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0ml。用力向患者口內(nèi)吹氣(吹氣要求快而深,直至患者胸部上抬)。B(人工呼吸)(1)口對口人工呼吸方法:在保持呼吸道暢通和患者口部張開的位置下進行。疑有頸椎損傷者,不能使頭部后仰,以免進一步加重損傷。A(開放氣道)方法:仰頭舉頜法。按壓應平穩(wěn)、有規(guī)律地進行,不能間斷,下壓及向上放松的時間應大致相等,使胸廓充分彈回,放松時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離開胸骨定位點。方法:(1)快速測定按壓部位:以示指、中指沿患者肋弓處向中間滑移,在肋弓和劍突交點處尋找胸骨下切跡,以切跡作為定位標志,不要以劍突下定位,然后將示指及中指橫放在胸骨下切跡上方,示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即為按壓區(qū),相當于胸骨中、下1/3與兩乳頭連線的交界處;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緊貼示指上方,放在按壓區(qū),再將定位之手取下,將掌根重疊放于另一手背上,使手指脫離胸壁。2005年指南的順序是ABCD,而2010年指南則將C提至第一位,即CABD,這樣能減少從識別到初次按壓的時間,避免通氣延誤胸外按壓。再解開患者上衣,暴露胸部。如疑有頸椎骨折者,尤其要注意保護頸部,可以一手托住頸部,另一手扶住肩部,使患者平穩(wěn)地轉動至仰臥位?;颊哳^、頸、軀干平直無扭曲,雙手放于軀干兩側。呼叫:一旦初步確定患者為心搏呼吸驟停,應立即呼叫周圍的人前來協(xié)助搶救。CPR最初處置:觀察周圍環(huán)境,確定無安全隱患。是心肺復蘇術三階段ABCD四步法中的最初處置—第一個ABCD。第三篇:現(xiàn)場心肺復蘇術(本站推薦)注:本“心肺復蘇術”以《2010年美國心臟學會(AHA)心肺復蘇(CPR)與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為藍本編寫。1人工呼吸時間? 答:每次1秒鐘。1盡早胸外按壓,減少中斷的目的? 答:有利于心腦細胞的供血供氧及心跳恢復。1心肺復蘇有效指征?答:面色(口唇)由紫紺轉為紅潤;大動脈捫及搏動。1兒童、嬰兒(單人)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次數(shù)比? 答:30:2。1成人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次數(shù)比? 答: 30:2。成人按壓深度? 答:≥5厘米。CPR的按壓部位?答:胸骨下段(相當于兩乳頭連線的中間)。為什么保證每次按壓后胸部回彈?答:為了有足夠的回心血量,保證每次的心輸出量。何時給病人除顫? 答:有條件盡早除顫。第一篇:心肺復蘇術考核試題心肺復蘇術考核試題,下列哪項是正確的(C)A 判斷意識現(xiàn)場判斷判斷呼吸和脈搏開放氣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轉運 B 現(xiàn)場判斷判斷意識判斷呼吸和脈搏胸外心臟按壓開放氣道人工呼吸轉運 C 現(xiàn)場判斷判斷意識胸外心臟按壓判斷呼吸和脈搏開放氣道人工呼吸轉運 D 判斷意識現(xiàn)場判斷判斷呼吸和脈搏胸外心臟按壓人工呼吸開放氣道轉運 (C)A 15:2 B 5:2 C 30:2 D 15:1 (C)A 100次/分 B 80—100次/分 C 至少100次/分 D 80次/分 (A)A 500—600ml;1秒 B 1000ml;1秒 C 700—800ml;2秒 D 1200ml;1秒 (D)A 4—5cm B 4cm C 3—5cm D 至少5cm (D)A 胸骨的上半部分B 乳頭連線的左側C 胸骨下,劍突上D 胸骨的下半部分,兩側乳頭連線的中點 ,何時開始胸外按壓(D)A 當你發(fā)現(xiàn)病人沒有循環(huán)后B 當你給與兩次通氣后 C 你重新評估病人的呼吸后D 當你發(fā)現(xiàn)病人沒有反應后 “生存鏈”的環(huán)節(jié)(ABCDE)A 早期識別求救 B 早期CPR C 早期電除顫 D 早期救治 E 心臟驟停后的救治 “三無證”具體指哪些(ACD)A 無意識 B 無血壓 C 無脈搏 D 無呼吸第二篇:心肺復蘇術相關知識心肺復蘇術相關知識如何評估現(xiàn)場環(huán)境是安全的?答:無煤氣泄漏、無高空墜物、無高壓電線等。如何給病人取復蘇體位?答:病人取仰臥位,置于地板或硬板上,呼吸道軸線成一條直線。為什么避免過度通氣?答:過度通氣會影響血流動力學改變,引起血壓下降或肺泡破裂。CPR的按壓方法?答:雙手掌根重疊,雙臂垂直按壓胸骨。CPR的按壓頻率? 答:≥100次/分。CPR按壓與放松時間比? 答:1:1。1兒童、嬰兒(雙人)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次數(shù)比? 答:15:2。1兒童、嬰兒按壓深度?答:是胸骨前后脛的三分之一(兒童按壓深度5厘米、嬰兒按壓深度4厘米)。1如果患者有脈搏,沒有呼吸,怎么辦?答:給予56秒一次人工呼吸,每2分鐘檢查1次脈搏,兒童35秒進行一次人工呼吸;如果做了氣管插管的病人,68秒鐘進行1次呼吸,胸外按壓的同時不應當停止人工呼吸。1心跳停止多長時間,呼吸也隨之停止? 答:30秒鐘。為什么盡可能減少胸外按壓的中斷,避免過度通氣? 答:為了保證有足夠的血壓及循環(huán)維持?,F(xiàn)場心肺復蘇術是指患者發(fā)生心搏驟停的現(xiàn)場,如家中、辦公室、工廠、醫(yī)院等場所,首先由最初目擊者為心搏驟停患者施行的心肺復蘇技術,即基礎生命支持(BLS)。判斷患者心搏呼吸突然停止的標準:意識突然喪失,患者昏倒于各種場合;面色蒼白或轉為紫紺;瞳孔散大;頸動脈搏動消失,心音消失;部分患者可有短暫而緩慢嘆氣樣或抽氣樣呼吸或有短暫抽搐,伴頭眼歪斜,隨即全身肌肉松弛。輕輕搖動患者肩部,高聲喊叫:“喂!你怎么啦?”如認識,可直接呼喊其姓名,如無反應,迅速觸摸頸動脈有無搏動。方法:大叫“來人??!救命??!”將患者放置適當體位:進行CPR時,正確搶救體位是仰臥位。方法:小心轉動患者,使患者全身各部成一個整體轉動。身體躺在平整而堅實的地面或床板上。一、成人心肺復蘇術第一階段CABD四步法A、B、C、D代表的是:A(airway)開放氣道,B(breathing)正壓通氣,C(circulation)胸外按壓,D(defibrillation)除顫(對室顫和無脈搏的室速)。C(胸外按壓)胸外按壓的目的是建立人工循環(huán),促使血液在血管內(nèi)流動,并使人工呼吸帶有新鮮空氣的血液從肺部血管流向心臟,再流經(jīng)動脈,供給全身主要臟器,以維持重要臟器的功能。(2)按壓方法:搶救者雙臂應繃直,雙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壓,按壓利用髖關節(jié)為支點,以肩、臂部力量向下按壓。(3)按壓頻率:至少100次/分(4)按壓深度:至少5cm(5)按壓與人工通氣比:30:2,每按壓30次后,吹氣兩口。一手置于前額使頭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及中指置于下頜角處,抬起下頜,使下頜與耳垂成一垂直線。將患者處于氣道開放位置后,觀察5秒左右,有呼吸者,注意氣道是否通暢,無呼吸者,先清理呼吸道后,立即作人工呼吸。用按于前額一手的拇指和示指捏閉患者的鼻孔(捏緊鼻翼下端),首先緩慢吹氣兩口,以擴張萎陷的肺臟,并檢驗開放氣道的效果,再深吸一口氣后,張開口貼緊患者的嘴(要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一次吹氣完畢后,應立即與患者口部脫離,輕輕抬起頭部,眼視患者胸部,吸入新鮮空氣后,再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時放松捏鼻的手。時間超過1S,達到可見胸廓上抬。本方法主要用于不能經(jīng)患者的口進行通氣者,例如患者的口不能張開(牙關緊閉),口部嚴重損傷等。作一深吸氣,搶救者用嘴唇包住患者的鼻部,并吹氣,停止吹氣,讓患者被動呼氣,若患者被動呼氣時鼻腔閉塞,需間歇放開患者的口部。如發(fā)生心搏驟停要力爭在3分鐘內(nèi)行首次電除顫,除顫每延遲1分鐘,復蘇成功率下降7%~10%。雙相波則從50—100J開始,如無效,逐漸加量,直至達到200J。另一方法是:一個電極置于心尖部,另一電極置于背部右肩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