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通 天蠟燭位于春灣鎮(zhèn)春灣公園湖畔,屹立在碧水蓮荷之中的通天蠟燭,高近 100米,底寬 30米,是春灣石群中拔地擎天的園柱形奇峰。峰頂有一石突起,似燭蕊一般,因此叫做“通天蠟燭”。每到春夏之交,滿山樹木碧綠與水中蓮荷暉映成趣,湖邊泛舟垂釣,令客留連忘返。 慈云巖慈云寺建于巖前高臺上,內(nèi)有天然大山洞,是陽春著名的古跡之一。前有“三圣”造像。殿后崖壁上的石刻題字有 20余處,為清朝中葉至民國時所刻。 通真巖又名“劉三妹歌臺”,傳說劉三姐在此傳歌臺升仙,故此地又叫“通真巖”。宋真宗御賜“通真”二字;有宋理學(xué)家周敦頤等題詞。在通真巖旁邊的小巖洞里,有一個很像婦女乳房的巖石,千百年來,不停地滴下泉水,當(dāng)?shù)厝私小暗啬钢椤保鉃榇蟮啬赣H的乳汁。據(jù)傳有人用來了擦眼睛,有明目之效。 玉溪三洞,原名桃源洞。在陽春市區(qū)西北 68公里的河朗鎮(zhèn),距凌霄巖 6公里,是由漠陽江上游的甘婪河穿過 3座石山形成的天然溶洞景觀。玉溪三洞地下河長 3公里,河水清澈,全程皆可坐艇游覽。洞中景物豐富,其中“金盞疊泉”、“三變石”和“皇冠石”,是“玉溪三景”,以“三變石”最為有趣。第一洞長 400米,高 50米,旁有一旱洞。“金盞疊泉”象一個個金黃色的石盞滿載清泉汩汩而流。第二洞長330米,水深 25米,水面寬 2030米,河水清澈如玉,水中多生長鯉魚。溶洞景觀千姿百態(tài),“三變石”就在這里。洞頂?shù)摹盎使凇笔崴苹使?,游人在船上可拍攝一幅頭戴皇冠的照片。第三洞長 500米,游覽時,既可步行又可坐船游,洞內(nèi)景物繁多,形象栩栩如生。游玉溪三洞,蕩著輕舟,一路上彎彎曲曲,聽歌賞景,領(lǐng)會“石出疑無路,云開別有天”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世外桃源意境;在“劉三妹”和“阿牛”的對歌中,輕舟已過三重山。 資料準(zhǔn)備員 :潘冠東 梁緯鑫 圖片收集員 :鄧兆龍 編輯者 :張偉璇 謝謝觀看 /歡迎下載 BY FAITH I MEAN A VISION OF GOOD ONE CHERISHES AND THE ENTHUSIASM THAT PUSHES ONE TO SEEK ITS FULFILLMENT REGARDLESS OF OBSTACLES. BY FAITH I BY FA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