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據話語和情景在互動中實現轉移,實現與情景對話,如通過發(fā)評論引起的互動來實現交流互動,他人成為自我的一面“鏡子”,個體通過他人的反射過來的信息來修正自我,進而在圈子中樹立個體所期待的也能夠為他人所接受的形象,達致自我呈現。就具體類型而言,自我呈現的所展現的“我”也不同。(1)就主動型而言,主動點贊或者評論是個體內在的情緒的反映,個體通過點贊或參與評論表達了個體對他人的認同,也展示了自我同理心。如某好友發(fā)布一條信息,“我”覺得很不錯,很贊同,或者也經歷過相同的場景而對此有所感悟,此時點贊和評論的表達是展現自我的真實情緒,是個體潛意識的主動表達,符合本我需求。(2)就被動型而言,被動點贊是個體在所處的圈子中要維護圈子的存在,因而在需要個體貢獻力量之時,個體在不壓抑自我的前提下所發(fā)出的信息傳遞。如禮尚往來的贊和評論、應好友請求的點贊和評論等。個體的這種信息傳遞昭示了個體在圈子中的存在意義,贊和評論蘊含著“知道了”“我在關注你”“我關注你了,你也記得關注我”等圈子意義,它不僅是符合圈子存在的潛在規(guī)范,也在一定意義上為了個體的存在爭取“面子”,樹立圈子合規(guī)范的形象,是個體前意識下的本我反映。(3)就隨意型而言,這是自我的無原則的呈現,不帶有情感色彩,對個體的形象展示起不到實質的效果,也無法在主我和客我層面進行展示。如“點贊黨”“評論黨”,其所帶來的效果是點贊和評論毫無益處,起不到正向作用,有時因贊的太多、評的太多,而在圈子中獲得厭惡性情緒反饋。這種自我呈現是不成功的和無效的自我呈現。五、結論微信朋友圈作為網絡社交的重要平臺,是開放的和多維的,是個體進行自我呈現的理想場域,是個體以自我為中心的自我展現和嘗試的理想平臺。個體在該平臺的表演所扮演的角色與個體的內在情緒密切相關,個體的自我呈現是基于內心世界、世俗化規(guī)范以及個體超理智部分的集合,因而基于微信朋友圈功能的情感表達在個體世界中是多個自我的合意,在對微信朋友圈的研究無法避開朋友圈的個體性建構基礎。根據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論,個體在朋友圈中的表演在進行“本我”情感表達時,還需要進行適度的“自我”控制來平衡超理智部分的“超我”和潛意識中的“本我”,以來完成社會化自我角色定位與需求。參考文獻[1]Marcelo education for people with special :MASHAV International Seminar,2005,(2).[2]Turkle, we expect more from technology and less from each other[C].New York:Basic Books,2012.[3](修訂本)[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4]威爾伯施拉姆著,[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4[5][J].外國文學, 2004(4) .[6],陌生人中的狂歡:以微信為例談移動媒體時代的情感寄托[J].新聞知識,2014(01).[7][J].新聞采編,2013(04).[8]蘭繼軍,田芳,[J].中國特殊教育,2006(06).[9]湯娜,“點贊”行為研究[J].新聞傳播,2014(06).[10]王歡,[J].現代情報,2014(02).[11]楊柳,[J].中國傳媒科技,2014(03).[12]數據來源于新浪調查[EB/OL][13]數據來源于新浪調查[EB/OL][14]微信用戶行為特征調查分析(2013)[EB/OL]1. 若不給自己設限,則人生中就沒有限制你發(fā)揮的藩籬。2. 若不是心寬似海,哪有人生風平浪靜。在紛雜的塵世里,為自己留下一片純靜的心靈空間,不管是潮起潮落,也不管是陰晴圓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義無反顧,勇往直前,輕松自如地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3. 花一些時間,總會看清一些事。用一些事情,總會看清一些人。有時候覺得自己像個神經病。既糾結了自己,又打擾了別人。努力過后,才知道許多事情,堅持堅持,就過來了。4. 歲月是無情的,假如你丟給它的是一片空白,它還給你的也是一片空白。歲月是有情的,假如你奉獻給她的是一些色彩,它奉獻給你的也是一些色彩。你必須努力,當有一天驀然回首時,你的回憶里才會多一些色彩斑斕,少一些蒼白無力。只有你自己才能把歲月描畫成一幅難以忘懷的人生畫卷。學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