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矩形基礎的沉降 剛性方形基礎沉降量 (邊長為 a) 剛性條形基礎沉降量 (寬度為 a) 2( 1 ) apE???2( 1 )2 .7 2s a pE??? ( 9- 21) 式中 , ( 9- 22) K0值列于表 91中 。這時可用式 解得: 201v drd s c onstE? ???? ????222vPa a R? ?? ?式中, R為計算點至基礎中心之距離 20 2vvPRaRa? ????? ? ?當 時 ,當 時 ,圓形剛性基礎 上式說明 , 在基礎邊緣上的接觸壓力為無限大 。對于幾何形狀、材料性質(zhì)和荷載分布都是不均勻的基礎,則用 有限元法 分析其沉降量是比較準確的 。對于一般的中小工程來說,沉降變形較小。 為巖坡影響系數(shù),當巖石地基表面坡度 β≤10 0時取 , β=45 0時取 , p> 800時取 ,中間接插值法取值 為巖體裂隙影響系數(shù),當裂隙不發(fā)育時取 ,較發(fā)育時取 ,發(fā)育時取 ; 微風化及中風化的巖石 ,根據(jù)室內(nèi)飽和單軸抗壓強度確定其承載力。 整理資料,試驗結(jié)束。 ? 主要的儀器設備包括: 液壓千斤頂;液壓泵及高壓管路;剛性承壓板; 環(huán)形鋼板;傳力柱;反力裝置;變形測表 ? 操作步驟 在巖體預定部位開鑿試驗平洞,制備試點,試點面積應大于承壓板,其中加壓面積不宜小于 2022cm2。 -巖石的內(nèi)摩擦角 ? ?? ?22 2sin c o sc o s sinsf R VKRV? ? ?? ? ??????????? ? ? ? ? ?? ? ? ?1 1 11c o s s i n s i n c o sc o s s i nH f V V fRf? ? ? ?? ? ? ?? ? ? ??? ? ?12,ff?? 雙滑移面 穩(wěn)定系數(shù)為: ?根據(jù)巖塊抗壓強度確定地基承載力 對于微風化或中分化的巖體,可根據(jù)巖塊飽和單軸抗壓強度確定其承載力,經(jīng)驗公式如下: k c w r pf ? ? ??(四)經(jīng)驗規(guī)范方法 為巖體裂隙影響系數(shù);當裂隙不發(fā)育時取 ; 較發(fā)育時取 ;發(fā)育時取 ; 為坡度影響系數(shù); 當巖體地基表面坡度小于 10度取 ; 等于 45度時取; 大于 80度時取 ; 中間按插值法內(nèi)插。美國墾務局推薦,在壩工上采用的穩(wěn)定系數(shù)為 4,以作為最高水位、最大揚壓力與地震力的設計條件。當水庫充水后,壩基承受傾斜荷載產(chǎn)生了壩基沿 AC滑移,或三角形 ABC部分的巖體向下游滑移的可能。 承載力: 3?3 2rh q? ??402 0 4 0[ ( 45 ) 1 ]2 ( 45 ) ( 45 )2 t a n 2fC t gq rbt g qt g??????? ? ? ? ?注 2:當在承載壓面附近的表面上還有一個附加壓力 q時,則在 x楔上的 變成: 所以,巖基的極限承載力為: 上式又可寫成: r c qq rbN C N qN? ? ?注 3:若考慮破壞表面的彎曲 , x與 y塊體之間界上承受剪應力 , 則上式的承載力將會提高 ??捎貌夹聊箍说慕饨?jīng)過積分求得。 ? 地基承載力分為 極限承載力 和 容許承載力 兩種。 1? 2? 1c 2c1A 2A 1? 2?1? 2? s? s?1? 2? W1N 2N1 1 2 2 1 1 2 2t a n t a ns i ns sN N c A c AFW???? ? ??211 2 1 2c o s c o ss i n c o s c o s s i nsWN ??? ? ? ?? ? 121 2 1 2c o s c o ss i n c o s c o s s i nsWN ??? ? ?? ?? ?1 1 1 1s i n s i n s i n s i n c o s c o ss s s? ? ? ? ? ? ?? ? ?? ?2 2 2 2s i n s i n s i n s i n c o s c o ss s s? ? ? ? ? ? ?? ? ?楔形體法 巖石基礎工程 ? 1概述 ? 2巖石地基工程 ? 3巖石樁基工程 ? 4巖石路基工程 ? 5巖石地基的加固 1 概述 建筑物基礎、路基、橋基 ? 巖石地基經(jīng)常遇到各種不良現(xiàn)象,從而對不良巖基上的建筑物構成直接或潛在的威脅。 ?砂土參數(shù)指標宜采用有效應力法計算抗滑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試驗方法可采用三軸儀固結(jié)排水剪 (CD)和直剪儀慢剪 (S) ?現(xiàn)場原位測試應用 砂土 有效應力 標準貫入 靜力觸探 大型錐探 粘土 總應力 十字板剪切 靜力觸探 旁壓試驗 固結(jié)不排水 ?對于一級邊坡,巖體結(jié)構面的抗剪強度指標宜根據(jù)現(xiàn)場原位試驗確定,試驗應符合國家標準 《 工程巖體試驗方法標準 》 GB/T50266。 ?地震作用 在地震基本烈度為 Ⅶ 度和 Ⅶ 度以上的地區(qū),應計算地震作用力的影響. 荷載組合 基本組合:自重 +岸邊外水壓力 +地下水壓力 +加固力 偶然組合:基本組合 +地震作用 設計工況 1 持久設計工況:主要為邊坡正常運用工況,此時應采用基本組合設計 2 短暫設計工況;包括施工期缺少或部分缺少加固力;缺少排水設施或施工用水形成地下水位增高;運行期暴雨或久雨、或可能的泄流霧化雨,以及地下排水失效形成的地下水位增高;水庫水位奠降等情況。 對于有地下水滲流的水下巖土體,當采用體力法以浮重度計算時,應考慮滲透水壓力作用,對于沒有被河水完全淹沒的滑體部分,其滲透水壓力或動水壓力值 按下式計算: wiPwi w i iP V J??水庫蓄水后岸坡內(nèi)地下水位宜根據(jù)實測值確定:當缺少實測值或水庫尚未蓄水時,可根據(jù)水庫浸沒計算確定。 ?地下水作用 孔隙水、裂隙水或?qū)娱g承壓水 對具有疏掉地下水設施的邊坡,應首先確定經(jīng)疏排作用后的地下水位線,再確定地下水壓力.為提高計算可靠性,應視工程具體情況,乘以大于 1的增大系數(shù)。 崩塌 (fall— slumps) 是整個巖土體塊脫離母體,突然從較陡的斜坡上崩落、翻轉(zhuǎn)、跳躍、堆落在坡腳,規(guī)模巨大的稱為山崩,規(guī)模較小的稱為塌方 潰屈 發(fā)生在層狀結(jié)構巖體順向坡內(nèi)的一種破壞形式,又稱滑動─彎曲破壞,巖體上部沿層面滑動,下部發(fā)生彎曲和鼓脹 剝落 (falls) 是斜坡巖土長期遭受風化、侵蝕,在沖刷和重力作用下,巖 (土 )屑 (塊 )不斷沿斜坡滾落堆積在坡腳。 圖 520 縱向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洞口環(huán)節(jié)計算圖式 ( 1)橫向水平地震力 ( 2)縱向水平地震力 ◆ 水平梁 ◆ 豎向梁 ( 1)襯砌任一截面內(nèi)的彎矩按圖( b)可得: ( 2)襯砌任一截面內(nèi)的彎矩按圖( c)可得: ( 3) 在襯砌任一截面中,由于地震力產(chǎn)生的最大應力為: 思考題 ?隧道結(jié)構體系的概念? — 結(jié)構模型?什么是巖體力學模型? ?計算模型中有幾種處理方式?溫氏假定與它有什么關系? ,隧道結(jié)構有哪三種單剛?拼總剛的兩個條件是什么? ? ? 第一章 緒論 課程的內(nèi)容 ? 邊坡與滑坡的概述 ? 邊坡地質(zhì)與勘察 ? 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及分析軟件 ? 邊坡加固方法與手段 ? 邊坡的設計 ? 邊坡監(jiān)測與長期觀測 ? 邊坡是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斜坡,是人類工程活動中最基本的地質(zhì)環(huán)境之一,也是工程建設中最常見的工程形式?;痉椒ㄈ酝茡p階段法,如取計算條帶,具體公式不同,按可靠度理論得出 .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 )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 ) 概 述 規(guī)定:在地震基本烈度為 7度及以上地區(qū)的隧道,需要進行抗震設計。 ④取最不利位置的墻體條帶計算,稱為 “ 檢算條帶 ” 。 極限狀態(tài)法~采用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用概率來衡量結(jié)構的安全度,或稱 “ 可靠度 ” 。 ( 2)方程組求解:高斯消去法;迭代法 ( 3)對圍巖抗力彈簧支承的自動調(diào)整 ( 1)單元結(jié)點位移 ( 2)單元結(jié)點力 襯砌截面強度檢算 破損階段法~考慮到結(jié)構的塑性階段,材料塑性極限強度 Rb已進入塑性階段。 圖 56 圍巖彈性抗力鏈稈設置示意圖 (1)襯砌單元剛度矩陣 (襯砌單剛 ) (2)彈性支承鏈桿單元剛度矩陣 (抗力單剛 ) 要點: ◆ 其局部坐標系與總體坐標系一致; ◆ 由溫氏假定求抗力。 計算特點 : ① 三種單剛 ◆ 襯砌單剛:梁單元 ◆ 抗力單剛:二力桿單元 ◆ 基礎單剛:支座單元 ② 拼總剛 (結(jié)構剛度矩陣 ) ③ 邊界條件~墻基礎水平位移為 0 ④ 求解以節(jié)點位移為未知量的方程組~高斯消去法等 ⑤ 由節(jié)點位移求出單元節(jié)點力~內(nèi)力 (1)襯砌結(jié)構的處理 ◆ 襯砌的處理:將襯砌沿其軸線離散化為直桿單元(梁單元),并將單元的聯(lián)接點稱為節(jié)點。 適用于: 模筑砼襯砌 特點: ◆ 支護結(jié)構與圍巖視為一體,共同承受荷載,且以 圍巖作為承載主體; ◆ 支護結(jié)構約束圍巖的變形; ◆ 采用巖體力學方法計算; ◆ 圍巖體現(xiàn)為形變壓力。 滑動巖體未擾動土體圖 41 0圍巖壓力滑動面 ②一院法 重點: 當 H> hq 時,應該考慮滑動面上的阻力。 B h kB th k BbH t圖 48 自然拱的兩種形態(tài) (3) 泰沙基理論 理論:散粒體理論 。 圖 4 7(2) 普氏理論 散粒體理論:巖體被節(jié)理、裂隙所切割,視為散粒體。 02 pppr ?? ???02 peer ?? ???( 4)求解塑性區(qū)應力 得: drdrcrr????? ????1si n1si n)c o t(2分離變量,解微分方程: rdrcdrr?????s in1s in2c o t ????????????????????????c o t)(si n1si n1)c o tsi n1si n)c o t(2c o t)()c o t(s i n1s i n20s i n1s i n20???????????????????cRrcpccRrcpirrir=(整理,得:并代入塑性條件:得:??????????????????????????????s i n1s i n2100s i n2s i n10010s i n1s i n20101s i n1s i n20s i n1s i n20))(si n1(c o t()]si n1)(c o tc o t[(2c o t2)(si n1)c o t22c o t)(si n1si n1)c o tc o t)()c o t(??????????????????????????????????RRcppcpcpRRpcRRcppRrcRrcpcRrcpiiiriir-)支護反力:化簡得塑性區(qū)半徑:(+,代入彈塑性交界條件:=(與把( 5)求解塑性區(qū)半徑和支反力(修正的 Fenner公式) ”即可取上式“同理得:并化簡,代入彈性應力公式和把化簡得:得:(代入彈性應力公式和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