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把小球 2 放在斜槽前端邊緣位置 B,讓小球 1 從 A 點由靜止?jié)L下,使它們碰撞,重復多次,并使用與步驟 1 同樣的方法分別標出碰撞后兩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步驟 3:用刻度尺分別測量三個落地點的平均位置 M、 P、 N 離 O 點的距離,即線段 OM、 OP、 ON 的長度。現(xiàn)讓小滑塊 m 從 A 點 由 靜止下滑,則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m 不能到達小車上的 B 點 B. m 從 A 到 C 的過程中 M 向左運動, m 從 C 到 B 的過程中 M向右運動 C. m 從 A 到 B 的過程中小車一直向左運動, m 到達 B 的瞬間,M 速度為零 D. M 與 m 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水平方向 動量守恒 三 .實驗題(第 (3)小題 4 分, (1) (2) (4)每小題 3 分,共 13分) 15.如圖 1 所示,用 “ 碰撞實驗器 ” 可以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即研究兩個小球在軌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動量關系: 先安裝好實驗裝置,在地上鋪一張白紙, 白紙上鋪放復寫紙,記下重垂線所指的位置 O。他跳到 a 車上相對 a 車保持靜止,此后 ( ) A. a、 b 兩車運動速率相等 B. a、 c 兩車運動速率相等 C.三輛車的速率關系 vcvavb D. a、 c 兩車運動方向相反 ,一輕彈簧的兩端與質(zhì)量分別為 m1和 m2的兩物塊 A、 B 相連接,并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c 車上有一小孩跳到 b 車上,接著又立即從 b 車跳到 a 車上。在整個碰撞過程中,彈簧具有的最大彈性勢能等于 ( ) A. P 的初動能 B. P 的初動能的 12 C. P 的初動能的 13 D. P 的初動能的 14 8.在光滑水平面上, 一質(zhì)量為 m、速度大小為 v 的 A 球與質(zhì)量為 2m 靜止的 B球碰撞后, A球的速度方向與 碰撞前相反 。Q 與輕質(zhì)彈簧相連。圖 (十六 )- 1 乙為它們碰撞前后的 x- t 圖象。若撤去纜繩,如圖所示,人要安全躍上岸,船離岸至多為 (不計水的阻力,兩次人消耗的能量相等 , 兩次從離開船到躍上岸所用的時間相等 )( ) A. B. D. 6.如圖 (十六 )- 1 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兩個小球發(fā)生正碰。某同學對機械波和電磁波進行類比,總結出下列內(nèi)容,其中不正確的是 ( ) A.機械波的頻率、波長和波速三者滿足的關系,對電磁波也適用 B.機械波和電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