與答案 A有關請將 A寫在答題紙上,以次類推,每個答案可以選擇一次或者一次以上 A 左腎右命門說 B. 兩腎總號命門說 C“七節(jié)之旁,中有小心”說 D“ 命門者,目也 ” 說 E. 命門為 “ 水火之宅”說 73. 《難經(jīng)》關于命門的論點是 74. 《內(nèi)經(jīng)》關于命門的論點是 ,下走氣街 B 熏于育膜,散于胸腹 C. 通過三焦,流行全身 ,環(huán)周不休 75. 宗氣的分布是: 76. 衛(wèi)氣的分布是: ,胸脅脹滿 ,氣 粗有力 C. 呼吸喘促,咯痰粘稠,不易咯出 D. 呼吸喘促,聲低無力 E. 呼吸喘促,呼多吸少 77. 腎虛喘促為: 78. 肺虛喘促為: A. 足三里 B. 中府 C. 肺俞 D. 上巨虛 E. 期門 79. 肺病時,按壓哪個穴有壓痛 ? 80. 腸痛時,按壓哪個穴有壓痛 ? A. 龜板 B. 龍骨 C. 鱉甲 D. 牡蠣 E. 代赭石 81. 功能平肝潛陽,軟堅散結,收斂固澀的藥是: 82. 功能滋陰潛陽,軟堅散結,善治陰虛風動的藥是: A. 清熱解毒,消痛散結,通經(jīng)下乳 B. 清熱瀉火,利尿通淋,通經(jīng)下乳 C. 利尿通淋,潤腸通便,行滯下乳 D. 平肝舒肝,祛風明目,活血通乳 E. 通絡搜風,消腫排版,通經(jīng)下乳 83. 木通的功效 : 84. 冬葵子的功效 : A. 桂枝湯 B. 玉屏風散 C. 防己黃芪湯 D. 炙甘草湯 E. 補中益氣湯 85. 汗出惡風,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脈浮者,治宜選用: 86. 汗出惡風,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脈浮虛軟 者,治宜選用 : A. 血府逐瘀湯 B. 通竅活血湯 C. 少腹逐瘀湯 D. 身痛逐瘀湯 E. 復元活血湯 87. 痕阻頭面,見頭痛昏暈,耳聾,脫發(fā),面色青紫者,治宜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