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五章第一課時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班級姓名學號___一.填空1.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__________,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1)毫米=____微米(2)45厘米=____米;(3)5x103米=____千米
2024-11-19 07:27
【摘要】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觀察1:從長到短的次序為:.觀察1:請你目測一下課桌的長、寬、高。比較它們的長短。想一想不用尺,你如何證實自己的目測結(jié)果?長、高、寬1、課桌上的一根繩子與課桌的長相比,哪個長?
2024-12-04 04:02
【摘要】課題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學設(shè)計通過自主學習,課外調(diào)查,估測,實際測量等手段,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目標1知道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及其換算。2能根據(jù)日常經(jīng)驗估測長度,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3知道長度的測量結(jié)果由數(shù)值和單位組成。知道測量有誤差。4能根據(jù)常見的周期現(xiàn)象估測時間,
2024-11-23 17:20
【摘要】阜寧縣明達中學初二年級物理學科第16周導學案主備人:徐會班級姓名課題: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第2課時一、學習目標二、重難點三、自學
2024-12-13 04:34
【摘要】第五章物體的運動一、長度的測量教學設(shè)計教學目的:1、初步了解單位形成的過程,體驗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喜悅;2、知道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及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3、能根據(jù)日常經(jīng)驗估測長度,會正確使用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并記錄讀數(shù);4、知道長度的測量結(jié)果由數(shù)值和單位組成,知道測量有誤差。教學重點:單位的引入、刻度尺的使用
【摘要】5.1長度和時間的測量(1)執(zhí)筆者:吳振華審核者:袁俊華課型:新授課【學習目標】知道長度的單位及換算;會測量長度;知道測量有誤差.【課前活動】1、不用尺,如何測出課桌的長和寬,并比較他們的長短,給出結(jié)果。2、測量就是將待測量與一個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這個公認的標準就稱為
【摘要】劉翔在雅典奧運會所創(chuàng)的110m欄世界記錄是多少?姓名:劉翔(LiuXiang)性別:男籍貫:上海生日:身高:體重:87公斤項目:110米欄劉翔是中國運動員的驕傲,他在雅典奧運會上以12秒91的成績平了由英國名將科林-杰克遜保持的世界紀錄。這枚金牌是中國男
【摘要】復(fù)習:長度的單位1dm=10-1m1km=103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正確選擇刻度尺根據(jù)測量需要選擇合適的刻度尺刻度尺的選擇觀察刻度尺的最大值、最小刻度和零刻度線。刻度尺的使用正確使用刻度尺
【摘要】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獵豹追捕羚羊綻放的煙花速滑姓名:劉翔(LiuXiang)性別:男籍貫:上海生日:身高:體重:87公斤項目:110米欄劉翔是中國運動員的驕傲,他在雅典奧運會上以12秒
2024-12-05 01:35
【摘要】第五章物體的運動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一)?活動一:請同學們目測一下課桌的長、寬、高,比較它們的長短?不用尺,你能想幾種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目測結(jié)果??你能確切知道課桌的長比寬長多少??方法:測量就是將待測的量與一個公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這個公認的標準就稱為單位?國際單位:米(m)
2025-03-15 06:22
【摘要】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獵豹追捕羚羊綻放的煙花速滑姓名:劉翔(LiuXiang)性別:男籍貫:上海生日:身高:體重:87公斤項目:110米欄劉翔是中國運動員的驕傲,他在雅典奧運會上以12秒91的成績平
【摘要】長度和時間的測量(一)一.填空題1.完成下列單位換算:⑴=m⑵60μm=nm⑶24nm=mm⑷50km=μm.2.給下列數(shù)據(jù)填上單位:[來源:Z|xx
2024-12-09 09:02
【摘要】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課前熱身物理學科的發(fā)展離不開測量,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是最基本的兩個測量,其他物理量的測量方法與此類似??潭瘸呤褂每梢苑譃橛^、放、看、讀、記等步驟,為了減少實驗誤差,可以采用估讀及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會對一些特殊長度測量,如細銅絲直徑、圓的直徑等。同步探究一、選擇題1.一只鋼筆的高度最接近于
2024-12-09 00:21
【摘要】阜寧縣明達中學初二年級物理學科第16周導學案主備人:徐會班級姓名課題: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第1課時一、學習目標二、重難點三、自學
【摘要】長度與時間的測量(第二課時)活動:用刻度尺測出課本紙的厚度2、你是如何測量出課本紙的厚度的?1、能否用刻度尺直接測量紙的厚度?方法點撥:積多算少的方法:取n張紙測得總厚度為d,則每張紙的厚度為l=d/n測紙厚,累計法(化薄為厚)測銅絲直徑,測較短的曲線,例如地圖冊上的
2025-03-15 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