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殃及整個IT系統(tǒng)。對此,桌面虛擬化顯然有良好的免疫能力,即便鏡像文件受到感染,影響的也是虛擬機,可以更快的清除和恢復。4)杜絕因兼容問題產生的IT系統(tǒng)故障現實中,應用程序之間的兼容性所引發(fā)的故障一直是困擾企業(yè)IT的問題,在一個物理機上裝不同的應用,可能會出現大大小小的不同問題,這些瑣碎的問題也將極大的占用企業(yè)IT部門的資源和精力,而通過桌面虛擬化,將企業(yè)的應用與桌面鏡像進行有機的打包,可最大限度的杜絕應用之間的沖突,因為每個應用都打包自己的配置信息,這就意味著對于每個應用來說,其配置都是獨享的,不受其他應用影響,從而保證了最大的兼容性與穩(wěn)定性。5)提高商業(yè)合作效率與生產力對于大企業(yè)來說,與其他商業(yè)伙伴進行協(xié)同工作是非常常見的,比如企業(yè)的一些外包服務、協(xié)同的資料處理、臨時的多公司人員集中辦公等等,由于每個公司的IT架構與系統(tǒng)并不見得相同,所以也就為這種協(xié)同辦公帶來了諸多困難。而通過桌面虛擬化,企業(yè)可以為這些業(yè)務生成相應的虛擬機,部署相應的桌面和應用,但數據則可以透明的向后臺集中,等協(xié)作結束后,只需新關閉相應的虛擬機就可以了,無需為其再單獨購買IT終端,這無疑也就意味著提高了生產力。 虛擬化的應用方案遠程接入平臺供應商瑞友天翼幫助云紳進出口公司完美實現遠程接入,完善的企業(yè)信息化建設。1.用戶現狀分析 張家港云紳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主要經營大型機械配件的進出口加工,直屬分支機構5家,分布在上海,北京,青島,深圳,廣州;代理加工機構達幾十家,遍布全國大中型城市,產品銷售遍布臺灣,香港,日本,新加坡,美國等地區(qū)和國家,經營網絡遍及全世界,在亞洲、美洲、歐洲、澳洲有自己完善的銷售服務網絡。公司已與2005年完成了完善的企業(yè)信息化建設,現有ERP,SCM,OA,CRM等企業(yè)管理軟件服務于公司。 隨著業(yè)務的不斷發(fā)展與壯大,公司在業(yè)務流程與管理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信息化難題。由于其經營網絡分布比較廣,公司領導對財務及各個港口儲運情況無法及時、全面的掌控;這給公司領導在管理上造成了極大的難度。企業(yè)的各種應用軟件無法實現集中共享,各個區(qū)域的財務報表也無法及時上傳回公司,給信息中心工作人員帶來巨大的工作量,也增加了維護成本。同時更重要的是,眾多的代理加工機構由于連最基本的公司信息化建設都沒有實現,當然就沒辦法響應云紳公司提出的現代化、無紙、集中化管理,而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手段,通過傳真、電話等來實現日常工作中的出入庫管理、原料申請、調撥入庫、產品生產配置等繁瑣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 怎么樣才能使分布在上海,北京,青島,深圳,廣州的直屬分支機構與總公司實現資源共享?怎么樣才能使遍布全國大中型城市的代理加工機構應用公司現有的信息化建設資源以實現無紙化辦公?怎樣對分布在亞洲、美洲、歐洲、澳洲銷售服務人員實現統(tǒng)一管理?成了擺在云紳公司高層領導及信息部門的首要任務。(GWT system)遠程接入解決方案 經過綜合考察后,云紳公司IT部總監(jiān)發(fā)現國內最大的遠程接入平臺提供商瑞友天翼提供的GWT system平臺非常適合。不僅能夠在不改變任何網絡架構的情況下將C/S架構的產品轉化為B/S應用,由于采用的基于服務器的計算模式,所有的計算都集中在總部的服務器進行,網絡間傳輸的只是鼠標、鍵盤和屏幕更新的信息,接入的速度大大提高,只需3KBps的帶寬就能實現快速訪問。另外,采用天翼(GWT system)遠程接入還能解決IT架構分散的難題,可以將所有的應用都部署在總部,分公司只要通過天翼(GWT system)平臺遠程接入即可,大大減少IT部門的維護量,而且所有的升級都集中在總部的服務器上,也大大降低了硬件升級的成本。經過嚴格的測試后,IT部門經理十分驚訝,感嘆到這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方案,在瑞友天翼南京辦事處周到的技術支持下,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把所有的架構部署完畢,通過瑞友天翼平臺把公司現有的現有ERP,SCM,OA,CRM等企業(yè)管理軟件發(fā)布出來,根據不同的使用權限,分別把不同的軟件、不同的模塊分配給代理加工機構的物流管理人員、代理加工機構的會計人員、本公司駐外人員,本公司會計人員,本公司領導等相關人員使用,從而整合了云紳公司及與云紳公司密切相關的所有資源,實現了真正的大集中化管理,使云紳公司的信息化建設邁上了新的臺階,為云紳公司的加速騰飛保駕護航!首先將ERP,SCM,OA,CRM的客戶端發(fā)布于總部天翼(GWT system)服務器上,分公司人員遠程下載天翼(GWT system)客戶端并安裝完畢后,總部系統(tǒng)管理員分配訪問權限,即可通過天翼(GWT system)遠程訪問發(fā)布在服務器上的一切應用程序。無需在客戶端上安裝應用軟件,用戶不再受客戶端和連接性能的限制;各分支機構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設備、任何網絡連接方式,都能高效安全的訪問總部天翼服務器上的應用程序和關鍵資源。用戶可通過WEB方式遠程訪問C/S程序,網絡通訊過程采用基于證書。(GWT system)方案價值作為中國首創(chuàng)、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也是中國最大的遠程接入平臺供應商,瑞友天翼一直致力于遠程接入產品的技術研發(fā),自主研發(fā)了天翼(GWT system)等系列產品,為企業(yè)提供遠程接入的整體解決方案,滿足企業(yè)不同的需求。多年來,瑞友天翼與國內多家知名的管理軟件廠商:用友、金蝶、浪潮、清華紫光、SAP、SUNLIKE、safeNet、高達軟件、金算盤、新中大、等有廣泛而深入的合作,拓展其產品使用的范圍,提升其遠程應用的性能。專業(yè)的定位、整體的方案、創(chuàng)新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使瑞友天翼獲得了眾多企業(yè)的信賴,目前瑞友天翼已經成功幫助成千上萬多家中外企業(yè)輕松實現企業(yè)信息遠程接入和集中部署、集中應用、集中管理。天翼RAP協(xié)議是瑞友公司的核心產品,其優(yōu)越的連接能力和穩(wěn)定的表現獲得廣大用戶的認可,它具有如下應用價值:快速部署,快速實施。 采用天翼(GWT system)發(fā)布應用系統(tǒng),只需要在總部的天翼(GWT system)服務器上進行部署,而不需要在每臺電腦上逐個安裝,使安裝、配置、調試工作大為簡化,大大縮短了實施周期。隨時隨地接入,在超低帶寬下流暢運行各種應用軟件,提供超越傳統(tǒng)VPN的遠程安全快速訪問方案,隨時隨地的安全訪問各種關鍵應用資源。高效利用網絡帶寬,天翼(GWT system)正常應用狀態(tài)下平均每個用戶僅占用3KBps帶寬,用戶可以采用任何網絡連接方式達到滿意的速度,而不需要專線連接的高昂成本。降低總體擁有成本,所有的升級、打補丁等都集中在天翼(GWT system)服務器上進行,對客戶機無任何硬件要求,從而大大降低了硬件升級的成本,也減少了IT部門的工作量,提高了支持的響應速度,也降低現場服務的成本。事實證明,采用天翼(GWT system)平臺,兩年時間內能節(jié)省費用約90%,隨著時間的延伸,這種比例將會更高。保護原有投資,充分利用現有設備和連接方式接入原來的軟件系統(tǒng),延長網絡和電腦硬件的生命周期。系統(tǒng)集中部署和管理,系統(tǒng)管理員可單點控制整個系統(tǒng)的進程、資源、狀態(tài)等,并且通過有效的控制工具部署和督促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正常工作。安全性能高,天翼(GWT system)網絡通訊過程采用基于證書的SSL 128 位端到端的傳輸加密,四種身份認證方式,可進行大規(guī)模的服務器集群部署,具有動態(tài)負載均衡能力,可以進行集群安全策略的派發(fā),具備日志監(jiān)控管理,支持多線路接入,可以提供更高級別的安全保障,而且連接非常穩(wěn)定,即使斷開,也會設定保留斷開點的信息,等待下次連接成功后直接回到斷開點,不會影響數據操作。第5章 總結和展望第5章 總結和展望 VPN的運營現狀 在國外,Internet已成為全社會的信息基礎設施,企業(yè)端應用也大都基于IP,在Internet上構筑應用系統(tǒng)已成為必然趨勢,因此基于IP的VPN業(yè)務獲得了極大的增長空間。Infornetics Research公司預言,在2001年,全球VPN市場將達到120億美元。據預測,到2004年,北美的VPN業(yè)務收入將增至88億美元。 在中國,制約VPN發(fā)展、普及的因素大致可分為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兩方面。 在過去無論因特網的遠程接入還是專線接入,以及骨干傳輸的帶寬都很小,QoS更是無法保障,造成企業(yè)用戶寧愿花費大量的金錢去投資自己的專線網絡或是寧愿花費巨額的長途話費來提供遠程接入。現在隨著ADSL、DWDM、MPLS等新技術的大規(guī)模應用和推廣,上述問題將得到根本改善和解決。譬如,過去專線接入速率最高才2Mbps,而從今年開始,中國的企業(yè)用戶可以享受到10Mbps,乃至100Mbps的Internet專線接入,而骨干網現在最高已達到40Gbps,并且今后幾年內將發(fā)展到上百乃至上千個Gbps,這已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時間問題。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可以說VPN在未來幾年內將會得到迅猛發(fā)展。 其實前面介紹的VPN技術已經能夠提供足夠安全的保障,可以使用戶數據不被查看、修改。主觀因素之二,也是VPN應用最大的障礙,是客戶自身的應用跟不上,只有企業(yè)將自己的業(yè)務完全和網絡聯(lián)系上,VPN才會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 VPN的前景展望當我們消除了所有這些障礙因素后,VPN將會成為我們網絡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在不遠的將來,VPN技術將成為廣域網建設的最佳解決方案,它不僅會大大節(jié)省廣域網的建設和運行維護費用,而且增強了網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時,VPN會加快企業(yè)網的建設步伐,使得集團公司不僅僅只是建設內部局域網,而且能夠很快地把全國各地分公司的局域網連起來,從而真正發(fā)揮整個網絡的作用。VPN對推動整個電子商務、電子貿易將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隨著市場硬件和軟件需求的增長,安全市場領域明顯表現出一種強勁的增長勢頭,可控制的虛擬專用網絡(VPN)和安全服務提供商將會迎來一個持續(xù)繁榮的時期。 致謝參考文獻[1] RobotCA. ,October 2005.[2] Amazon elastic pute cloud. , 2009.[3] A. Bavier, N. Feamster, M. Huang, L. Peterson, andJ. Rexford. In VINI veritas: realistic and controlled network experimentation. In In SIGCOMM’06, 2006.[4] P. O. Boykin and et al. A symphony conducted by brunet,[5] M. Castro, M. Costa, and A. Rowstron. Debunking some myths about structured and unstructured overlays. In NSDI’05: Proceedings of the 2nd conference on Symposium on Networked Systems Design amp。 Implementation,2005.[6] M. Castro, P. Druschel, A. Ganesh, A. Rowstron, and D. S. Wallach. Security for structured peertopeer overlaynetworks. In 5th Symposium on Operating Systems Design and Implementaion (OSDI’02), December 2002.[7] M. Castro, P. Druschel, . Kermarrec, and A. Rowstron. One ring to rule them all: Service discover andbinding in structured peertopeer overlay networks. In SIGOPS European Workshop, Sept. 2002.[8] B. Chun, D. Culler, T. Roscoe, A. Bavier, L. Peterson,M. Wawrzoniak, and M. Bowman. Planetlab: an overlaytestbed for broadcoverage services. SIGCOMM . Rev., 2003.[9] J. Dean and S. Ghemawat. Mapreduce: simplified data processing on large clusters. Commun. ACM, 51(1), 2008.[10] L. Deri and R. Andrews. N2N: A layer two peertopeer vpn. In AIMS ’08: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Autonomous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and Security, 2008.[11] R. Droms. RFC 2131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March 1997.[12] E. Exa. CloudVPN. , September 2009.[13] R. Figueiredo, P. O. B. Boykin, P. St. Juste, and .Social vpns: Integrating overlay and social networks for seamless p2p networking.[14] R. Figueiredo and et al. Archer: A munity distributed puting infrastructure for puter architecture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CollaborateCom, November 2008.[15] A. Ganguly, A. Agrawal, O. P. Boykin, and R. Figueiredo.IP over P2P: Enabling selfconfiguring virt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