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抽,裁昆侖,一截給歐洲,一截給美洲,使\'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全人類共幸福。(本詞作于1935年。當時中央紅軍走完了長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將到達陜北。東登上岷山峰頂,遠望青海一帶蒼茫的昆侖山脈有感而作。它的豐富性可能會使細心的讀者應接不暇,而又撲朔迷離。作者已在1958年12月21日。為這首詩的批注中向我們揭開了謎底:“昆侖:主題思想是反對帝國主義,不是別的?!边@樣英、美、日都涉及了。以此激勵自己的壯志。同反對帝國主義。這理想是世界革命進行到最后勝利,徹底埋葬帝國主義。讀者立即知道這是“大同”理想;聯(lián)系到他的事業(yè),這大同。子,同時也是讀者具有理解主動性的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