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影響的活躍程度以及本人的語言知識結(jié)構(gòu)構(gòu)成,著力點將主要放在歐洲及北美諸國。【主要研究內(nèi)容】(1)20世紀以前的中國書法:中國書法發(fā)展的大致框架及向西方傳播歷史的回顧。(2)20世紀的中國書法:,包括該時期西方思想對其產(chǎn)生的影響,以及國人自身對書法認識的變革; applicant: hui wuapplication no.: 14306750 (3)20世紀西方對中國書法的接受1.對書法的稱謂;; ;;看待書法與其他藝術(shù)之間的關(guān)系; ; ;、美學思想的背景,闡釋造成中西對書法理解異同的原因。(4)研究所帶來的啟示2.【擬采取的研究方法】1.搜集與考訂材料的方法(考據(jù))利用論文,書籍等文獻資源。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深入各地博物館、美術(shù)館,采集相關(guān)原始資料。2.歷史比較法。通過中西方歷史背景、社會環(huán)境、哲學思想、美學思想的異同對比,分析西方對中國書法觀感產(chǎn)生的根源。3.統(tǒng)計方法。(1)大量觀察法:對足夠多的西方人士觀點樣本進行分析,從而總結(jié)出總體的趨向;(2)統(tǒng)計分組法:由于西方對書法的觀點根據(jù)族群不同,可能會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可以將樣本按學術(shù)圈、藝術(shù)圈、收藏界等進行分組分析;(3)統(tǒng)計推斷法:在統(tǒng)計分組法的前提下,對同組樣本進行歸納分析,總結(jié)出其中的異同。4.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法。(1)系統(tǒng)診斷方法。西方對中國書法的看法,是一個思想體系,因此必須采用系統(tǒng)理論進行研究。(2)歷史分析與抽象邏輯相結(jié)合的方法。在歷史的基礎(chǔ)上進行抽象概括,在運動和發(fā)展中把握西方書法思想的實質(zhì)。【創(chuàng)新之處】 applicant: hui wuapplication no.: 14306750(1)本研究對中國書法對外傳播史的總結(jié),在學術(shù)史上尚未有之;(2)本研究是基于20世紀中國書法發(fā)生重大變革的特殊時期所做的有針對性的研究;(3)基于本人的學術(shù)背景,作者從譯介學的角度看待中西對待書法態(tài)度上所折射出來的文化差異,和由此導致的對書法及相關(guān)術(shù)語的稱謂;(4)收集的語料庫和最后建立在西方讀者接受能力基礎(chǔ)上得出的詞典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將理論研究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預期成果本研究預期產(chǎn)生以下成果:(1)20世紀西方用外文出版的書法書目清單;(2)20世紀中國書法對外傳播的歷程;(3)海外書跡清單;(4)20世紀西方對中國書法的觀點態(tài)度的分類歸納概括總結(jié);(5)建立一個同質(zhì)的(homogeneous)的語料庫,對相關(guān)的文本作動態(tài)的整理;(6)編纂出關(guān)于書法的雙語詞典。主要參考文獻[1][j].中華讀書報,2012(334)[2]——中國美術(shù)館書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148157 [3](“國際書法文獻展 文字與書寫”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 臺中: 臺灣美術(shù)館, 2000:6366 [4][j] 書法之友,2002(4):810 [5][j] 文藝研究,1998(5):102110 [6]〃風格〃畫史——方聞與中國藝術(shù)史研究[j].文藝研究,2004(4):115160 [7]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 [8][j].廣東社會科學,2004(3):513 [9][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10]王岳川.“2010〃中國書法的國際教育與域外傳播”論壇[r].2010 applicant: hui wuapplication no.: 14306750 [11]鄭瑞,[j].新美術(shù),2013(3):8891 [12] [d].2009 [13] 中國法書名跡集[m] 東京:中央公論社,1982 [14]gordon, art of calligraphy in modern china [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2 [15]gao, expressive act in chinese art: from calligraphy to painting[m].uppsala: academia upsaliensis, 1996 [16]murck, alfreda。fong, wen and images: chinese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m].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17]sullivan, three perfections: chinese painting, poetry, and calligraphy [m].new york: george braziller, 1999.[18]yee e calligraphy: an introduction to its aesthetic and technique[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3.[19]kwo, e brushwork i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ts history, aesthetics, and techniques [m].new york: dover, 1990.[20]yen, raphy and power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m].london: routledge/curzon,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