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淵明,晉潯陽(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馬,到他時已家境沒落。陶少年代大有“大濟蒼生”。但是反動門閥制度卻對他不利。到了陶淵明時,家世沒落,自然更得不到。陶到29歲時才出仕,不久又歸隱。在39歲時,為彭澤縣令,在官八。即日,他便解職而歸,從此,他結(jié)束了仕。隱不定的生活,堅決走了歸田的道路。人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位于廬山西麓,風(fēng)光秀麗的九江縣縣城內(nèi)。館內(nèi)辟有“陶淵明生平事略”。陶學(xué)研究成果和歷展代名流詠陶書畫等稱列覽。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顯示他本性超凡脫俗,對自然無比留戀。陶淵明的田園詩數(shù)量最多,成就最高。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①《飲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題詠,說,也無待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