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2) 偏置 ① 在相同的本振幅度下, 偏置 不同, 時變跨導(dǎo) 也不同 ② 時變偏置 )()( tvVtvLOGGGS ???)(tvLO隨本振電壓 變化時, 應(yīng)保證 場效應(yīng)管工作于 飽和區(qū) 措施 —— 漏極加 LO串連回路 漏極對本振的 交流阻抗為 0, 本振變化不影響 漏極電壓 ( 3) 輸出回路 中頻輸出回路功能: ① 選頻濾波 ② 阻抗變換 ( 4) 中頻陷波 目的: 為了減少混入輸入端的中頻干擾和噪聲 方法: FET的柵極應(yīng)對中頻短路 —— 中頻陷波器 ( 5) 本振注入方式 ② 從 源極 注入 優(yōu)點 —— LO 口與 RF口的隔離加大 ① 從 柵極 注入 優(yōu)點 —— 需要的本振功率小 缺點 —— LO 口與 RF口的隔離差 直流柵偏壓 SRGG VV ??時變偏置 )()( tvVtVLORGS S ???缺點 —— 本振源提供的功率比從柵極注入要大 對射頻 的 負反饋 ,使混頻增益下降 SR3. 雙柵 FET混頻器 雙柵混頻器交流通路圖 電路特點 ① 場效應(yīng)管 兩個柵極 ② 本振信號 接在 靠近漏極的 柵極 G2上 ③ 射頻信號 接在 靠近源極的 柵極 G1上 ④ 本振口和射頻口分別與自己的源阻抗匹配 ⑤ 接本振信號的柵極 G2應(yīng)對中頻短路 ⑥ 漏極應(yīng)對本振和射頻短路 雙柵 FET混頻器工作原理 ( 1) FET2工作特征 之一 ( 2) FET1工作特征 ② FET1管工作在可變電阻區(qū) (條件 很?。? 1DSv1)(11 )( DSthGSGSnD vVvi ?? ?????111GSDvig 1DSnv?FET1的跨導(dǎo): 1Di 1 ()G S RFv v t?與 成 線性 與 成正比 1 ()D S L Ov v t?時變跨導(dǎo) —— 重復(fù)頻率為 LO?① 輸入為本振信號 )(tvLO① 輸入為射頻信號 )(tvRF② 作為 跟隨器 工作,源極輸出 跟隨輸入,即 1DSv1 ()D S L Ov v t?1DSv③ FET1的 輸出電流 1Di與射頻輸入 )(tvRF 關(guān)系? 1 1 1 11( ) ( )D G S R Fn D S R F n L O R Fi g t v g t vv v v v??????( 3) FET2工作特征 之二 LORF ?? ?包含了頻率 ,實現(xiàn)了混頻功能 ② FET2負載 為 中頻濾波器 ③ FET2為 共柵中頻放大器 —— 足夠大的中頻增益 雙柵場效應(yīng)管混頻器 優(yōu)點 :口間隔離好、易匹配、變頻增益大 ① FET2柵極 中頻短路 FE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