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燕歌行》學案一、三維目標1、知識與能力:分析邊塞詩的多重主題,掌握詩歌環(huán)境渲染、對比襯托等藝術手法,揣摩詩歌精湛的語言?2、過程與方法:把握詩歌譴責邊將的主題及對比的藝術手法。3、情感與態(tài)度:感知作者對邊庭士卒英雄氣概的贊頌,對他們離家遠戍痛苦的同情,以及對某些將領腐敗無能的抨擊,體會邊塞詩深、廣的社會意義二、導讀(1)作者生平:高適
2025-08-04 18:32
【總結】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 琵琶行并序朗讀|琵琶行并序課文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于穆...
2025-04-05 21:52
【總結】燕歌行學習目標:一.分析《燕歌行》表達的多重主題.二.分析《燕歌行》一詩的層次結構和主要的藝術特色--對比。(重點)課時安排:一教時授課過程:一.導入新課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xiāng),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
2024-12-01 10:22
【總結】琵琶行(并序)白居易琵琶行孺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誦琵琶篇唐宣宗挽白居易聯(lián)作者簡介白居易(772-846),中唐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出身于一個世守儒業(yè)的小
2025-07-20 03:10
【總結】琵琶行(并序)白居易琵琶行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挽白居易聯(lián)風葉四弦秋,根觸天涯遷謫恨。潯陽千尺水,勾留江山別有情。作者簡介白居易(772-846
2024-10-09 16:13
【總結】琵琶行(并序)白居易主講人:吳國書預習指導:1、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2、把握字音、弄清詩意及其結構3、結合注釋自行
2024-10-11 14:57
【總結】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 歸去來兮辭 并序朗讀|歸去來兮辭 并序課文原文 序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幼稚:指孩童?!常繜o儲粟〔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甕之類?!?,...
2025-04-05 22:03
【總結】漳州一中黃安娜盛唐的邊塞詩意境高遠,格調悲壯,像雄渾的軍號,一聲聲吹的歷史都熱血沸騰。盛唐的邊塞詩人視野開闊,胸懷激蕩,充滿了磅礴的浪漫氣質和一往無前的英雄主義精神。他們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充分體現(xiàn)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詩壇上絕無僅有的奇葩,是后世詩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唐代國力強盛,疆域廣闊,內地與邊疆各民族
2024-11-18 09:50
【總結】《歸去來辭並序》:8《歸去來辭并序》陶淵明主旨本文記述作者任官及辭官的原因,并描寫辭官后的感受和歸隱田園后的生活和心情,也表現(xiàn)了他樂天知命的人生觀。內容分析:序「序」的部分,作者清楚交代寫作本文的緣起,是因為這次辭官歸里一事,順隨本身的心意,故此執(zhí)筆寫成這篇文章。至于作者最初為何任官,后來又
2025-08-04 23:04
【總結】歸去來辭並序(陶潛)v作者v題解v課文分析v課文總結作者生平:陶潛(原名陶淵明,字元亮,劉裕篡東晉後改名為陶潛,因居所旁邊有五棵柳樹,故自號五柳先生)陶潛出身官宦,曾祖陶侃是東晉的開國功臣,祖父父親都曾做大官.陶潛二十九歲起曾做過祭酒參軍等官,到41歲又出任彭澤縣令,後又生性愛好自然,不喜官場生活,為官80多天便辭官,並賦
2025-07-19 01:52
【總結】《琵琶行并序》教學設計 《琵琶行并序》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 1.感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悲劇美; 2.感知詩中音樂描寫的美好意境,體會敘事詩的抒情藝術。 3...
2024-12-06 01:18
【總結】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 《滕王閣序并詩》復習學案 一、1、江南三大名樓是指、、;初唐四杰是指、、、;王勃,字,有《》存世。 2、解釋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 1、襟三江而帶五湖...
2025-04-05 12:39
【總結】第一篇:《琵琶行(并序)》教學設計文檔 教學目標: 1.理清課文內容,把握人物思想情感。 2.感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悲劇美。3.感知詩中音樂描寫的美好意境,體會敘事詩的抒情藝術...
2024-11-15 12:13
【總結】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導入新課作家作品相關知識字詞正音整體感知內容分析創(chuàng)作特色結構藝術琵琶女的形象主題目錄導入新課江西九江市有一座仿唐代園林建筑,名叫琵琶亭。為什么這座占地3300平方米的園林,會以琵琶來命名呢?話還得從公元815年的一首詩說起,就是現(xiàn)在我們要
2025-05-12 03:55
【總結】《歸去來兮辭并序》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把握全文的結構,理清文章的脈絡,理解課文的內容。2、過程與方法:①了解辭的體裁特點。運用辭的特點,進一步領會作者的感情及志向。②把握辭中淡遠瀟灑的風格,在朗讀中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使學生頭腦中能浮現(xiàn)詩人的形象。③提高把握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能力,積累文言詞語。教學重點:提高把握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能力,積累文言詞語。教學難點:了解辭
2025-05-27 22:43