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了。家里不再像以前總是掀鍋子摔盆子那樣大吵大鬧了,互相挫磨了這么多年,都累了。心里的怨氣都只好往心里壓,彼此妥協(xié)。父母和我們,誰對誰來說都是“一個不能少的”。于是這個家里終于安靜下來了,但是是那種歇斯底里的安靜??傆幸豢踢€是會爆發(fā)的,遲早而已。就是在那個下午,我坐在陽臺上,看完柴靜的《沉默在尖叫》,突然對旁邊的父親說了一句,擲地有聲:“你們都好虛偽!”然后就甩身而去,回到臥室,把門重重的摔上,全然不去理會在我絕食的這兩天里母親的焦急,也不去理會父親是如何去消化我那句沉重的“你們都好虛偽!”,是要硬生生地獨自承受嗎?我也不知道自己當時哪來的那么大的憤怒,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說出“虛偽”兩個字。我覺得我始終沒辦法認識自己。當我誠實地說出自己的虛偽來時,心里又是充滿了恐懼,頃刻間,我對自己的期待,親人朋友對我的期待,分崩瓦解,支離破碎。我無法承受這種不安。很多時候我也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寫作,寫詩歌,寫小說,寫散文,我們是為什么而寫呢?曾經(jīng)我以為是心情的發(fā)泄。但久而久之,卻覺得總有種無病呻吟的感覺,如今看我過去寫的那些文字,里面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情緒,煽情,故作姿態(tài),假裝深刻??沙水敃r的“情緒”,從那些文字里看到的我總覺得是不真實的,我不止一次地捫心自問,那是我嗎?或許我可以用“年少幼稚”這樣的字眼來安慰自己,好讓我不再那么自責。但那不是清醒,而是麻痹。如今看看柴靜這本十年的心路告白書,我又一次潰敗了。我不得不去重新面對那些問題。又突然想到昨天看到的那部電影——《時時刻刻》。Virginian Woolf說:“You cannot find peace by avoiding life.”要怎么樣來面對生活呢?面對這一生只有一次的屬于我們自己的生命呢?“To look life in the face, always to look life in the face and to know it for what it last, to know it, to love it for what it is and then??to put it away.”最后這句話深深地刺中了我,直指內心,我仿佛也可以看到我那像石頭一樣成了石壩的心,突然間漫溢出許許多多鮮活的水分子,我嘗試著去認識我自己,我嘗試著去記錄我的心,去記錄心中那些一閃而過的idea,膚淺也好。第五篇:《看見》2012廣州 柴靜《看見》2012廣州 柴靜,他都能夠以一份相對從容,而不是喧囂的氣息,都是書本教給他的東西。2.《讀者》——什么樣才是一個好的編輯?10條看到公家的水龍頭開著不去關的人不可以,一個經(jīng)常諷刺善良的人不可以,一個說我我我的人不可以。.來自陌生人的啟發(fā)和契機再開始心靈一點點土壤的培育,所以我是讀書構成的。,引領我進入中央的陳牤趨勢。兩個大事件將她從固有的原以為堅固的土壤里連根拔起,移栽到其他土壤里,不由分說、也沒有人解釋,你所有的歸屬感在一夜之間煙消云散。但他也是一個人心靈獨立的開始,因為你沒有一個共同體可以去依附,這時候你就必須去建構自己的內心世界。靠什么來開始?我靠閱讀開始。人在困惑當中,在書頁里面尋找共鳴?!额櫆饰募贰ㄏ滦膩?,有志于學。依靠兩顆石子——知識和邏輯。一個人能夠把自己置身其中的現(xiàn)實以一種閱讀歷史的態(tài)度來看待的時候,他就不可能發(fā)牢騷。當他明白了降臨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是一切必然結果的時候,他就能認識現(xiàn)實?!獡旒S。在處境當中他仍然研讀現(xiàn)實。他心中有憤怒嗎?有的,但是他從憤怒出發(fā)卻向遠處走去了,這就是“讀史”——《非此不可!非此不可!》——托爾斯泰。從結論出發(fā),倒退人的心靈軌跡,他在想象當中抵達了這個事件當中任何一方的內心深處。在通往人心靈的這個過程當中,他也克服了道德的偏見。他在寫作的過程中,他對心靈的了解超過了對道德判斷,以至于這棵樹上的枝條越來越繁茂,開出了花朵。人們也超越了對小市道德的簡陋和廉價的判斷,而到達了心靈。給每一個人物給予同等程度的了解,他不是美化他們,只是深化了每一方。在深化的過程中,生活在此側的人和生活在彼側的人都得到了同時的呈現(xiàn),這也使世界呈現(xiàn)出了本來的面目。?她問自己有什么目的?沒有任何目的,人不是工具,人不能服務于任何目的,尤其是自稱成功的偉大的目的。,至于成年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需要歸屬。歸屬從哪里來?不再是使人固定其中僵化在里面,像水泥一樣東動彈不得的地方。真正的歸屬是我們之間的創(chuàng)造和愈合。當我們志趣相同、目光相會的時候,我們就創(chuàng)造出屬于我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