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后進企業(yè)會贏得少量細分市場用戶,因為均是綠色行為廣告無從投放,故遠期博弈支付為(0,0);②先企、后企的(綠色,廣告)策略下,先企占有軟件終端的全部市場,但不投放廣告,后企不能贏得用戶,不能贏得廣告,故遠期的博弈支付為(0 ,0);③先企、后企的(廣告,綠色)策略下,后進企業(yè)由于市場細分的緣故,會贏得少量細分市場用戶,在市場穩(wěn)固之后,采取廣告行為能夠贏得市場廣告投放額的一小部分c,由于軟件終端的網絡效應存在,雖然先企廣告策略但是仍然擁有市場上的大部分用戶,贏得的市場廣告投放額的大部分ac,故遠期博弈支付變?yōu)闉?ac ,c);④先企、后企的(廣告,廣告)策略下,由于網絡效應存在和先企的先行因素和消費者厭惡廣告,后企不會占領市場,先企擁有全部市場,贏得全部的廣告投放額。故遠期博弈支付變?yōu)椋╝,0)。即期+遠期=總的博弈支付為①(0 ,0)+(0 ,0)=(0,0)②(0 ,0)+(0 ,0)=(0,0)③(a,0)+(ac,c)=(2ac,c)④(a ,0)+(a ,0)=(2a,0)。故博弈均衡解為先企、后企的(廣告,綠色)策略,支付為(2ac,c)。結論:后進企業(yè)進入先行企業(yè)的強網絡效應軟件終端領域時,最優(yōu)策略為綠色行為,而先行企業(yè)的最優(yōu)策略是廣告行為。 4 案例分析—騰訊公司的軟件終端市場競爭模式分析 騰訊公司概況騰訊是中國最早的互聯(lián)網即時通信軟件開發(fā)商之一,也是當今國內網絡服務用戶最多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之一。由原潤迅通訊開發(fā)部主管馬化騰于1998年底創(chuàng)辦,三個月后推出QICQ。QICQ在不到一年間擁有了500萬名用戶。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在OICQ缺乏盈贏利模式的情況下,騰訊沒有資金維持用戶高增長帶來的高昂成本。馬化騰曾試圖作價60萬賣掉OICQ,但找不到買家。1999年騰訊通過出讓40%的股份,獲得了IDG和香港盈科數碼總共220萬美元的投資。盈科數碼看到投資除了被用來買服務器外幾乎見不到回報,甚至騰訊又回過頭來借錢,于是在2001年6月以126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所持騰訊控股20%的股權悉數出售給南非的MIH集團。2004年6月16日騰訊在香港聯(lián)交所主板上市,此時的騰訊已經成為國內互聯(lián)網企業(yè)中的“重量級企業(yè)”。 即時通信注冊帳戶總數達到 。騰訊目前的業(yè)務分為五大類互聯(lián)網與增值業(yè)務、無線和固網業(yè)務、企業(yè)服務、品牌授權和廣告,其中互聯(lián)網與增值業(yè)務、無線和固網業(yè)務和廣告是騰訊三大收入來源。(),%。 簡介即時通信產品最早的創(chuàng)始人是三個以色列青年在1996年做出來的,取名叫ICQ。1998年當ICQ注冊用戶數達到1200萬時,被AOL看中。1997年,馬化騰接觸到了ICQ并成為它的用戶,他親身感受到了ICQ的魅力,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馬化騰和他的伙伴們原是想開發(fā)一個中文ICQ的軟件,然后把它賣給有實力的企業(yè)。當時是因為一家大企業(yè)有意投入較大資金到中文ICQ領域,騰訊也寫了項目建設書并且已經開始著手開發(fā)設計OICQ,到投標的時候,騰訊公司沒有中標,結果騰訊決定自己做OICQ。網民使用之余,昵稱其為。后來由于產品名QICQ與ICQ類似,為了避免商標糾紛,騰訊公司于是將之稱為。具有軟件終端重大價值,滿足前述的三個重要標準:首先軟件載體具有比較大的載體平面,其次具有強網絡外部性,即時通訊工具由于是一種網絡通訊工具,用戶越多,對其他網民就構成越大的新引力,所以用戶的轉移成本較高。用戶數量直線上升。2005年2月同時在線用戶數突破1000萬,2009年2月突破5000萬,2010年3月同時在線用戶數突破100000000(1億)[EB],201035.。最后使用頻率大,截至 2009 年6月,數據顯示即時通信使用率高達 %,排在網絡音樂、網絡新聞和搜索引擎的之后位列第四。2009 億人,較2008 年增長4822 萬,%(CNNIC)第25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J],2009.。2001年2月10日 同時在線用戶數突破100萬。甚至現(xiàn)在很多人已經把號碼作為與電話號碼、電子郵箱等并列的重要聯(lián)系方式之一。 的盈利模式 彈出形式推送新聞即時通訊軟件,運行伊始新聞面板彈出,用戶可以點擊瀏覽感興趣的新聞。重大時刻的具有即時價值的新聞及時彈出。在2006年世界杯期間,第一次報道重大體育賽事的騰訊網,其世界杯站點用戶達到4560萬人,直逼新浪。廣告收入也直逼其他門戶網站李國訓.“全民公敵”騰訊的進攻路線[N],:第D02版.。奧運期間,隨時及時彈出新聞提示金牌榜的變化以及重大新聞。把從網站上吸引用戶瀏覽變成在桌面上開始吸引用戶。2004年12月,在Alexa國內門戶綜合就排名第四。從流量上看,目前騰訊網已經是中國門戶網站中第一。 廣告鏈接的初始運行之際的彈窗以及聊天對話框都存在廣告鏈接。如此高的用戶使用率無疑增加了廣告的曝光時間。 便捷用戶服務的軟件面板按鈕拍拍按鈕、Qzone空間按鈕、電子郵箱按鈕、游戲和新聞面板按鈕等,方便了用戶使用騰訊的服務。同時軟件端上的一個輸入框既可以搜尋好友也可以通過騰訊自家的SOSO搜索引擎進行互聯(lián)網搜索,提高了騰訊各種服務的用戶到達率。以上各種方式增強了騰訊公司的網絡廣告的收入。%,%。秀是用戶注冊并使用時,在窗口右側顯示的自己和對方的虛擬形象,用戶可以使用Q幣在商城里購買各種服飾、首飾、背景和禮物裝扮自己的虛擬形象。Qzone類似于個人博客,可以上傳照片、音樂和日志,還可以購買不同類型的模板裝扮自己的Qzone。截止2009年第二季度互聯(lián)網增值服務付費包月用戶數為 4,000萬騰訊公布 2009年第二季度及中期業(yè)績報告[EB],2009:4,201036.,%,%。 為注冊用戶提供電信增值業(yè)務主要包括中國最早的無線短信服務移動、鈴聲圖片下載、手機交友、短信訂閱及新聞等。2005年騰訊推出移動手機門戶3G騰訊網,是對騰訊現(xiàn)有無線業(yè)務的整合,為用戶提供與手機或其他終端互聯(lián)互通服務。截止2009年第二季度移動及電信增值服務付費包月用戶數為1,720萬。%,%。 品牌的線下授權騰訊將自己所擁有的卡通形象和品牌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授權者使用,被授權者按合同規(guī)定,從事經營活動(通常是生產、銷售某種產品或者提供某種服務),并向騰訊支付相應的費用——權利金;同時騰訊給予被授權者人員培訓、組織設計、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指導與協(xié)助。騰訊授權給廣東東利行企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使用騰訊企鵝形象生產QGEN服飾,開發(fā)以企鵝哥哥和企鵝妹妹為主角的動漫。 強化即時通訊軟件進入壁壘 提升軟件自身的功能性體驗的出現(xiàn)就是基于QICQ的局限:英文界面, ICQ的全部信息存儲于用戶端,一旦用戶換一臺電腦登陸,以往添加的好友就此消失,只能與在線的好友聊天。改進了上述缺點,并且通過個性簽名、秀、彩色頭像、自定義表情等個性化方式吸引用戶。并且提供多種聊天場景選擇、群聊和私聊、好友查找、離線文件傳輸等功能強化了用戶體驗。軟件功能越強大,用戶的忠誠度越高。 增強與其它軟件產品的耦合性通過聊天軟件上的按鈕,用戶可以進入空間、新聞網站、購物網站、電子郵箱網絡服務。而且還可以借助按鈕調用游戲、live、音樂等軟件體驗游戲等娛樂服務。另外,賬號還可以在騰訊TT瀏覽器、輸入法中使用。這種在線生活的一站式平臺必然會帶來用戶更高的忠誠度。 通過注冊增加用戶的黏性用戶在空間中注冊的大量信息,號的升級機制,輸入法的與賬號有關的個人詞庫,瀏覽器的個人網絡收藏夾都構成了用戶的轉移成本。某種程度上,的優(yōu)勢地位已經牢不可破。騰訊,%的滲透率處于絕對領先地位;而飛信、百度HI、阿里旺旺以及MSN構成第二梯隊,比例在17%左右;其他即時通信軟件處于第三梯隊。CNNIC 分析認為,[J],2009:13.。 進入其它軟件終端市場的市場行為 騰訊系的各種網絡產品,zone、游戲等的成功,關鍵在于即時通訊這款軟件終端的成功——客戶端渠道的壟斷性地位。牢固的站穩(wěn)用戶桌面,并形成能夠提供多種網絡服務的平臺。其它網絡公司業(yè)已認識到即時通訊軟件終端與平臺的優(yōu)勢,紛紛推出各自即時通訊軟件,如雅虎的雅虎通,Google的Google talk、TOM的Skype、網易的POPO,搜狐的搜Q和阿里巴巴的阿里旺旺。騰訊公司更是對軟件終端的價值有著深刻認識,以綠色行為進軍其它軟件終端市場,開發(fā)出輸入法以抗衡搜狗輸入法,影音阻礙暴風影音市場的擴展,旋風下載堵塞迅雷下載軟件的平臺之路,醫(yī)生防止360安全衛(wèi)士做大,騰訊TT瀏覽器在瀏覽器市場攪局,業(yè)內人士戲稱騰訊為互聯(lián)網界的“全民公敵”。一是因為其它平臺的成功會直接降低平臺的重要性,二是其它軟件終端不會止步于只做平臺,會模仿騰訊的路線全線發(fā)展,影響將來在互聯(lián)網領域內的權重。騰訊出于戰(zhàn)略考慮要將競爭對手扼殺于起步初。5 結束語 本文創(chuàng)新點及不足本文將電腦終端上運行的各種軟件看作一種新形式的終端——軟件終端加以研究,認為其具有重大的商業(yè)價值;對各種軟件終端的盈利模式的進行了簡要分析并總結了選擇具有商業(yè)價值的軟件終端應該滿足的基準;進而探討了企業(yè)應該如何設置軟件終端進入壁壘以加強對軟件終端的控制和市場地位不同的企業(yè)應該采取什么方式的戰(zhàn)略行動。本文的不足之處在于軟件終端盈利模式總結上沒有找到一個清晰的分類標準以及闡述的不夠深入全面,另外在定量的研究方面做得稍顯粗淺,沒有研究各種因素之間的量上關系,研究有待加深。 未來之路互聯(lián)網企業(yè)競爭在可見的將來會更加激烈,可以憑借的競爭手段將會逐漸被企業(yè)挖掘運用?;ヂ?lián)網雖然不同于傳統(tǒng)經濟,傳統(tǒng)的競爭手段也不能完全照搬,但仍然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軟件終端也有可能成為過去時,誰也做不到預見將來,但是這種競爭手段的理念變化會給予企業(yè)界深刻的認識,而且永遠不會過時。首先,更加接近消費者以給用戶帶來方便快捷。其次,能構建進入壁壘使其它后進企業(yè)不能做到。掌握第一點就獲得有用戶,達到第二點將獨享壟斷的利益??冃щm然沒在本文的研究范圍之內,可是仍然可以堅定的相信包括軟件終端競爭處于劣勢企業(yè)的多數人都是這種競爭的受益者。參考文獻[1] technologies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ck in by historical event[J]. The Economic Journal, 1989, 2(20):477488[2] amp。 . Mix and Match: Product Compatibility without Network Externalities[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8, 59(2):166175[3] amp。 . Information rules: A strategic guide to network economy[J]. Boston: Massachusetts,1998, 54:545548[4]JeongYoo Compatibility As a Signal of Quality in a Market with Network Externalit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2, 20:499514[5] . A Theory of Interdependent Demand for a Communications Service[J].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4, 30(2):297312[6] Liu economic analysis of growth .of network products[M].Germany: Peter Lang Publishing Inc, 1998:6870[7] amp。 , Adoption in the Presence of Network Externaliti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 26:163171[8] amp。 Externalities,Competition and Compatibility[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5:7476[9] amp。 Compatibility Choice in a Market with Technological Progress[J]. Oxford Economic Issue on the New Industrial Economics, 1986 ,15 (2):203223.[10] amp。 C. Introduction with Network Externalities[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1992, (3):7495[11] amp。 Competition and Network Effects[J]. Journal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4,57(3):261265[12] Economics of Network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996, 25(2):111133[13] . Technology Revolu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Network External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996,(19): 193214[14] Deterrence in Markets with Consumer Switching C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