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史尤其不易寫。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以獨特的手法,從尊權黑暗明朝的統(tǒng)治階層中取了一個橫切面,再把它放在他的“顯微鏡”式的史筆下,寫出了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表面冠冕堂皇,而骨子里卻是腐朽衰敗的反差。全書末段尤其發(fā)人深省,足以為后人鑒?!杜c法有緣》(The Seventh Child and The Law)余叔韶本書作者余叔韶,是大律師行業(yè)中的傳奇人物。1950年取得大律師資格,曾是港首位華人檢察官,后轉私人執(zhí)業(yè)。處理官司無數(shù),在當時社會,名氣極高。但他對御用大律師的名銜卻極為澹薄,認為是不必要的虛榮。又拒不接受委任為大法官。余叔韶執(zhí)業(yè)逾三十年,退休后執(zhí)筆撰寫回憶錄,為本港法律界之第一人。作者以生動流暢,風趣幽默的文筆撰述,使人讀來趣味盎然?!墩l搬走了我的奶酪?》(Who Moved My Cheese?)Spencer Johnson此書講述兩只老鼠和小矮人哈哈在重新找尋「奶酪」的過程中,學會面對轉變、觀察轉變、接受轉變、適應轉變,以及最重要的:享受轉變。作者讓讀者明白只有勇于面對環(huán)境改變,而非沉溺過去美好時光才是走出人生迷宮的妙方。本書確實能啟發(fā)我們如何面對當前經(jīng)濟困局,走出逆境?!妒Y廷黻回憶錄》 蔣廷黻作者為近代史家,在南開清華任教多年,三十年代投筆從戎,進入行改院及國民政府外交部工作,其后代表臺灣國府出席駐美大使、聯(lián)合國代表等要職。作者出生湖南,最初在鄉(xiāng)間接受傳統(tǒng)教育。民初留學美國,20年代才返國工作。因為作者修習史學回憶錄中對鄉(xiāng)間的風土習慣,當時教會學校在湖南的情況,及后在美國留學時的各各方面都有詳盡們記述。本書可以透過作者記憶,活生生地重溫幾十年的近代史?!都ぐl(fā)心靈潛力》Unlimited Power)安東尼羅賓這是一本教人積極、樂觀、進取的書,值得我們學習,并有助加深讀者對思維的了解。文中有許多生活經(jīng)驗的反省,譬如一天中順利地完成了99件事情,卻有一件不如意事,這事便足夠令人沮喪到不得了。究其原因,只因我們太看重那件不如意事而忽略了其它順利的99件事??梢娛朗潞脡娜缟勘葋喫f的全看你怎么想。書中亦有許多詩人金句,有助激勵讀者勇敢面對生活挑戰(zhàn)。《禪學的黃金時代》 吳經(jīng)熊認識禪是相當困難的,推介本書是因為它有兩個好處。第一,作者先展示歷史事實,由達摩禪師來中國開始,一直寫到明代各禪師的經(jīng)歷,讓讀者易于掌握和理解;第二,作者并非以說教或講道的形式來介紹禪,而是純粹描述十多位禪師的日常生活及與門徒的對話,澹澹地將禪牽引出來,藉此令讀者從中開悟禪道。作者透過講故事、講公桉,以及講禪師生活的方式來介紹禪,讀者會較易悟出其中道理?!而櫋罚╓ild Swans)張戎本書講述作者張戎、她的母親與外祖母三個女人的故事,除了富于自傳性外,還反映了現(xiàn)代中國歷史。這部小說情節(jié)非常豐富,處處觸動人心。既反映了人的勇敢、仁愛的行為,亦反映了時代的悲劇性、殘暴及不公平的一面?!稇蚯适隆?張曉風如果年青讀者直接閱讀中國古代戲劇的原版本,會有許多困難,甚至會因此而對這些作品完全失去興趣。但作者張曉風用白話短篇小說的體裁,將古代戲曲故事改寫,編成本書。內容以元代雜劇為主,選用的劇本橫跨約九百年,較能引發(fā)年青讀者進一步對中國文學產生興趣。此外,偉大的文學作品通常都有一些永恒的因素和價值觀念存在,這些東西不會因朝代遞嬗而改變。由于作者采用了現(xiàn)代手法和遷就現(xiàn)代讀者的口味,把上述這些價值重新帶了出來?!镀D難的日出: 中國現(xiàn)代教育的20世紀》 楊東平全書三百多頁,涵蓋了一個世紀中國教育制度的變遷,從洋務教育的萌發(fā)至中國政府及知識份子推行的教育改革,嘗試及失敗。對49年以后模仿蘇聯(lián)至文革的震蕩,一直到今天中國大陸最突顯的教育公平及品質問題,剖析深刻,行文簡潔。這部教育史提供了對中國近百年政治、社會史解讀的一條途徑。《魔戒前傳:哈比人歷險記》(The Hobbit)《魔戒前傳》是一個充滿傳奇、刺激的故事。它勾畫出一個令讀者向往的世界,述說了比爾博如何和矮人群在一個變幻無常、善惡頻爭的地方去尋找由一條惡龍護守的寶物。他們雖然歷盡千辛萬苦,但也結交了不少朋友,欣賞了很多佳肴雅樂。憑著比爾博的機智因緣,這支矮人國的探險隊最后戰(zhàn)勝群魔,而得寶致富。比爾博也因此在哈比區(qū)一舉成名,這是他從沒夢想過的,因他是在一個好逸惡勞、飽食終日、平澹無濤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也正是這個原因,他為讀者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只要下定決心去做,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的,而且更有意義的生活正等待著讀者們?!愀壑形拇髮W(英文: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CUHK),簡稱中大或香港中大,是一所坐落于香港新界沙田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其正式成立于1963年10月17日,為香港第二所大學及唯一采用書院聯(lián)邦制的高校。大學最初是由現(xiàn)有的三所歷史最悠久的書院合并而成,當中的源流最早可追索至1949年。這些書院的前身亦是當時一些早已在清末及國民政府時期于中國內地成立的教會或私立大學。此后,學校迅速發(fā)展及越趨多元化,多所學院及書院相繼成立。大學的創(chuàng)立亦打破了大英帝國殖民地近500年來、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鐵律,并成功掀起香港七十年代的“中文運動”,具一定的歷史及時代意義。香港中大現(xiàn)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與其名稱相異,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文教授,只有某些部門同時提供粵語及標準漢語指引。該校既是香港的天災監(jiān)測中心,亦是當?shù)氐纳鐣茖W、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yī)學重鎮(zhèn)。其曾經(jīng)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與沃爾夫數(shù)學獎得主及港大校長,為唯一擁有以上國際獎項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此校同時為于1995年成立的香港互聯(lián)網(wǎng)交換中心的所在地,是香港網(wǎng)際網(wǎng)絡的樞紐。附:“香港中文大學推薦書單”是否真的是香港中文大學推薦的? ://第四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計劃2014年招收本科生2011年7月,香港中文大學與深圳大學簽署合作協(xié)議,按合作辦學形式,籌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12年10月,國家教育部正式批準籌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今年3月,香港中文大學與深圳市人民政府及深圳大學簽訂詳細辦學協(xié)議,并組成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會。8月1日,香港中文大學原副校長徐揚生正式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任校長,任期四年。根據(jù)規(guī)劃,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將是一所從事高等教育與研究、面向世界的研究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將按大學本部的辦學水平,嚴格保證深圳學院的辦學質量。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擬于2014年開始正式招收本科生。根據(jù)規(guī)劃,約三成招生名額將優(yōu)先招收深圳戶籍考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園位于深圳市龍崗區(qū),占地約100萬平方米,是香港中文大學與深圳大學合辦的高校。根據(jù)辦學規(guī)劃,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將分階段招生,其中本科生6000人,碩士及博士研究生5000人,預計于2014年開始正式招收本科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將采用中英文雙語教學,實行書院制度。第五篇:香港中文大學大學宗旨360教育集團說,香港中文大學是一所高瞻遠矚,充滿活力的國際高等學府。其成立的宗旨,在于(一)協(xié)力于知識的保存、傳播、交流及增長;(二)提供人文學科、科學學科及其它學科的正規(guī)課程,其水準當與地位最崇高的大學須有及應有的水準相同;(三)促進中國的民智與文化的發(fā)展,藉以協(xié)力提高其經(jīng)濟與社會福利。融會雙語香港中文大學獨具遠見,早已提倡以中英雙語、雙文化為教學基礎,貫徹中英語文并重的原則,致力培育糅合中西學術文化和知識的學生。這種匯合中西文化、融和雙語的精神,在大學的帶領下,得到海內外學府的廣泛認同和采用。校內大部分教師曾在世界各地主要大學攻讀或任教,多兼通中、英兩種語文。雙元教學香港中文大學采用「學科為本」及「學生為本」之雙元教學法,學系負責「學科為本」教學,書院則負責「學生為本」教學,并提供學生宿舍。多元課程-學科為本中文大學是一所不斷發(fā)展的大學,開設多項全日制與在職制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課程。大學設有八個學院:文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工程學院、醫(yī)學院、理學院、社會科學院及法律學院,共分61個學系,提供54項及兼讀本科學位課程一項。研究院課程由研究院62個學部開設,共有愈240個研究院課程。截至2008年12月31日,校內學生人數(shù)共21,975名,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1,490名,研究生10,485名。為配合社會的急速發(fā)展,中文大學亦開辦了不同類型的學系和新課程,如雙主修及雙學位課程。中文大學的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EMBA)已連續(xù)六年獲選為全太區(qū)第一位。書院制度-學生為本中文大學是香港唯一采用書院制度的高等學府。大學原有三所成員書院,分別為新亞書院(1949年創(chuàng)立)、崇基學院(1951年創(chuàng)立)和聯(lián)合書院(1956年創(chuàng)立)。1976年12月,政府訂立大學新條例,修改中文大學及各成員書院的組織章程和權責范圍。1986年7月,政府復立法通過中文大學成立第四所成員書院逸夫書院。新書院于1988年開始錄取學生。教師及全日制本科生均分別隸屬四所成員書院。透過提供非形式教育,推展學術及文化活動,書院有助同學的全人發(fā)展。2006年成立了晨興書院和善衡書院,2007年又多添敬文書院、伍宜孫書院及和聲書院。部分書院采用全宿共膳,進一步發(fā)揮書院制的獨特優(yōu)勢,為同學提供更多選擇。研究稱譽香港中文大學鼓勵所有學院從事高素質的研究工作,一方面鼓勵多元化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另方面不斷爭取卓越科研成就,致力擴大人類的知識領域,為社會各界提供咨詢服務,提高國際聲譽。大學先后成 立了13個主要研究所,方便教師開展跨學科研究,就專門范圍進行深入探討。13個研究所分別為:中國文化研究所、人文學科研究所、亞太工商研究所、香港教育研究所、光科技研究所、信興高等工程研究所、香港癌癥研究所、人類傳意科學研究所、中醫(yī)中藥研究所、理工研究所、數(shù)學科學研究所、香港亞太研究所、以及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文大學并集中資源于19項重點研究領域,課題包括以計算機輔助診斷、治療和醫(yī)科訓練,海洋生物技術,蛋白質學,電子商貿,華人社會教育發(fā)展,自動化與機械人科學,納米結構物料,以及香港文化在中國、亞洲及世界的角色。中文大學在這些領域的研究實力已達世界水準,并有極佳的發(fā)展?jié)摿?。中文大學的研究人員更與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所及康乃爾大學合作,解開了一個長期懸而未解的謎團-人腦如何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關鍵在于一種名為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素的蛋白質。研究結果刊于國際權威雜志《科學》。本研究主要研究員為香港中文大學生理學博士畢業(yè)生彭文慧。近年科技轉移活動日趨活躍,由本校研究人員開發(fā)的多項科技,已成功轉移到工商業(yè)的實際應用上。截至2006年6月,中文大學及其教員取得世界各地的專利權計有84項,范疇涵蓋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制藥技術、醫(yī)療技術及材料科學。國際聯(lián)系中文大學并以促進中西文化交流為己任,多年來不斷開拓,發(fā)展及保持與海內外大學、學術機構及政府機構之關系。目前本校是英聯(lián)邦大學協(xié)會、東南亞高等學府協(xié)會、國際大學協(xié)會、國際教育歐洲協(xié)會,以及美國國際教育學會的活躍成員,同時亦為中國大學校長聯(lián)誼會的會員機構。中文大學自1965年起至今,已與世界各地逾200所著名學府開展學生交換計劃,包括美國的康乃爾大學及賓夕法尼亞大學,日本的早稻田大學及九州島島大學,韓國的高麗大學及延世大學,加拿大的卑詩省大學及多倫多大學。2007/08有逾800名外地交換學生,從世界各地到中文大學修讀,而中文大學亦有600多名學生到日本、韓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及歐洲等地交流。此外,中文大學又與內地及臺灣、澳大利亞、比利時、丹麥、法國、德國、愛爾蘭、意大利、墨西哥、新西蘭、新加坡、西班牙、瑞典、瑞士、荷蘭和英國等地學府訂有交流協(xié)議。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及日本政府曾派遣客座講師蒞校授課,每年又有近千名來自中國各省市的學者來訪,而不少中文大學畢業(yè)生曾獲頒獎學金前往該等或其它國家深造。中文大學又獲多個國際基金會如雅禮協(xié)會、哈佛燕京學社、亞洲區(qū)基督教高等教育聯(lián)合董事會、富布賴特計劃、日本基金會、偉倫基金會、中英基金及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會等資助,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進修機會。成員書院、學院及學系亦各自建立了廣泛的海外學術聯(lián)系,與多個交流伙伴有密切的往來。中文大學亦經(jīng)常舉辦國際性的學術會議及研討會,2004年,第二度在中文大學舉行的「全球大學校長論壇」,歷史性地匯集4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著名大學的校長到中文大學,深入討論全球高等教育發(fā)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