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年四季均可流行 D、春、秋季流行 6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病人的病情和預后與哪項無關( D) ; ; ; D.外周血白細胞數(shù)量。 6診斷細菌性痢疾要求大便顯微鏡檢查符合( C) A 有紅細胞和白細胞; 于 15/HP; 15/HP,有少量紅細胞; 15/HP,但必須有紅細胞。 6細菌性痢疾是由( D) 6結核分枝桿菌( B) A、只侵犯肺部 B、可侵犯各個臟器 C、抗感染治療有效 D、對氧氣要求不高 6關于結核菌素皮膚試驗的論述,哪項是不正確的( D) A、皮試液的濃度應是 5 個國際單位 PPD/; B、皮膚硬結直徑雖 C、強陽性反應或新近陰轉陽的病人可進行抗結核治療; D、 PPD 陰性可除外結核病。 6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病人皮膚的陽性體征是( C) ; ; ; 紅斑。 6腮腺炎的傳染期是( C) 7 日至后 9 日內 6《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是于什么時間開始實施的?( A) A 2024 年 12 月 1 日 B 2024 年 8 月 7 日 C 1992 年 7 月 1 日 D 2024 年 1 月 1 日 6決 定傳染病病人隔離期限的重要依據(jù)是,決定密切接觸者醫(yī)學觀察期限的依據(jù)是。( A) A 疾病的傳染期 潛伏期 B 潛伏期 疾病的傳染期 C 窗口期 潛伏期 D 疾病的傳染期 窗口期 70、關于傳染病臨床分期描述不正確的是( D) A 潛伏期的長短通常與病原體的數(shù)量成反比。 B 每一個傳染病的潛伏期都有一個范圍(最短、最長),并呈常態(tài)分布,是檢疫工作觀察、留驗接觸者的重要依據(jù)。 C 潛伏期短的傳染病,流行時往往呈暴發(fā)。 D 多數(shù)情況下,細菌性傳染病的潛伏期較病毒性傳染病的潛伏期長。 二、多選題(共 30 題) 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通常分為四類,分別用什么顏色作為預警標志( ABCD) A 藍 B 橙 C 紅 D 黃 E 綠 《疫情信息報告管理規(guī)范》規(guī)定需要 2 小時報告的傳染病有哪些?( ACDE) A 鼠疫 B 艾滋病 C 肺炭疽 D 非典型肺炎 E 霍亂 霍亂病人、疑似霍亂病人及帶菌者要( ABCD) A、立即就地住院。 B、進行單室嚴密隔離。 C、治療癥狀消失后,無大便培養(yǎng)條件者,則自發(fā)病日起,住院隔離不得少于 7 天。 D、慢性帶菌者大便培養(yǎng)連續(xù) 7 天陰性可解除隔離。 艾滋病的流行病學史( ABC) A、有性亂史 B、靜 脈注射毒品 C、既往有使用血制品史 D、有針灸疾病史 下列病毒性肝炎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ABD) A、甲、戊型肝炎是通過消化道傳播。 B、乙、丙、丁型肝炎通過血液、體液傳播。 C、凝血酶原活動度( PTA)是判斷重癥肝炎的重要指標。 D、乙肝小三陽者不需要治療。 關于病毒性肝炎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 BCD) A、一般會發(fā)展成慢性 B、多由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 C、水源或食品污染易引起暴發(fā)流行 D、病毒性肝炎發(fā)生率高,對健康危害嚴重 麻疹下列說法是正確的( ABCD) A、麻疹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 B、發(fā)病前 2 日至皮疹出現(xiàn)第 5 日為隔離期,伴有呼吸道并發(fā)癥延長到 10 天。 C、麻疹病人可在醫(yī)院或家中隔離。 D、麻疹接觸著檢疫觀察 21 天。 流行性出血熱,患者的毛細血管損傷,主要表現(xiàn)在( ABC) A、充血 B、出血 C、血漿外滲 D、以上全不是 被病犬咬傷后應做下列處理是正確的( BCD) A、及時止血、清創(chuàng)縫合,避免感染。 B、用肥皂水或清潔劑反復清洗傷口,繼而大量清水沖洗。 C、犬咬傷口不必積極縫合,必須縫合時也要稀疏縫合,以利引流。 D、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和狂犬疫苗。 中毒性痢疾( ABC) A、多見于 2- 7 歲的兒童 B、成人也有發(fā)病 C、起病急,病勢兇險 D、腹痛、嘔吐為首發(fā)癥狀 1有下列情況時,應考慮結核的可能性( ABCD) A、低熱、盜汗、乏力,體重減輕 B、發(fā)熱咳嗽近 3周 C、 PPD 皮試陽性或強陽性 D、一般抗感染治療無效 1手足口病的十五字預防方針是什么( ABCDE) A 常洗手 B 勤開窗(通風) C 喝開水 D 食熟食 E 曬衣被 1流腦特征臨床表現(xiàn)是( A D) A、皮膚出現(xiàn)瘀點或瘀斑 B、皮疹大小一致 C、分布均勻 D、暴發(fā)型的皮疹,瘀斑可迅速擴大成片 1流行性腦膜炎下列說法哪項正確。( AD) A、流腦是細菌感染,可用抗菌素治療。 B、流腦是病毒感染,以對癥治療為主。 C、腦脊液檢查糖、氯化物含量正常。 D、流腦經(jīng)呼吸道傳播,患者和攜帶者都可成為傳染源。 1下列哪些屬于疫情報告人。( ABCD) A 醫(yī)療機構執(zhí)行職務的醫(yī)務人員 B 個體開業(yè)醫(yī)生 C 采供血機構工作人員 D 鄉(xiāng)村醫(yī)生 1簡述法定傳染病的報告時限。(甲類和按照甲類管理的傳染病為 2 小時,其它乙丙類傳染病為 24小時) 1下列哪些屬于法定傳染病乙類。( B C) A 手足口病 B 流行性出血熱 C 艾滋病 D 風疹 1艾滋病的傳染源主要是誰( A) A 患者 B 動物 C 無癥狀攜帶者 D 醫(yī)務人員 1按照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guī)范需報告病原攜帶者的病種有那些?( ABC) A 霍亂 B 脊髓灰質炎 C 艾滋病 D 乙肝 傳染病流行具備的三個環(huán)節(jié)是什么( ACD) A 傳染源 B 社會環(huán)境 C 傳播途徑 D 易感人群 2流行性出血熱的 “ 三痛 ” 是指什么?( ABD) A 頭痛 B 腰痛 C 腹痛 D 眼眶痛 2乙肝的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 ABC) A 經(jīng)血傳播 B 性接觸傳播 C 垂直傳播 D 呼吸道傳播 2新生兒在出生 24 小時內需要 接種完成的疫苗是( BD) A 手足口病疫苗 B 乙肝疫苗 C 脊髓灰質炎疫苗 D 卡介苗和 2傳染病預防控制 (干預 )三大措施是什么( ABC) A 控制傳染源 B 切斷傳播途徑 C 保護易感人群 D 開展愛國衛(wèi)生運動 2在瘧疾流行區(qū)開展發(fā)熱病人瘧原蟲血檢工作,提高 “ 三熱 ” 病人血檢率。 “ 三熱 ” 病人是指什么( ABD) A 臨床初診為瘧疾的病人 B 臨床初診為疑似瘧疾的病人 C 感冒引起發(fā)熱的病人 D感覺身體先冷后熱的病人 2目前引起國內手足口病的病原體最主要的有哪兩種( BC) A ??刹《? B EV71 C CoxA16 D EV41 2典型手足口病主要表現(xiàn)在那些部位出現(xiàn)斑丘疹或皰疹( ABCD) A 手 B 足 C 口 D 臀 2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熱會經(jīng)過哪幾個期? (ABCDE)A 發(fā)熱期 B 低血壓休克期 C 少尿期 D 多尿期 E 恢復期、 2傳染病最常見的癥狀與體征有( ABCD) A 發(fā)熱 B 發(fā)疹 C 毒血癥狀 D 單核吞噬系統(tǒng)反應 切斷傳播途徑通常是起主導作用的預防措施。其主要措施包括( AC) A 隔離 B 宣教 C 消毒 D 疫苗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