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數據,然后等待下個生產循環(huán)再作更精準的MFCA核算。MFCA核算的數據收集和整理。《指南》指出企業(yè)可以參考MFCA簡化核算工具及其操作手冊,它用實際數據定義提供了更多詳細的解釋,用模板數據提供MFCA核算試驗經驗。具體步驟包括:①收集、整理每一工序中的物料類型數據及其投入量與廢棄物數量;②收集、整理系統(tǒng)成本和能源成本數據;③確定系統(tǒng)和能源成本的分配規(guī)則;④收集、整理每一工序上機器運行狀況數據。MFCA核算(建立核算模型并計算)。此部分,《指南》對建立MFCA核算模型和核算輸出的相關概念作了解釋。同時,MFCA簡化核算工具作為MFCA推廣運動的一部分而不斷地被更新和發(fā)布,企業(yè)可以很容易利用這一工具為簡單制造工序建立一個MFCA核算模型。四、物質流成本會計核算結果的應用(一)識別和分類的改進要求基于MFCA核算結果, 企業(yè)應該識別集中于大損失和投入成本部分的改善需求,以及考慮物質損失數量和發(fā)生率的原因。已識別的改善需求應該運用改善需求表進行分類。具體流程為:①明確工序中產生的負產品成本,及其種類、成因和損失規(guī)模;②粗略檢驗改善方法,明確改善方向和重點,制定改善目標;③分析改善的方法和可行性、預期的改善效果,并且確定改善措施。[10](二)如何著手改善通過MFCA核算,全面估算目前制造產品的負產品成本。已有的負產品成本是由生產過程中各種原因所引起的,依據原因的相關性,改善措施的分為以下幾類:①MFCA在制造車間日常管理領域地應用;②MFCA應用于產品技術部門與工程技術地改進;③新產品研發(fā)與設計階段地改良。(三)改善績效評價設定管理指標,制造現場的日常由于管理活動專心致力的改善;評價資本及其他投資的投資回報率,確定是否應用MFCA;設定新產品目標,解決問題并評價改善效果。五、結論:展望和思考(一)資源流成本會計的現實意義從經濟的視角看,資源流成本會計以實際的資源成本為基礎,通過對分層次的資源流程圖及其數據的精確分析,提高了資源利用的透明度。這給人們探尋產品設計的新方法和提高效率的新措施指明了路徑,從而可以成功地減少資源和能源的投入,降低成本,提高企業(yè)生產力。從生態(tài)的視角看,材料流成本會計強調通過減少耗用材料和能源的數量削減成本,這自然減輕了環(huán)境負擔,節(jié)約了資源,產生了積極的生態(tài)效果。因此,資源流成本會計是實施和運行綜合環(huán)境管理系統(tǒng)及提高生態(tài)效率的重要工具,幫助企業(yè)在提高盈利的同時減少對環(huán)境的影響,實現經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的雙贏,促進生態(tài)化社會的發(fā)展。(二)資源流成本會計的未來趨勢運用資源流成本會計這一環(huán)境管理會計工具,可以將材料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對環(huán)境的減負結合起來。但通過深入考察可以發(fā)現,這種減負的最終實現除了針對材料損失的發(fā)生節(jié)點挖掘出的清潔生產、生態(tài)設計等戰(zhàn)術性的環(huán)境管理手段外,還需要戰(zhàn)略上的功能結構重組、技術上的信息系統(tǒng)重構。這些觀念和技術越早引入,資源流成本會計的發(fā)展就越有前途。功能結構重組——將資源流作為一個共同的交流溝通核心在很多公司包括日本、德國參與資源流試點項目的公司,不同部門的職員之間很少交流,不能溝通和相互理解。行政管理者了解很多會計和市場知識,但他們不能理解包括資源流在內的技術生產過程的復雜情況;技術人員對資源流的透明度有較強程度的理解,但僅限于實物方面,而不是貨幣量度方面,他們沒有優(yōu)良的成本信息,他們不得不竭力完成定量和定性的生產目標并解決技術問題;環(huán)境管理部門的人員又試圖激勵員工遵守。所以,未來的任務是將這些人聚集在一起并使他們相互溝通和理解。而資源流成本會計可通過分層次的流程圖使整個公司的資源流達到清晰的可視化。要使這一溝通工具能有效使用,需要根據資源流流程對各個功能部門進行重組,以實現其通暢的對話和交流,這是今后應重點研究的問題之一。信息系統(tǒng)重構——一體化信息系統(tǒng)實現資源流數據的即時處理和分析由于資源流成本會計需要大量的基礎性數量數據和成本數據,人們都認識到僅用手工收集數據長遠來看是沒有前途的,所以一些附加的計算機軟件作為收集和處理資源流數據的輔助工具被開發(fā)了出來。例如澳大利亞的AUDIT Professional、德國的Umberto Business等,但這些軟件都沒有和企業(yè)的ERP系統(tǒng)相連接,不能實現資源流數據的即時傳遞和處理。認識到這一點,美國哈佛大學教授Robert B. Pojasek 開發(fā)了“系統(tǒng)方法(the Systems Approach)”,開始著手這方面的工作。該方法將資源流成本會計中各個流程、各個層次的流程圖和ERP系統(tǒng)連接起來。雖然ERP系統(tǒng)原則上可以提供這些信息,但由于它是根據不同的目標定制的,而且原系統(tǒng)流程和資源流成本會計的流程沒有統(tǒng)一起來。綜上所述,可以得出:我國目前的環(huán)境現狀及企業(yè)對資源的利用狀況,都急需一套完整的成本會計核算管理體系。本文全面的介紹MFCA的借鑒流程和應用的方法,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能很好地使“環(huán)境和效益”的達到最佳平衡點。本文通過物質流成本會計指南分析入手,對物質流成本會計的發(fā)展、概念及MFCA績效評價的計算方法的系統(tǒng)分析,以及借鑒國外企業(yè)成本管理核算的研究和實踐結果,在深刻分析我國企業(yè)發(fā)展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國外的先進的成本核算方法中找到結合點,力圖建立起一套適應我國企業(yè)成本核算的管理體系。參考文獻[1] Strober Redman, Flow Cost Accounting: An Accounting Approach Based on the Actual Flows of Materials, 2002[2] Bennett M, Bouma J, Wolters 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2.[4] IFAC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 International Guideline o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2003[5] METI (Japan 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 Guide for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 2007[6]肖序、李艷芬,2005:《試論流轉成本會計》[ J ],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第3期[7]甄國紅,2007:《基于材料流動成本核算的企業(yè)環(huán)境成本分析》[ J ],財會月刊(理論),第4期[8]馮巧根,2008:《基于環(huán)境經營的物料流量成本會計及應用》[ J ],會計研究,第12期[9]鄧明君、羅文兵、黃麗娟,2009:《國外物質流成本會計研究與實踐及其啟示》[ J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2期[10]鄧明君,2009:《物質流成本會計運行機理及應用研究》[ J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5期[11]羅喜英、肖序,2009:《物流成本會計國際標準發(fā)展及意義》[ J ],標準科學,第7期[12]毛洪濤、李曉青,2008:《資源流成本會計探討》[J]. 財會月刊(理論版),第4期[13]王仲兵,2008:《成本控制系統(tǒng)建構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第8期[14]肖序、金友良,2008:《論資源價值流會計的構建———以流程制造企業(yè)循環(huán)經濟為例》[ J ],財經研究,第10期[15]敖宏、鄧超,2009:《論循環(huán)經濟模式下我國資源型企業(yè)的發(fā)展策略》[ J ],管理世界,第4期[16]王煒,2009:《產業(yè)生態(tài)集群創(chuàng)新及其政策選擇》[ J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2期 [17]陳毓圭,1998:《環(huán)境會計和報告的第一份國際指南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標準政府間專家工作組第15次會議記述,第5期[18]林萬祥、肖序,2006:《環(huán)境成本管理論》,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鄧南圣、吳峰,2002:《工業(yè)生態(tài)學理論與應用》,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第5期[20]祝東偉,2006:《國外產學研合作典型模式的研究與啟示》[ J ],中國科技產業(yè),第12期致謝本文的結束意味著大學四年生活的結束。本文從選題到最后完成歷時近半年時間,在整個論文的完成過程中我要衷心感謝我的導師李艷老師。從選題、開題報告到論文的最終完成都得到了李老師的悉心指導。李老師在指導過程中不是一味地告訴我如何去進行寫作和修改,而是啟發(fā)式的與我探討問題可以如何入手、如何分析,對我完成本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學的四年中,我要感謝我的每一位授業(yè)恩師。他們盡心盡責毫無保留地傳授我各種專業(yè)知識,使我能夠具備堅實的金融理論知識和專業(yè)素養(yǎng)。我也要感謝學院的每一位輔導員老師,正是他們盡心盡責的工作和無微不至的關心與鼓勵,才能使我取得今天的成績。另外,我要感謝我的母?!髂县斀洿髮W天府學院。正是學院“一個頭腦、兩個工具”的辦學理念的培養(yǎng)和指引下,才能使我今天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畢業(yè)生,在此衷心感謝學校和學院的栽培。最后我要感謝我的家人、同學和朋友,感謝他們在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我?guī)椭完P懷。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