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2) 中和泄漏的濃硫酸理論上需要氫氧化鈣的質量為 14. 8 t 。接到報警后消防官兵立即趕來并用石灰漿 ( 主要成分為氫氧化鈣 ) 中和硫酸解除了險情。 中小學課件 【點評】 本題考查了久置的 N aO H 固體是否變質的實驗探究,學生明確實驗現(xiàn)象與結論的關系,并注意結合物質的性質來分析固體變質的原因來解答本題。 解析: 【方案討論】甲:氫氧化鈉和碳酸鈉溶液都顯堿性,都能使酚酞變紅,無法做出判斷。 丙: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 B aCl2,再滴入酚酞。 中小學課件 【方案討論】 為了驗證猜想 ( 2 ) 或猜想 ( 3 ) ,甲、乙、丙三同學分別提出如下方案 甲: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若酚酞變紅,則猜想 ( 3)成立,否則猜想 ( 2 ) 成立。 將甲所得溶液緩慢加入的過程中,大燒杯內(nèi)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溶液先變紅后褪色,并有氣泡產(chǎn)生 。本實驗中乙的作用是 進行對照,證明 CO2與 N aO H 發(fā)生反應 。 中小學課件 三、實驗題 ( 共 22 分 ) 14 . (8 分 ) ( 2020 ( 2) 濃硫酸是一種無色油狀液體,具有吸水性,脫水性 和強氧化性三大性質,同時它溶解于水還會放出大量的熱,稀釋時要把水倒入濃硫酸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否則會造成酸液飛濺。 丹東 ) 根據(jù)圖示回答問題。 中小學課件 解析: 在酸堿性溶液中能顯示不同顏色的物質可以作酸堿指示劑;根據(jù)表格提供的信息進行解答即可。 答案 : C 中小學課件 二、填空題 ( 共 16 分 ) 11 . (6 分 ) ( 2020 賀州 ) 如圖是稀 H C l 和 N aO H 溶液反應的 pH 變化曲線圖,據(jù)圖分析能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中小學課件 A .該反應是 N aO H 溶液滴入稀鹽酸 B . a 克是指加入 N aO H 溶液的質量 C . A 點時,溶液的溶質為 N aO H 、 N a C l D . B 點表示稀鹽酸和加入的 N aO H 溶液質量一定相同 中小學課件 解析: 根據(jù)圖象可以看出,開始時溶液的 pH 大于 7 ,溶液呈堿性,故是將稀鹽酸滴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故 A 錯誤;根據(jù)圖象可知,是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稀鹽酸,橫坐標表示加入鹽酸的量,故 B 錯誤;從圖象可以看出, A 點溶液呈堿性,溶液中的溶質有氯化鈉和氫氧化鈉兩種物質,故 C 正確; B 點表示氫氧化鈉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所加的鹽酸和氫氧 化鈉溶液的質量不一定相等,故 D 錯誤。 揭陽 ) 下列反應中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 A . Na2CO3+ 2H C l == =2N a C l + H2O + CO2↑ B . 2N aO H + H2SO4== =N a2SO4+ 2H2O C . CO2+ 2N aO H == =N a2CO3+ H2O D . Fe + C u S O4== =C u + F e S O4 解析: 中和反應是酸與堿反應生成 鹽和水,根據(jù)定義分析四個選項只有 B 項符合中和反應的特點。 蘇州 ) 下列有關熟石灰的說法錯誤的是( C ) A .熟石灰又稱為消石灰 B .熟石灰由生石灰與水反應而制得 C .熟石灰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D .熟石灰可以用來改良酸性土壤 解析: 熟石灰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熟石灰顯堿性可以用來改良酸性土壤。 中小學課件 4 . ( 20 14 張家界 ) 氫氧化鈣是一種常見的堿,它的俗名是 ( B ) A .大理石 B .熟石灰 C .石灰石 D .生石灰 解析: 氫氧化鈣的俗稱是熟石灰或消石灰。 中小學課件 解:設 10 g 稀鹽酸樣品中含 H C l 的質量為 x H C l + N aO H == =N a C l + H2O 40 x 16 g 5% x=4016 g 5% x = 3 g 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0 100 % = % 答: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 。 聊城 ) 將 5% 的 N aO H 溶液逐滴加入到10 g 稀鹽酸中,邊加邊攪拌,隨著 N aO H 溶液的加入,溶液 pH 的變 化如圖所示。于是排除了猜想 A ,你認為排除猜想 A 的理由是 氫氧化鈣能使無色的酚酞溶液變紅 。 中小學課件 14 . ( 12 分 ) ( 2020 中小學課件 ② 塊狀固體加入試管中的方法是 先將試管傾斜,用鑷子夾取塊狀固體放在試管口,使塊狀固體緩緩滑到試管底部 _ 。 中小學課件 ① 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氫氧化鈉溶液變?yōu)榧t色,又逐漸變成無色 。 中小學課件 解析: ( 1) 若按 “ 距離最短 ” 的原則疏散,則 其疏散路線由上至下依次為:先和鐵反應,再和氧化鐵反應,再和氫氧化鈣反應,再和氯化鋇反應,再和碳酸鈉反應;若按 “ 速度最快 ” 的原則疏散,則應將上述疏散路線中第五層改為 Mg ,因為鎂與稀硫酸反應比鐵與稀硫酸的速率更快;能和稀硫酸反應的物質有鐵、鎂、氧化鐵、氫氧化鈣、氫氧化銅、氫氧化鐵、氯化鋇、碳酸鈉共 8 種。 中小學課件 中小學課件 ( 1) 若按 “ 距離最短 ” 的原則疏散,則其疏散路線由上至下依次為 ( 填化學式 ) 進口→ Fe → Fe2O3→ C a ( O H )2→ B aC l2→ Na2CO3→ 出口。 ( 3) 硫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N aO H + H2SO4== =N a2SO4+ 2H2O 。 中小學課件 ( 3) 都能與堿發(fā)生中和反應。衡陽 ) 硫酸和鹽酸都是實驗室常用的酸,它們有許多相似的性質。 梅州 ) 物質 X 可發(fā)生下列所示的兩個反應,則 X 可能是 ( ) ① X +堿 → 鹽+水 ② X +金屬氧化物 → 鹽+水 A . H C l B . CO C . N aO H D . C aO 中小學課件 解析: 物質 X 可發(fā)生下列所示的兩個反應, ① X+堿 → 鹽+水、 ② X +金屬氧化物 → 鹽+水,解答本題可采用帶入驗證法,結合酸的化學性質 ( 能與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碳酸鹽等反應 ) 、堿 的化學性質 ( 能與非金屬氧化物、酸、鹽等反應 ) ,進行分析判斷。酸奶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肥皂水顯堿性,食鹽水的 pH = 7 。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需要密封保存,故 A 正確;氫氧化鈉容易與二氧化碳反應,故 B正確;濃硫酸具有吸水性,需要密封保存,故 C 正確;生石灰易與水反應,不與氧氣反應,故 D 錯誤。葡萄汁的 pH 等于 4 ,呈酸性,能使石蕊溶液變紅,故 A 錯誤;泡菜的 pH 等于 3 ,呈酸性,故胃酸過多的人不宜多食泡菜,故 B正確;草木灰的 pH 等于 10 ,呈堿性,不能用于降低土壤堿性,故 C 錯誤;雞蛋清的 pH 為 8 ,牙膏的 pH為 9 ,牙膏的堿性強于雞蛋清,故 D 錯誤。 宜賓 ) 下表是部分常見物質的 pH ,在這些物質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的是 ( ) 物質 廁所清潔劑 橘汁 草木灰水 檸檬汁 pH A. 廁所清潔劑 B .草木灰水 C .檸檬汁 D .橘汁 中小學課件 解析: 酸溶液能夠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堿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色;酸性溶液 pH 小于 7 ,堿性溶液 pH 大于 7 ,故選 B 。 設 100 g 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 x H2SO4 + 2N aO H == =N a2SO4 + 2H2O 98 80 160 g % x 中小學課件 9880=160 g %x x = 32g 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為32 g100 g 10 0% = 32% 32% < 35% ,所以判斷此時電解槽中 N aO H 溶液沒有達到高濃度標準。N aO H 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是 40% 。 中小學課件 ( 4) 丁同學將 Na2CO3溶液加入 C a( O H )2溶液中,充分反應后,與乙同學所得溶液混合,靜置后發(fā)現(xiàn):上層為無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 中小學課件 6 .某化學興趣小組學習酸、堿、鹽性質后,通過實驗對堿的化學性質進行驗證和總結,如下圖所示 ( 已知: C a C l2溶液呈中性, C aC l2+ Na2CO3== = C a C O3↓+ 2 N a C l ) 。另取一只盛有某未知溶液的燒杯,放在紙蝴蝶的下方 ( 如圖 ) 。而唾液則從弱酸性到弱堿性。所以要除去溶液中變質生成的雜質,實驗方案是:加適量澄清石灰水,過濾。 ③ 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 g 1% = 73 g ,設氫氧化鈉的質量為 x 中小學課件 N aO H + H C l == =N a C l + H2O 40 x g 40=x g 解得 x = 甲組這瓶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g5 g 100 % = % 中小學課件 ( 2) ① 將 pH 試紙剪成幾段節(jié)約使用,方法正確;將 pH 試 紙直接插入待測液中,會污染試劑,方法錯誤;將 pH 試紙放在干凈的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在 pH 試紙上,方法正確;將 pH 試紙潤濕后,測得堿液的 pH 偏小,方法錯誤。 中小學課件 ( 3) 丙組同學在滴加稀鹽酸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溶液中有少量氣泡產(chǎn)生。 中小學課件 ① 下列使用 pH 試紙的方 法正確的是 _____ _( 填字母 ) 。以下是幾組同學的設想及做法: 中小學課件 ( 1) 甲組同學的實驗如下圖所示:在燒杯中加入 5 g 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 1%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