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設計第一周星期三~四2007年3月5~7日教學內容《小石城山記》課型講讀課文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積累文學常識,整理常見實詞和虛詞的用法。2、感悟古人遣詞造句之美,想象作家筆下山水之美,進而陶冶情操。3、描摹山水與抒情言志相結合。過程與方法自讀、講析、比較
2025-08-10 09:52
【摘要】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 小石潭記和小石城山記比較閱讀答案2021小石潭記小石城山記對比閱讀 兩篇文章都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傾瀉怨憤抑郁的心情。下面我為大家?guī)硇∈?..
2025-04-05 21:46
【摘要】小石城山記柳宗元《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游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柳宗元像思考題?.???
2024-11-30 22:51
【摘要】第一篇:《小石城山記》原文及翻譯 《小石城山記》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于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貶到永州擔任司馬后游行而作,是《永州八記》最后一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缎∈巧接洝吩募胺g,希...
2024-10-14 03:48
【摘要】【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掌握常用文言實詞及文言虛詞“而”的用法。2.能翻譯文中重要的句子?!柽^程與方法1.合作探究中國古代被貶文人在作品中表達思想情感的方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認識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2.培養(yǎng)“我手寫我心”的寫作態(tài)度?!窘虒W重點】
2024-12-16 08:07
【摘要】教學目標:1、憑借注解,能翻譯淺易文言文。2、體會作者屢遭貶謫、懷才不遇而渴望改變的情懷。3、學習本文物我相融的意境、象征手法和言志載道的風格。柳宗元小石城山記柳宗元余秋雨先生曾經在《文化苦旅》中說:“中國文化中極其奪目的一個部分可稱之為‘貶官文化’。隨之而來,許多文化遺跡也就是貶
2024-11-25 06:39
【摘要】 《小石城山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篇一:《小石城山記》閱讀答案 小石城山記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①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②而川分,有積...
2025-04-05 12:06
【摘要】《小石城山記》教學目標:1、借助注解,能翻譯淺易文言文。2、體會作者屢遭貶謫、懷才不遇而渴望改變的情懷。3、學習本文物我相融的意境、象征手法和言志載道的風格。教學重點:1、唐宋山水游記散文的藝術特點。2、象征手法的運用。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對“造物者之有無”的討論。教學過程:(一)導入
2024-11-28 01:33
【摘要】《小石城山記》學案一、【文學常識】柳宗元是唐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祖籍河東(山西),世稱柳河東。因參加政治革新失敗貶為永州司馬,又遷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并稱韓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東集》。他如韓愈一樣寫了許多書、序,同時發(fā)展了人物傳記、山水記
2024-11-27 17:51
【摘要】《小石城山記》練習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有積石橫當其垠垠:邊,界B.環(huán)之可上環(huán):盤旋攀登C.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藝,這里指美景D.愈以為誠有誠:如果2.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
2024-12-12 17:46
【摘要】《小石城山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篇一:《小石城山記》閱讀答案 小石城山記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①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②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
2025-03-30 03:41
【摘要】唐宋散文選讀語文選修2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千萬孤獨這首詩塑造了一個塑造了一個在寒冬駕著一葉孤舟,披蓑戴
2024-11-27 14:14
【摘要】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2語文唐宋散文選讀小石城山記柳宗元第一單元作者簡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運城)人,世稱柳河東,是唐代杰出的文學家、哲學家,同時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805年,柳宗元積極參加王叔文等人的“永貞革新”運動,但不久改革失敗,王叔文
2024-11-25 10:38
【摘要】道山亭記曾鞏作家簡介:曾鞏(1019~1083)宋代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鞏自稱"家世為儒"(《上歐陽學士第一書》),祖父作過尚書戶部郎中,父為太常博士。史稱鞏"十二歲能文,語已驚人"。20歲后,因文才出眾,受到歐陽修的賞識。歐
2025-08-07 16:17
【摘要】阿里山紀行吳功正學習目標:1、欣賞阿里山的如畫美景。2、學習本文移步換景的寫法。3、品味本文富有音樂美和情韻美的語言。阿里山阿里山位于臺灣嘉義縣東北,是大武巒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巒的總稱。最高峰為大塔山,海拔為2663米,東距臺灣最高峰玉山
2025-01-18 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