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些觀眾的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記得,是很小的時候,有過一套世界文學(xué)名著,兒童讀本。那時候,正處於即將進入青春期的邊緣,因為。我比安妮更早熟,所以,我覺得,她所寫的,是我心中的吶喊。況且,我是在中國,沒有安妮的爸爸那種。壓抑著的叛逆需要盡快的找到一個出口發(fā)泄:寫作。像安妮一樣,我開始寫日記,甚至寫給我認為可以理解我的人。跟我相同感受的人不多,最後,我真的只有寫給我的“日記”,也就是,一封跟安妮寫給爸爸類似的信,我現(xiàn)在才知道,或是說,我突然驚覺,前段時間,讀《安妮日記》,我認識了這樣一個小姑娘。為躲避殘害,安妮家和另外一家猶太人躲身于父。13歲的安妮,家里最小的孩子,在藏身期間,開始和父親送。書的過程中時常被安妮的文字帶到她當天的生活里而片刻忘記結(jié)束。即使在那樣的生活下,學(xué)習(xí)也始終是安妮生活的一部分?!栋材萑沼洝芬欢仁艿綉岩墒莻卧欤商m政府專門成立調(diào)查委員會。不要叫安妮作家,她是那個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