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③降水井周圍、工程樁等周圍派專人搭 見方的保護架子,夜間施工設警示燈,使司機便于 觀察,避免碰撞。 (一)工程樁保護措施 揚州大學本科生畢業(yè)設計 17 本工程采用預制靜壓樁,土方開挖中若措施不力、方法不當容易破壞樁身,甚至使工程樁移位,給工程質(zhì)量和進度造成不良后果。 。點位宜選設在下列位置: 、大轉(zhuǎn)角處及沿外墻每 1015m處或每間隔 23 根柱基上。從而為設計提供依據(jù),也為后期類似工程提供參考。 施工層抄平之前,應先校測 首層傳遞上來的三個標高點,當誤差小于 3mm時,以其平均點引測水平線。 ( 3) 柱頂及平臺模板抄平 柱子模板校正好后,選擇不同行列的 23 根柱子,從柱子下面已測設好的 1米線標高點,用鋼尺沿柱身向上量距,引測 23 個相同的標高點于柱子上端模板上。在建筑物基礎內(nèi)測設軸線控制點上架設激光垂淮儀,向上傳遞軸線平面位置,然后在首層平面上重新布設內(nèi)控軸線網(wǎng)。設置在護坡樁側(cè)面,所標部位,應先用水泥砂漿抹成一個豎平面,在該豎平面上測設施工用基準標高點,用紅色三角作標志,并標明絕對高程和相對標高,便于施工中使用。 二、 ? 以下施工測量 (一)高程控制點的聯(lián)測 在向基坑內(nèi)引測標高時,首先聯(lián)測高程控制網(wǎng)點,以判斷場區(qū)內(nèi)水準點是否被碰動,經(jīng)聯(lián)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nèi)引測所需的標高。采用框架剪力墻結構,設計要求的標高、預留孔洞 (含 功能性的孔洞 )位置、主樓的垂直度控制要求非常嚴格,從而使該工程的測量工作較其它工程尤為重要。墻體砌筑在主體施工階段進行穿插,完成時間基本同步于其主體結構。在每一流水段不同工序之間進行合理穿插,以縮短工期。此階段為工程施工的關鍵階段,由于裝飾、機電安裝諸多工種交叉作業(yè),是文明施工和安全生產(chǎn)較難控制的階段,重點要做好各方的協(xié)調(diào)配合工作。 第三階段:地 上部分主體施工階段 此階段為工程施工的高峰期,由于本工程施工量很大,為了保證勞動力、材料、設備的合理利用,加快施工進度,決定每一棟為一個施工段, 同時平行施工,垂直推進。整個施工分為五大階段進行,劃分如下: 第一階段:施工準備階段。地下室施工階段以后澆帶劃分作業(yè)區(qū),各區(qū)安排一作業(yè)隊,同時平行施工,垂直推進。特別是土建與安裝及設備專業(yè)的配合,室內(nèi)裝 修要待各專業(yè)系統(tǒng)的干管完成后才能開始,內(nèi)裝修施工又要為各專業(yè)施工的最后完成創(chuàng)造條件。故工程整體施工順序的科學合 理的規(guī)劃,是完成任務的最關鍵環(huán)節(jié),施工步驟必須按照施工順序的客觀規(guī)律進行。采取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淺,先主體后裝飾及附屬,最后穿插室外工程。 五、室外及掃尾工程施工規(guī)劃 ( 1)此階段建筑物工程量基本結束,應派專人負責成品保護和細部處理及安裝、設備功能調(diào)試,同時現(xiàn)場應留有足夠人力、物力進行善后服務工作及室外、零星工程繼續(xù)完善。 ( 6)填充隔墻,在鋼筋砼結構施工拆模后開始,水電專業(yè)預埋工作必須提前結束,禁止在砌體上開槽、打洞。 ( 3)鋼筋工程配備兩套鋼筋機械 (彎曲機、切斷機 ),施工現(xiàn)場加工,現(xiàn)場綁扎成型,鋼筋接頭采用焊接或機械連接。 三、主體結構施工規(guī)劃 ( 1)擬用施工機械:為了確保工程工期,充分利用機械利用率,決定本工程每棟安裝一臺采 用 QTZ63 塔吊 ,雙籠人貨梯 1302 一臺、 1301 兩臺。 ( 4)基礎鋼筋混凝土施工,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根據(jù)實際進度采用固定泵、加汽車泵輔助,采用薄層澆筑,斜面分層,循序漸進,一次到位,專人振搗的施工方法。現(xiàn)場除留主樓 以下需回填的土方外余土外運,余樁截除,墊層施工同步跟進。 上部主體結構施工階段也是按每一棟為一個作業(yè)區(qū),各棟號精心組織,合理配置,采用流水作業(yè),平行推進;在主體結構完成到 8 層后,砌筑 工程隨后跟進。根據(jù)施工需要在主管設置支點水閥,水閥水泵分路 Φ75 鋼管向建筑物樓層供水,并在適當位置分別設置四個消火栓,各樓層處設置水閥,以便混凝土養(yǎng)護供水。 ( 2)與監(jiān)理、業(yè)主等部門取得聯(lián)系,了解其內(nèi)部有關制度及要求。 ( 7)門架、鋼管、扣件等周轉(zhuǎn)材料自配車輛由倉庫堆場隨用隨運。 ( 3)鋼筋、木工等中型機械開工前進場調(diào)試就位,以不影響施工為準。裝飾施工階段的用電負荷相對較小,為此,本方案用電量主要依據(jù)主體結構施工階段進行施工用電負荷統(tǒng)計驗算。除混凝土輸送泵向混凝土攪拌站協(xié)調(diào)外,其余機具設備根據(jù)需用量,在全單位范圍內(nèi)進行調(diào)配。 ( 2)建立現(xiàn)場試驗室,配備相應的試驗器材,按國家現(xiàn)階段行有關標準對各項器材設備進行安裝、調(diào)試及檢測。 ( 9)編制施工進度控制實施細則,分解工程 進度控制目標。 ( 5)組織人員進行鋼筋、模板放樣工作,繪制放樣圖,出示鋼筋料單表。 ( 2)編制工程質(zhì)量實施細則,確定工程質(zhì)量控制點,分解施工質(zhì)量控制目標,建立施工質(zhì)量保證體系,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專業(yè)作業(yè)指導書,對各班組長進行技術交底。主要包括技術、施工現(xiàn)場、場外、資金的準備和重要施工機械設備、主要周轉(zhuǎn)材料、施工計量、檢測儀器、工具用具、主要勞動力和現(xiàn)場施工、技術、質(zhì)量等管理人員及現(xiàn)場辦公設備的配備等工作的完善,是保證工程順利施工的必備條件。 ③嚴格合同條款,對供貨的時間、質(zhì)量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并嚴格執(zhí)行。 五、主要甲控及乙控材料供應計劃 (一)材料計劃說明 材料計劃準確及供應及時是工程質(zhì)量、進度的根本保證,我公司如有幸中標,把材料管理作為工程管理的重要工作來抓,并利用我公司與信用良好的材料供應商建立了融洽的關系,雙方長期合作的有利條件,可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落實貨源并確保質(zhì)量。 揚州大學本科生畢業(yè)設計 5 (4)合理組織施工,保證施工生產(chǎn)的連續(xù)性,提高機械設備的利用率。 ( 3)充分發(fā)揮公司 總承包的優(yōu)勢,進入施工現(xiàn)場的所有機械,本工程項目經(jīng)理部可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使用,更有利于方便施工生產(chǎn)。 ⑤制定合理可行的激勵機制,充分調(diào)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在保證質(zhì)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 (四)勞動力保證措施 ①按照各施工階段進度計劃,編制勞動力需求量計劃:施工前測算出各個專業(yè)工種的需要,由公司統(tǒng)一組織協(xié)調(diào)安排,并根據(jù)工程實際進展情況,由項目經(jīng)理部負責對各專業(yè)工種勞動力進退場時間、數(shù)量提出指導性計劃并及時調(diào)整,避免勞動力資源的浪費。鑒于本工程設計標準高、技術性強、工期緊、勞動強度大,對操作工人的技術水平、熟練程度、思想素質(zhì)要求較高。 建筑外型細部處理講究、流線的弧型造型和棱角分明的外形處理突出了建筑的典雅和現(xiàn)代化氣息,但同時給外墻的施工提出了較高的技術要求。 揚州大學本科生畢業(yè)設計 2 第二章 工程概況及特點 第一節(jié) 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江寧區(qū)上坊北側(cè)地塊經(jīng)濟適用房項目 1301,位于江寧區(qū)潤發(fā)路與楊莊東路交界處,建設單位為中交投資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單位為南京金海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監(jiān)理單位為揚州市建苑工程監(jiān)理有限責任公司,總包單位: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具有指導性的施工組織設計的也就具有更大的意義了。 關鍵詞:泵送混凝土、大體積砼、 施工工藝 、 施工方 案、 質(zhì)量通病 、預防措施 揚州大學本科生畢業(yè)設計 II ABSTRACT This thesis is focused on reinforced concrete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design, including the overview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eployment, resource anization,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plan, schedule, resource planning, quality control, a mon problem, etc., which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program, focuses on the foundationthe construction program of the volume of concrete, pump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program and other issues. 1301 , Jiangning District, on the Square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land for affordable housing projects, indepth practice, theory with practice, access to relevant information for this project to develop a program of special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nizational design. Describe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nd solutions, as described in the validation scheme is feasib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echnical measures to better guid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duration and cost of each subproject has been effectively controlled, the various stages of construction sequence carried out. Keywords : Pumping concrete, mass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program, quality defects, preventive measures 揚州大學本科生畢業(yè)設計 III 目 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 緒 論 .................................................................................................. 1 第一節(jié) 緒 論 .................................................................................................... 1 一、前言 ........................................................................................................ 1 第二節(jié) 研究目的及方法 ................................................................................... 1 一、目的 ........................................................................................................ 1 二、方法 ........................................................................................................ 1 第二章 工程概況及特點 .................................................................................... 2 第一節(jié) 工程概況 ............................................................................................... 2 第二節(jié) 工程特點 ............................................................................................... 2 第三章 資源組織、配 置 .................................................................................... 3 一、勞動力資源配置計劃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