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e。 block interference(注意論文的英文表達;字體統(tǒng)一用Times New Roman)1 引言 (1級標(biāo)題,小四,黑體)我國城市道路交通流特性與國外有很大的不同,由機動車、非機動車和行人構(gòu)成的混合交通流是我國當(dāng)前城市交通的一個重要特點,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使得交通流的行為更加復(fù)雜。……干擾影響主要發(fā)生在無隔離路段自行車和機動車之間。目前對于混合交通中的干擾特性有了初步研究。參考文獻[12]對影響機動車行駛的因素,以及混合共用的道路交通流特性進行了分析?!瓍⒖嘉墨I[19]研究了機動車超越非機動車時的行為及其影響該行為的若干因素。本文將在此基礎(chǔ)上,對城市混合交通中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干擾(簡稱機非干擾)問題進行定量分析。2 干擾類型與數(shù)據(jù)采集 摩擦干擾與阻滯干擾(2級標(biāo)題,五號宋體加粗)城市道路上,自行車的運動具有搖擺性、成群性、多變性等特點,特別是自行車在路段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成群前進的現(xiàn)象。……摩擦干擾是指自行車在自行車道正常行駛,但由于側(cè)向接近機動車道,駕駛員由于安全原因會降低車速行駛。阻滯干擾CBAD摩擦干擾CBAD (a) (b)圖1 自行車對機動車的干擾(圖表按照順序插入文中并編號;圖表字體清晰,易于辨認(rèn))如圖1,(a)為摩擦干擾,行駛在外側(cè)機動車道的機動車D……因此駕駛員會出于謹(jǐn)慎降低車速行駛[8];(b)為阻滯干擾,部分自行車已經(jīng)越過非機動車道……因此這種情況會對機動車行駛造成更大的干擾。 數(shù)據(jù)采集與析取現(xiàn)場數(shù)據(jù)采用攝像法進行采集?!膊杉?541個有效樣本。各路段的樣本量見表1。表1 觀測路段樣本量地點萬壽寺路段北太平莊路段農(nóng)展館路段車道寬度(m)機動車自行車車型大客車小汽車大客車小汽車大客車小汽車樣本量(個)總樣本量226281209310192323無干擾6872659162107摩擦干擾7297679867137阻滯干擾86112771216379……為了使不同道路條件下的干擾影響能夠進行對比分析,參照摩擦干擾系數(shù)f[8],定義阻滯干擾系數(shù)b: (1)式中b── 阻滯干擾系數(shù); vb── 阻滯干擾狀態(tài)下的平均速度(km/h); v── 無干擾狀態(tài)下的平均速度(km/h)?!? 研究結(jié)論基于北京市三個典型路段的實際數(shù)據(jù),通過區(qū)分不同的自行車干擾狀態(tài),分析了摩擦干擾狀態(tài)和阻滯干擾狀態(tài)下機動車速度的變化趨勢,以及速度分布頻率,計算了干擾狀態(tài)相變的臨界點:干擾變化閥值,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城市道路條件下,干擾變化閥值與車道寬度及自行車數(shù)量密切相關(guān)。同時計算了可對不同道路條件下干擾程度進行比較的摩擦干擾系數(shù)和阻滯干擾系數(shù)?;跇颖镜难芯拷Y(jié)果表明,機動車在不同干擾狀態(tài)下的行駛速度特征有明顯的不同。另外相對于摩擦干擾狀態(tài),阻滯干擾對不同類型機動車的影響差異在縮小。這些分析結(jié)果為進一步的理論模型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參考文獻:(所列參考文獻必須在正文中引用,引用方式按照上標(biāo)式。所引文獻按照第一作者姓氏首字母排序)[1] B. Barnett. “Global technology for safer highways”. ITS World, 6(2), pp22–30, (2001). [2] J. Cheng, P. Firmin. “Perception of VMS effectiveness: A British and Canadian perspective”. London: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ad Transport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pp175–185, (2004). [3] C. Dudek, N. Trout, S. Booth, et al. Evalu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Dynamic Message Sign System Operations, Report 18822, Texas Transportation Institute, (2000). [4] Y. Xu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Optimality,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