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估計每個人都會最本能的有這種念頭,可現(xiàn)實,現(xiàn)狀又無情地把我局限在某個區(qū)域里,好像是不可能跳出去,前面,竟然不是夢想,是一片黑暗,看不見一絲光。我開始看以前的人們,那些被后世稱為偉人、譽為圣賢的人們,看他們寫下的東西,看他們在尋求自己人生未來時候的處境和心態(tài),我看到的是一顆顆堅毅的心,他們出乎意料地都有著無比強大的對未來的信心和付出的勇氣,被震驚了的我對著前面無盡的黑暗靜靜的告訴自己,我要奮斗,這是我的人生觀。當我們總是在不滿于當下,在以別人制定的參數(shù)的坐標中,一味尋求更高的位置,以金錢、權力這些本無止境的東西,作為衡量自身的價值的標準時,我們的欲望,會有止境嗎?這些問題古人好像都思考過,前輩的俗語中有“知足長樂”,也有“知足常樂”,西方也流傳著漁夫和商人的故事,都告訴我們其實生活的本質(zhì)僅僅是生活,seize the day,在工作之余,在追逐理想路上歇腳的時候,喝喝茶,敘敘情,享受享受只有作為人才有的快樂,也是人生之必須,當然,個中平衡,歸根還須自己拿捏。老子說要“不欲盈”,即一碗水,滿到八九分就最好了,再多,讓你端起來戰(zhàn)戰(zhàn)兢兢,一不留神,“咣當”一聲,碗碎水灑,況且覆水難收,生命是不會給你第二次機會的。所以我也要不客氣的對自己說,不欲盈,這是我的人生觀。最后我再談談價值觀,價值觀對我們大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幾乎每時每刻都會碰到的問題。我們做事說話常常要考慮再三,因為我們已是成年人了,該為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我們贊美杰出人物的高貴品質(zhì)時常說“比金子還珍貴”,我們指責某些人的不道德時,常說真“不值錢”?!敖鹱印?、“錢”是一種價值判斷。毛澤東同志贊揚張恩德“是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比泰山還重。”這就是運用自己價值觀的判斷。我們要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奉獻,這些都是我們將來面向社會和生活所必須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質(zhì)。其中,我認為最核心的就是學會做一個符合國家繁榮富強與社會不斷進步發(fā)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學會做一個能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并使之能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人;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話,做一個有利于社會、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國家的人。這應該是每個大學生的價值觀。我們應當正確看待金錢、權利和地位。人的一生如潮起潮落,起仗難定,在潮頭風光時要看到落到潮底的危險性,在潮底的時候則要有向高峰沖擊的信心和行動。當年林崗一生坎坷,屢受挫折,誰相信這位鞋匠的兒子能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tǒng)之一呢?鄧小平三起三落,當年人們“批鄧”時,誰會想到若干年后,他為中國設計一副嶄新的藍圖呢?比爾?蓋茨中途退學時,誰會想到他能成為世界首富呢?這樣的例子多得數(shù)不勝數(shù),世界上什么樣的奇跡都可能發(fā)生。關鍵是是你怎樣看待。也許現(xiàn)在的不如意、逆境、挫折乃至苦難都讓你覺得難過,但這都是你的財富!人們常說,苦難是最好的大學,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事業(yè)者,無一不是從苦難中走來的。在逆境中,我們會經(jīng)受各種考驗與錘煉,百煉成鋼,成就我們非凡的意志品質(zhì)和能力,“苦費心志,勞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把它看成結局而不是過程。最后我想說,不管你現(xiàn)在生活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只要你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光明的,那么你的人生也不會是昏暗的。只要你一直努力向前走,我相信你會有燦爛的的明天。三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第五篇:論成年早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論成年早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成年早期,約從18歲開始到35歲,可分為青年中期和青年晚期,這是人生的一個關鍵時期,比幼稚型的兒童期和沖動型的青春期顯得成熟穩(wěn)重,而比保守型的老年期顯得豪放。這一時期,個體的自我意識得到了迅速發(fā)展,自我同一性逐步確立,個體的人生觀、價值觀趨于穩(wěn)固,智力發(fā)展達到全盛時期,建立起家庭并創(chuàng)立事業(yè),開始全面適應社會生活。人生觀是指對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對于人類生存的目的、價值和意義的看法等。表現(xiàn)為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等。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的產(chǎn)物。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成年早期是人生觀的萌芽時期。這時期的青年對人生能提出各種疑問,但不能經(jīng)常主動地反思自己。進入青年中期以后,對人生問題思考更加主動但不穩(wěn)定,到了青年晚期,人生觀日趨穩(wěn)定和穩(wěn)固。成年早期個體的人生觀、價值觀相對于兒童期、青春期的個體的有很大的差別。兒童、青少年時期有父母照顧、有同學協(xié)助,他們還沒有開始融入社會,對社會的很多事情不了解,所以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然就不會很穩(wěn)定,會隨著經(jīng)歷各類事情而慢慢改變,會在之后的不斷成長中慢慢地體會,慢慢地穩(wěn)固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人生價值觀的形成是在青年期的社會化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的,它不可避免的受各種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的影響。例如個人經(jīng)歷和生活經(jīng)驗會影響人的理想和價值觀念。成年早期的個體已經(jīng)開始接觸社會,在工作生活中經(jīng)歷了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對社會或是人生有了自己的看法,并且之后一般變化不會很大。但是對于不同的成年早期的人,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不一樣的,不同的人對事物的歸因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是積極的,是親社會文化的;而有的人是消極的,是反社會文化的。積極的人在挫折和失敗面前容易轉(zhuǎn)換心態(tài),用積極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并且不斷總結經(jīng)驗教訓,不屈不撓的繼續(xù)努力奮斗,使自己變得更加成熟更加的成功。正如古人所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增益其所不能。往往這類人會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他們看來,每個人活著不管是對社會還是對個人都是有價值的。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人只要生存就不可能避免遭受災難,但是關鍵是應該如何去克服這些困難,如何去解決所發(fā)生的災難,怎樣做才能讓今后的生活更加的幸福。人是在無數(shù)次的失敗中成長起來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隨之慢慢地趨于穩(wěn)定。也就是說人需要經(jīng)歷過很多的磨練才能夠成熟,而大多數(shù)人都是在成年早期遭受各種各樣的磨練。而消極的人在面對挫折和失敗是很容易退縮的,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自己或別人身上,進而產(chǎn)生自卑心理或是人格扭曲,導致在之后的工作中猶豫不決,使自己變得內(nèi)向、怯弱。有的人甚至會自殺或是違法犯罪。這類人往往是目光比較短淺的,思考問題比較極端,不懂得轉(zhuǎn)換角度去看問題。在他們看來,人的一生應該是一帆風順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很如意的,若是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是自己的能力太差了,而且自己已經(jīng)成年,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去解決,不能像少年時期有父母照顧,一切由父母解決,不斷遇到困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久而久之,他們受到挫敗的壓抑,有的人就會錯認為人的這一生都是受苦受難的,就覺得活在這個世界上已經(jīng)沒有意義了。因此就會發(fā)生很多自殺的慘劇。有的人把過錯歸因于別人,進而對別人做出傷害行為,例如:有些人認為自己的貧困是因為別人把錢都掙完了,所以做出了搶劫、盜竊的行為。情侶間的分手,有些人就認為是對方太殘忍了,不顧過去的情深,進而產(chǎn)生報復心理,做出傷害對方的事情等等。成年早期個體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社會化過程,因為那是經(jīng)過重重困難之后通過對人生的感悟和經(jīng)驗的總結所產(chǎn)生的一種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